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扁豆粥
释义

简介

白扁豆粥 白扁豆60g(鲜品增至120g),粳米100g同煮粥,可健脾养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虚腹胀、慢性泄泻、疰夏等症。也可用粳米60g煮粥,粥熟加入白扁豆花15g稍煮即成,可清热化湿,健脾和胃,适于暑热心烦、吐泻及赤白带下等症。

药膳方·白扁豆粥

【药物组成】白扁豆、粳米。

【处方来源】《长寿药粥谱》引《延年秘旨》。

【方剂主治】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久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

【方剂功效】健脾养胃,清暑止泻。

【用法用量】每次取炒白扁豆60g,或鲜白扁豆120g,粳米60g,同煮为粥,至扁豆烂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

适 应 症:适用于中暑发热,暑湿泻泄,脾虚乏力,食少便溏,肢肿带下等。

粥义解说:扁豆,又名藤豆、蛾眉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子,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秋季豆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其花、种皮亦可入药。

扁豆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引进我国约在汉、晋之间,始载于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李时珍《本草纲目》言"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地。入太阳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病,清暑除湿而解毒也",并言其"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药品化义》言其"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和"。《会约医镜》言其"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滇南本草》言其"治脾胃虚弱,反胃吐冷,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积"。《本草图经》言其"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临床观察发现,扁豆为甘淡温和的健脾化湿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白带以及夏季感受暑湿引起的呕吐、腹泻、胸闷等证,为夏季祛暑利湿,药食两用的食疗佳品。扁豆衣为扁豆的种皮,性味功用与扁豆类似,唯效力逊于扁豆,但毫无壅滞之弊是其特点,用于脾虚泄泻、浮肿等证。扁豆花,为扁豆的花,有化湿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感受暑湿、发热、心烦、胸闷、吐泻等症。

注意事项:扁豆粥性味平和,四季可食,不受疗程限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9: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