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简子元日放生 |
释义 | 作者介绍赵鞅(古本《竹书纪年》载简子卒于晋定公十七年,为公元前458年,《春秋左传》载简子卒于晋定公三十七年,为公元前475年),世称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期晋国六卿大夫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奠基人。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大夫屠岸贾策动“下宫之难”,几乎灭绝执掌晋国国政的赵氏一族。“赵氏孤儿”赵武虽历尽千般艰辛、万般苦难,返回晋室继承先业,但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晋国的大权已然旁落到范、中行、魏、韩、智诸卿手中。赵武、赵景叔父子两代虽殚精竭虑,奋力拼争,其势力还是远远不及范氏、中
最高明的一招,是赵简子派遣肱股之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晋水之阳修筑晋阳城。太原盆地地势平坦,汾水纵贯南北,汾河两岸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盆地北缘东、西、北三面的丘陵地带,雨水充沛,林繁草茂,是理想的天然牧场;汾水浩渺,晋水清澈,两水盛产鱼类,便于渔猎;《山海经》记载:“县雍(悬瓮)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悬瓮山富藏铜、美玉,周边地区冶铜、琢玉等手工业发达。当时的太原盆地及其边山,群戎居北,魏、韩处南,是晋国农耕经济与戎狄游牧经济的交错区。选择这样极具政治地理优势与经济地理优势的地方修建城池作为战略大本营,守可以蓄势待发,攻可以开疆拓土。加之,赵简子的先祖擅长驯马、御车,这些技能代代传承,赵简子本人也是喜马好御,他在晋山之阳就有食谷马数千。筑城晋阳,让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赵氏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有了显赫的政治声威,有了固若金汤的晋阳城。独揽晋国大权,还缺少什么?赵简子想到,还缺少“神明”的意旨。于是,他同扁鹊一唱一和,联手上演了一段神话:晋定公十一年(公元前501年),赵简子昏睡五日不醒,神医扁鹊告诉众人:秦穆公先前也曾这样昏迷,醒来后便道出一番天机。主君的病状与秦穆公一样,醒后一定有话要讲。果然,两天以后赵简子醒来。他对身边的众大夫说:“我去了天宫,和众神一同游览,一只熊朝我扑来,天帝命我用弓箭射它,我便将它射死;片刻又来了一只罴,我又将它射死,天帝十分高兴。”后来,赵简子又借野人“子晰”之口道明:熊罴者,中行、范二卿之祖也! 万事俱备,是该出手的时候了。赵简子联合魏、韩作为同盟,矛头直指晋国势力最强的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他率先挑起事端,向邯郸赵午索要卫国贡献他的五百户奴隶,邯郸赵氏不许,他便囚杀赵午。与赵午有姻亲关系的范氏、中行氏终于按捺不住,共同起兵攻伐赵氏。在这场争斗中,范氏、中行氏利令智昏,初尝胜果便想诛杀晋定公,遂成晋国公敌,败走朝歌自是咎由自取,不足为怪。而赵简子从始至终都没有与晋公室反目。争斗平息后,魏、韩二卿从中调和,他得以重返晋室,重新执政。 此后的七八年时间里,赵简子对出逃的范、中行二氏穷追猛打,终于铲除了二卿势力。至此,晋国的大权也在他们赵氏手中越攥越牢。 原文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 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 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以:于 然:对 过:错误 故:原因 ,缘故 示:表示 生:放生 然:这是对的 鸠:斑鸠鸟 译文有邯郸的民众在正月元旦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野鸡献给赵简子。赵简子非常高兴,赏赐给了他们很多东西。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一种恩德。”门客说:“民众知道您想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着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人们捕猎。捕猎之后再将它们放生,恩德是弥补不了犯下的过失的。”简子说:“你说的对。” 篇寓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现代社会像赵简子那样,为所谓的政绩而作秀的人依然不绝。 文言常识词类的话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放生”,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他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他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启示解决问题不能仅从表面上解决,而应从根本上解决。不要本末倒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