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玉强
释义

赵玉强,抽象解构主义画家,“草图主义”风格的倡导者。作品多以抽象解构主义为基本形式,用即兴的、带有草图式的表现手法,在晦暗、苦涩的色调上支配各种符号化的视觉元素,传达出富有神秘气息的大宗教意义上的教堂调式音乐美感。赵玉强的作品在格调的演变上借鉴了许多死亡金属、黑金属音乐的气息,偏向于表达末日情绪并力图融入哥特色彩的诡异和黑暗氛围;在构成形式上常采用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从而使音乐元素视觉化,视觉经验旋律化、节奏化。画面中时常出现各种点的集结、线的纠缠、面的碰撞等力量,即兴而富有节奏感,隐隐透出有如失落的城市、残破的经卷、灾难的废墟、混沌的处所等情境联想,流露出一种大悲的、苦难的伤怀感受,传达出对文明与灾难、宗教与战争等大气象的悲悯情怀。

1977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

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现任河南中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河南油画学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2004年,作品《郊外》入选“河南省第十届美展”。

作品《向背》入选“河南省书画院第四届双年展”。

2005年,作品《伙计们》入选“河南省青年油画家邀请展”。获“优秀奖”。

作品《俩好》入选“河南省美术新人新作展”。获“优秀奖”。

2006年,作品《布吉低音》入选“河南省油画学会会员展”。获“优秀奖”。

作品《水河奏鸣曲》入选“河南省书画院第五届双年展”。

在北京展览馆,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

在郑州石佛艺术公社,参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展”。

在上海世贸商城,参加“2006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九届西湖艺术博览会”。

在广州流花展览馆,参加“第十一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在上海索美画廊,参加“《印象·世纪文本》油画提名展”。

2007年,在上海索美画廊,举办“《出事了》张丹·赵玉强油画展”。

作品《乡村音乐》入选“从这里出发——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作品《后金属》入选“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油画年)”。

作品《朋克?锡安》入选“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

作品《大风景》入选“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作品《腊月》入选“河南省高校教师艺术作品展”。获“一等奖”。

在洛阳美术馆,参加“挥彩中原——百名油画家走进洛阳展”。

在河南省文联,参加“《写生东区》河南省著名油画家郑东新区写生展”。

在上海世贸商城,参加“2007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

在上海世贸商城,参加“2007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在广州流花展览馆,参加“第十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8年,作品《大敌》入选澳门艺术博物馆主办的“超以象外——中国抽象绘画作品展”,并收藏。

在意大利米兰MUSEO DELLA PERMANENTE 博物馆,参加“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绘画展。

作品《后朋克》入选“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

在上海索美画廊,举办“刘磊、赵玉强、邹光辉三人新作展”。

在上海世贸商城,参加“2008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

在德国波茨坦,参加“中国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抽象艺术”。

在上海索美画廊,举办“暗伤2008?当代艺术邀请展”。

在上海世贸商城,参加“2008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作品《乐土》入选“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作品《五月十二日的噩耗》入选“2008年第四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2009年,作品《押韵》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2009大东方当代油画作品展”。获“优秀

奖”。

作品《楼兰日记》入选“河南省第十一届美展”。获“三等奖”。

作品《叩响天堂之门》入选“开放的表达2009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2010年,作品《天堂》入选“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作品《启示》入选“2010约翰摩尔(上海)新绘画大奖赛”。

作品《超度》入选“河南省第五届油画展”。

在上海世贸商城,参加“2010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在上海索美画廊,举办《“意”外——赵玉强油画个展》。

2011年,作品《早春》入选“融合与创新”——河南小幅油画学术展”。

作品《祈祷》入选“庆祝建党90周年第六届上海美术大展”。

在北京农展馆,参加“艺术北京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

在台北一票人票画廊,举办“城事”赵玉强个展。

在河南省美术馆,参加“在此出发”中原国际文化交流展。

在郑州目标·艺术空间,参加“交换意见”河南当代艺术展

在北京新太阳美术馆,参加“光与生命”中韩美术交流展。

作品《受难的羊皮书》、《圣火的起源》入选“河南优秀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作品《祝福》入选“第四届美术报艺术节——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2012年,在郑州种子艺术画廊,举办“意·涂”赵玉强个展。

公共收藏:澳门艺术博物馆、郑州美术馆、上苑艺术馆

发表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典藏·今艺术》、《艺术财经》、《中国美术·展望》、《艺术领航》、《世界艺术》、《艺术银行》、《新民晚报》、《大河报》、《今日河南》、《大河好物》、《郑州晚报》。

相关评论

“境”与“镜”——赵玉强作品中的城市印象 王凯

“何为城市”?这似乎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谜题,然而又是一个颇具形而下意味的当代生活中的核心主题。赵玉强则用他的作品给出了其个人的回答。在笔者看来,与其说这一系列的作品是其作者的独自诉说,不如说它们提出了更多有待观者思考的问题,并将这一问题放置在了诸多的语境之中。这种多语境的思索呈现出作品内涵的复杂性,任何图像学或符号学意义上的简化释读都将是对作者意图的一种阉割。

城市是一种设计,是一个政治性的场域,是历史的废墟,是工业文明的挽歌,是各种现代与后现代主义奇观的舞台,是当代的山水,也是每个人心中的记忆与意象。如同在塞尚一生所描绘的圣维克多山一样,城市与现代文明的纷繁意象在赵玉强的设计中被解构并重组,并获得了纪念碑式的效果。然而这样的纪念碑并非如塞尚笔下的圣维克多山一般坚定与宏伟,却似库布里克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那神秘的玄黑石碑一般诡谲与神秘。同时,通过对城市景象的参悟与表达,作者也完成了艺术上的实验与突破,并获得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视觉形式语汇。我们习惯于总是对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进行语义上的解读,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艺术是一种哲学诉说。然而在这里,笔者首先希望将赵玉强的作品概括为“形式化”的。在这里,形式化并非是形式主义的同义词,而是对作品视觉语汇自身意义的强调。在线与面的复杂交汇、冲突、与碰撞中,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只是作者在形式与构图层面上的“设计”。借用克莱夫·贝尔的一句老话来说,在画家笔下呈现的,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观者总是能够在画面中读取到他们所熟悉的一些城市景观:街道、立交桥、教堂、如同废弃工厂一般的立方体、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等等诸如此类。这些意象是对现实中种种城市设施的借喻,具有其各自的历史与空间语境。而画家的设计是将它们以工业设计图纸般的三维效果重组在一起,呈现出强烈的透视感。透视是理性主义的形式象征,而理性主义在近代与现代历史中所造成的灾难已为我们所熟知。在尖锐的几何形体与强制性的并置中,观者似乎感受到了工业文明与资本社会所隐含的暴力。在此,城市被表述为一种“设计”产品,它的设计者是当下的资本与政治力量,同时也是历史的沉淀。它表现出人力无从抗拒的强制性与时间维度上的不可逆转。然而当这样的组合被衬于灰暗却微微透出暖调子的背景中时,这一切都在黄昏色调的笼罩下成为一种温和的记忆。观者意识到,作者并非简单地表达着某种控诉和焦虑,而是对关于城市与现代文明的种种问题进行着历史性的思考,并将他的思考连同困惑平静地传达给观者。赵玉强的图式令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似乎带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又似乎远承立体主义的衣钵。有趣的是,在艺术史的讨论中,尽管这两个现代主义流派均具有极强的形式感,然而几乎很少被斥责为落于形式主义的窠臼。它们的形式表达本身就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感知方式和思维模式。离开了这样的形式,画家的思想就无以为系。观者在赵玉强的画面中同样可以找到一些风格化的符号程式,如弹簧般地螺旋线条,或是短促的十字交叉。我相信这并非是作者在风格和图式上的作茧自缚,而是其形式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塞尚与圣维克多山互相成就了对方,赵玉强也在于城市的不断对话中完成了一系列哲学语义与视觉语义上的思索。这是一个被作者内化了的城市及其文明,但作者所表现出的绝非入世的狂欢与沉醉;相反,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在观看与表达中坚守着自身的独立性,抗拒着我们在当代艺术中已司空见惯的各种创作与表现上的捷径,对城市与现代文明进行着冷静的对话并对其进行剖析。从这一点来看,笔者更愿意将画家的创作过程视同于古人的参禅。这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艰苦过程,然而当参禅者顿悟,而与天地化为一体,万物同为一心之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便消融无形了。城市是一个永恒的谜题,每个长于斯生于斯的人都会给出他的理解。毫无疑问,赵玉强对城市的表达是个人性的,但这种个人性并不排斥他者的介入与释读。恰恰相反,他的作品折射出我们对于城市文明的种种复杂认知。如同镜中的镜像,我们很难说那是对物象的反映,还是物象本身。我们所看到的,是画家意象中的城市,还是我们自身对城市的阐释呢?而城市本身亦是一面“镜”,在这面镜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镜像,这个镜像是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环境对每个人所提出的社会要求的产物。现代文明下生活的悲哀,在于我们常常已无法分辨“本我”与我之“镜像”之间的差异。而或许只有当我们对“城市”这面“镜子”进行现象直观时,“本我”与“我之镜像”之间才能拉开距离,才能形成观看与被观看的审视关系。这种审视对于每个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参悟的精神体验。诸多意象、语境、与观看关系的糅合,使得赵玉强的这一系列作品呈现出迷离的含混性,而这种本体意义的含混性,恰恰成就了作品涵义的丰富与多元化。

赵玉强和他的“草图主义”

焦振予

艺术源自于非艺术。当人们试图解释什么是艺术的时候,恰恰是采用了一系列非艺术概念从外部去定义它的。换而言之,正是非艺术的历史内容界定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绘画作为艺术的视觉部分亦为如此。

在视觉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绘画的功能也随着时代的不同在发生着变化,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主题和任务。因此,绘画的本质之所以显得扑朔迷离,也因其本身就是非固定而不断变化的。

综观中外美术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绘画在完成了它作为纪录和再现的功能后,开始逐渐向艺术家本体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开始进入其个人精神世界。随着社会文明的加速发展这种趋势也逾显强烈。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隐私的保护度及个性的体现与精神领域的探究越来越成正比发展,人们已经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当今的绘画本质又一次发生了变革——回归人性的变革、体现艺术家自身精神世界的变革。

在绘画门类繁杂流派纷呈的今天,无数艺术家都努力张扬着自己的意识和观念,这是当下社会环境造成的时代特征。其中虽不乏无病呻吟者,但只要艺术家真正的有感而发,其就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一个探究当代艺术本质的人。打破旧的审美标准建立新的审美体系,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绘画形式和语言,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每个有理想的艺术家的重要任务。艺术家赵玉强亦视其为艺术使命。绘画方式的重要,它决定了画面语言与画面形式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一次偶然的机会,艺术家赵玉强把在画草图时的无目的性、随意性和自由放松状态用在了创作手法的表现上,其效果令艺术家振奋。近些年来不断尝试并乐此不疲,逐渐有了心得。画草图的无意识和漫不经心,更能还原绘画的原始性和宣泄感,更加贴近艺术家内心的精神状态。当这种表现手法和抽象并解构了的画面形式结合在一起时,思维的天马行空和挥毫的淋漓尽致无不体现出绘画自身无穷的魅力。随性的画面和即兴的表达,绘画的乐趣和意义至于艺术家大概如此吧。

艺术家赵玉强在近些年来的创作思路中,关注更多的是解构了的图形组合和草图般的绘画方式。如今人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读图时代,传统的图形图像已经无法深刻的揭示精神世界里的种种感受,不能再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结构与重组、具象形与抽象形的置换结合,更能满足绘画的视觉感受和情境联想性,并会因人而异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象境界。艺术家赵玉强试图将自己的内心感受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供观众阅读,使观众从作品中找寻到自己的精神世界。

赵玉强说:如果赶时髦也非要给它冠个什么名头和观念的话,且就叫“草图主义”吧。如果非要评价它的意义和生命力,我只能说我正画得开心呢顾不了这许多了,可能我画得痛快了大家看画时也能觉得痛快吧。

赵玉强——城市与符号二叁事

吴牧青

中国青壮辈艺术家赵玉强,於画库及一票人票画空间展出首度於台湾之个展「城事」,虽然集其名曰「城」与「事」,并融合部分城市具象的绘画於其中,使其原有解构之符号体系隐於其绘画之中,较之早期作品更多符号并突出、彰显的抽象解构主义,近期他部分作品采「半抽象」的手法,不失为一种取经电影蒙太奇、并导引观者由具体物件进入他抽象绘画的理念的良方。过去也是个摇滚青年的赵玉强,亦将一股黯黑气韵借鉴於画作之中,令其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视觉化、视觉经验旋律化和节奏化,也透过这种特有的音乐感之中,传达现今城市失语和未见的残破,混沌未明的居所与归属。中国艺评家多将他定位为抽象解构主义画派,赵玉强则认为他在现今绘画已走入「读图时代」,那些解构的图形组合或草图般的绘画方式,且称之为「草图主义」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