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葵 |
释义 | 赵葵(1186-1266)南宋儒将,宋宗室。字南仲,号信庵,一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季子。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贡献。历任中大夫、左骁骑将军、华文殿直学士、淮东安抚制置使、湖南安抚使、资政殿学士、福建安抚使、枢密使兼参知政事、丞相兼枢密使等。咸淳二年逝世,追赠太傅,谥忠靖。工诗善画,传世作品有《杜甫诗意图》。 生平简介赵葵曾祖“铁面御史”赵抃,与北宋名臣包拯齐名,累官至参政知事,致仕后移家衡山城前(今衡山县岭坡乡)。祖父赵棠问学于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是“胡门七子”之一。父赵方是南宋理学大师张栻的弟子,后投笔从戎,成为与岳飞齐名的抗金英雄。 赵葵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八月三日(9月4日)出生。父赵方为南宋京湖制置使,赵葵自小跟随父亲置身军旅,负责襄阳饮食。嘉定十年(1217)金将高琪犯襄阳,赵葵率兵击破之。嘉定十四年(1221)进兵唐州(在襄阳东北部),以战功知枣阳军。十五年,通判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理宗宝庆三年(1227)为将作监丞。绍定元年(1228)出知滁州。六年,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端平元年(1234)为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嘉熙元年(1237)知扬州。淳祐二年(1242)知潭州、湖南安抚使。改福州。七年,除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事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封长沙郡公。九年,升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宝祐二年(1254)为广西宣抚使,陈韡参政。宝祐五年(1257),封卫国公。开庆元年(1259)判庆元府、沿海制置使。景定元年(1260)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咸淳元年(1265),加少傅。咸淳二年(1266)乞致仕,进封冀国公。坐船返回湖南,12月24日至小孤山(江西彭泽县北),卒于舟中,年八十一。赠太傅,谥忠靖。《宋史》卷四一七有传。 在南岳衡山的民间传说中,赵葵是南岳圣帝身边的护法神忠靖王转世,因此殁后配享南岳庙。 诗画成就赵葵善画墨梅,其几务余暇,为梅写真,苍枝老干,杈芽突兀。繁葩疏荫,幽妍芳洁,华光(仲仁)、补之无复过。有墨梅石刻,在吴中虎丘寺。传世作品有杜甫“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诗意图(见画苑掇英第二册),描绘江南一带的竹林景色,画面深远恬静。用墨的浓淡干湿表现竹的远近、老嫩和枯润,显出深厚功力。 赵葵工诗文,著有《行营杂录》、《信庵诗稿》,其文言简而意赅,其诗发旷怀雅量于翰墨。诗集已佚,据《后村千家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一言定军心南宋时,荆湖地区主持军事的制置使叫赵方。他的儿子赵葵不但勇武无畏,而且具有军事韬略,每每面临战事,常对父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因而深得赵方及官兵的喜爱。 几次接阵打仗,金兵屡屡溃败。他们觉得赵军士气高昂,冲锋陷阵,锐不可挡。连赵方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将士这样不怕死,这样所向无敌?勇敢从何而来? 在一次战后休息时,赵方在官府后园与家属弈棋品茗,闲谈时讲到上述怪事时,夫人忍不住用手指戮戳他的额头说:“亏你还是三军的统帅呢,还不及一个孩子?” 赵方大吃一惊,忙问:“夫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夫人指指赵葵:“你问问他!” 赵葵面色绯红,说:“爸爸,每次听到我军击鼓进军的号令,我就偷偷地披挂上阵,跟着战士们一起向前冲锋。官兵们怕我有所闪失,为了保护我都争先恐后地扑向敌人,把对方的气焰压住。” 赵方听罢,又惊又喜,忙将儿子搂住,说:“小小年纪,就这么勇敢而有心计,将来必定远远超过父亲啊!” 一次,赵方指挥军队同金兵打了一场恶仗,又大获全胜。在犒赏三军时,官兵们觉得奖赏不公,劳苦功高的得不到应得的份额,一时议论纷纷,少数血气方刚的将士准备闹事。就在兵变即将发生之际,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的赵葵从父亲身后跳出来,高声叫道,“大家请快息怒!这是朝廷的奖赏,我爸爸另外还有奖赏呢,不要着急嘛!”一场危险的喧闹顿时平静了下去。事后,赵方对奖赏一事作了补救。 宋史文载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初生时,或梦南岳神降其家。方在襄阳,命葵专督饮食共养之事。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诸将惟恐失制置子,尽死救之,屡以此获捷。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将高琪、乌古论庆寿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进次邓州,金人阻沘河以拒。葵麾军进击,杨义诸将继至,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葵与范攻唐、邓。方命之曰:“不克敌,毋相见也。”三月丁亥,至唐州,薄城而陈。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馘万余。金人闭门不出。时金人陷蕲州者至久长,数十骑出山椒,葵帅杨大成以十四骑逐之。金骑渐益至数百,葵力战连破之,而金步骑大集。会范、再兴军合战,至夜分始解。庚寅,官军分二阵,范将左,再兴将右,葵帅突骑左右策应。金人背山亦分为二以相当,而不先动。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未几,金兵稍下山,再兴遽冲之,果为敌所乘,遂逼范军。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歼金兵数千。敌并力向再兴,葵率土豪祝文蔚等以精骑横冲之,金人僵尸相属。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副统军投戈降,拔所掠子女万余,得辎重器械山积。补葵承务郎、知枣阳军,范授安抚司内机。 方卒,十五年,起复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十七年,李全往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使命耶?必将力争于朝,分留自卫。一得朝命,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徒启戎心。”国不听,卒败。 宝庆元年,范知扬州,乞调葵以强勇、雄边军五千屯宝应备贼。葵在庐州,数费私钱会诸将球射,与制置使曾式中不合,葵去之。言者以为擅,遂奉祠。三年,起为将作监丞。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全将入浙西告籴,实欲觇畿甸也。初,全之献俘也,朝廷授以节钺,葵策其必叛,乃上书丞相史弥远曰:“此贼若止于得粟,尚不宜使轻至内地,况包藏祸心,不止告籴。若不痛抑其萌,则自此肆行无惮,所谓延盗入室,恐畿内有不可胜讳之忧。”至滁,以其地当贼冲,又与金人对境,实两淮门户,修城浚隍,经武不少暇。命秦喜守青平,赵必胜守万山,以壮形势。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全造舟益急,葵复致书史弥远曰:“李全既破盐城,反称陈知县自弃城,盖欲欺朝廷以款讨罪之师,彼得一意修舟楫,造器械,窥伺城邑,或直浮海以捣腹心,此其奸谋,明若观火。葵自闻盐城失守,日夕延颈以俟制帅之设施,今乃闻遣王节入盐城祈哀于逆。葵又闻遣二吏入山阳,请命于贼妇。堂堂制阃,如此举措,岂不堕贼计,贻笑天下、贻笑外夷乎?又闻张国明前此出山阳,已知贼将举盐城之兵,今若听国明言,更从阔略,则自此人心解体,万事涣散,社稷之忧有不可胜讳者。葵非欲张皇生事启衅,李全决非忠臣,非孝子。丞相苟听葵之言,翻然改图,发兵讨叛,则岂独可以强国势安社稷,葵父子世受国恩,亦庶几万一之报。使丞相不听葵言,不发兵讨贼,则岂特不可以强国势安社稷,而葵亦不知死所,不复可报君相之恩矣。一安一危,一治一乱,系朝廷之讨叛与不讨尔。淮东安则江南安,江南安则社稷安,社稷安则丞相安,丞相安则凡为国之臣子、为丞相之门人弟子莫不安矣。” 又言于朝曰:“葵父子兄弟,世受国恩,每见外夷、盗贼侵侮国家,未尝不为忠愤所激。今大逆不道,邈视朝廷,负君相卵翼之恩,无如李全。前此畔逆未彰,犹可言也,今已破荡城邑,略无忌惮,若朝廷更从隐忍,则将何以为国?欲望特发刚断,名其为贼,即日命将遣师,水陆并进,诛锄此逆,以安社稷,以保生灵。葵虽不才,愿身许朝廷;如或不然,乞将葵早赐处分,以安边鄙,以便国事。” 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宁淮、武定、强勇步骑万四千,命王鉴、扈斌、胡显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显,颖之兄也,拳力绝人,方在襄阳,每出师必使显及葵各领精锐分道赴战,摧坚陷阵,聚散离合,前无劲敌,以功至检校太尉。 已而,全攻扬州东门,葵亲出搏战。贼将张友呼城门请葵出,及出,全在隔壕立马相劳苦。左右欲射全,葵止之,问全来何为?全曰:“朝廷动见猜疑,今复绝我粮饷,我非背叛,索钱粮耳。”葵曰:“朝廷资汝钱粮,宠汝官职,盖不赀矣。待汝以忠臣孝子,而乃反戈攻陷城邑,朝廷安得不绝汝钱粮。汝云非叛,欺人乎?欺天乎?”切责之言甚多,全无以对,弯弓抽矢向葵而去。于是数战皆捷。四年正月壬寅,遂杀全。事见《全传》。进葵福州观察使、左骁卫上将军,葵辞不受。八月,召封枢密院禀议,受宝章阁待制、枢密副都承旨,依旧职仍落起复,寻进兵部侍郎。 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甚嘉之。”葵顿首谢曰:“臣不佞,忠孝之义,尝奉教于君子,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陛下。” 端平元年,朝议收复三京,葵上疏请出战,乃授权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未几,北兵南下,渡河,发水闸,兵多溺死,遂溃而归。范上表劾葵,诏与全子才各降一秩,授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移司泗州。 嘉熙元年,以宝章阁学士知扬州,依旧制置使。二年,以应援安丰捷,奏拜刑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特予执政恩例,复兼本路屯田使。葵前后留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饬。淳祐二年,进大学士、知潭州、湖南安抚使,改福州。 三年,葬其母,乞追服终制,不允。葵上疏曰:“移忠为孝,臣子之通谊;教孝求忠,君父之至仁。忠孝一原,并行不悖。故曰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臣不佞,戒谨持循,惟恐先坠。往岁叨当事任,服在戎行,偕同气以率先,冒万死而不顾,捐躯戡难,效命守封,是以孝事君之充也。陛下昭示显扬,优崇宠数,使为人子者感恩,为人亲者知劝矣。臣昨于草土,被命起家,勉从权制,先国家之急而后亲丧也。今释位去官,已追服居庐,乞从彝制。”又不许。再上疏曰:“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亲恩未报,浸逾一纪,食稻衣锦,俯仰增愧。且臣业已追衰麻之制,伸苫块之哀,负土成坟,倚庐待尽,丧事有进而无退,固不应数月而除也。”乃命提举洞霄宫,不拜。 淳祐四年,授同知枢密院事。疏奏:“今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几?天下之才,其可用者有几?吾从其大者而讲明之,疏其可用者而任使之。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计者治财,宽厚者任牧养,刚正者持风宪。为官择人,不为人而择官。用之既当,任之既久,然后可以责其成效。”又乞“亟与宰臣讲求规画,凡有关于宗社安危治乱之大计者条具以闻,审其所先后缓急以图筹策,则治功可成,外患不足畏”。又乞“创游击军三万人以防江”。诏从之。十二月,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又特授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封长沙郡公。寻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江东安抚使。 九年,特授光禄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四上表力辞,言者以宰相须用读书人,罢为观文殿学士,充醴泉观使兼侍读,仍奉朝请。寻判潭州、湖南安抚使,加特进。宝祐二年,宣抚广西。三年,改镇荆湖,城荆门及郢州。改授湖南路安抚使、判潭州,再辞,依旧职醴泉观使。五年,进少保、宁远军节度使,进封魏国公、醴泉观使兼侍读。四辞,免。开庆元年,判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寻授沿江、江东宣抚使,置司建康府,任责隆兴府、饶州江州徽州两界防拓调遣,时暂兼判建康府、行宫留守,寻授江东西宣抚使,节制调遣饶、信、袁、临江、抚、吉、隆兴官军民兵。访问百姓疾苦,罢行黜陟,并许便宜从事。 景定元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寻奉祠。咸淳元年,加少傅。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是夕,五洲星陨如箕。赠太傅,谥忠靖。 作品选摘诗作【雪夜】 酒力欺寒浅,心清睡轻迟。 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 【郊野】 白乌衡烟云,山僧渡水来。 竹篱茅舍外,忽见野梅开。 【寺】 溪绕青山山绕溪,溪山胜处只僧知。 支闲古木禅关静,不到禅关又几时。 【墨梅】 须知造物元无物,刚被花光强造端。 认得色空都是幻,南枝非暖北枝寒。 【柳花】 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 春光不管人憔悴,飞絮纷纷弄晚晴。 【初夏】 院宇沈沈雨四垂,博山香断未多时。 驱除春事封姨怨,贴水新荷又满池。 【赏花】 人乐清明三月天,也随人赏万花园。 偷闲把酒簪花去,不似儿童笑语喧。 【落花】 他乡桃李为谁栽,逗晓轻红带露开。 一夜风姨妒颜色,落花无数点苍苔。 【梅花】 夜深梅印横窗月,纸帐魂清艾亦香。 莫谓道人无一事,也随疏影伴寒光。 【惠山寺】 古木森森映碧苔,嵯峨楼阁倚天开。 山僧不问朝天客,自注冰泉浸野梅。 【赠石牛上人】 万里江山万里天,疏钟半夜落渔船。 老来羡杀禅关客,一枕江声抱月眠。 【荒城三首】 城荒叶落风飕飕,淮水茫茫古渡头。回首不堪行乐地,黄花点点是离愁。 万里黄云冻不飞,碛烟烽火夜深微。胡儿移帐寒笳绝,云路时闻探马归。 为醒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莲漫地生,最爱多情白翎雀,一双飞近马边鸣。 词作【南乡子】 束发颂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昨日公卿今日闲。 拂晓出长安。莫待西风割面寒。羞见钱塘江上柳,何颜。瘦仆牵驴过远山。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