词条 | 折腰句 |
释义 | 折腰句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的情形。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因为绝句只有两联,如果上下两联不粘,如同中腰折断一般,故由此名。 折腰句 :(释义) zhé yāo jù 格律诗中的七律,通常是上四下三格,间有上三下四或上五下二,皆为折腰句。 语出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者,谓之折腰句。”并引白居易“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话龙头”、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头”等句为例。然此皆从句法著眼,与诗体无关,且并不只限于七言律诗。 唯古人常将“折腰体”与“折腰句”相混,故特为拈出。 举例1、渭城曲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答客问杭州 唐 白居易 大屋檐多装雁齿, 小航船亦画龙头。 3、俞平伯《读词偶得》评析李煜《清平乐》有: 落梅雪乱,殆玉蝶之类也。春分固有残英,“砌下”两句,戏谓之摄影法。上下片均以折腰句结,“拂了一身还满”,二折也;“更行更远还生”,三折也。 来源考证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明“折腰体”。诗如下:“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释,也许有过解释,可惜失传了。宋人的解释很简单。惠洪《天厨禁脔》卷上云:“折腰步句法:《宿中山》:‘幽人自爱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前诗韦应物作,虽中失粘而意不断也。”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