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 作 者:彭泽益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300115191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 元 内容简介本书所收论文,以档案和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广泛涉及19世纪后半期的工农业、商业、外贸、财政、货币、金融、地租形态、行会制度以及社会各阶级等方面,并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重点阐释了在战争赔款和镇压人民起义军费双重压力下,清朝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困境及其搜刮政策,而清政府的竭蹶搜刮,进一步引起了国民经济的恶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附录中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计量问题》一文,对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而言,更是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作者简介彭泽益(1916-1994),原籍湖南常德,生于湖南安乡。早年就读于中山大学文学院历史系,194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43年考入武汉大学文科研究所专攻中国近代史,1945年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历史系助教。1947年初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清史分册副主编。著有《太平天国革命思潮》、《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编有《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等,另有论文数十篇。 目录论鸦片战争赔款 一、英国殖民者勒索赔款的三个项目:烟价、行欠、战费 二、清朝封建统治者对偿还赔款的罗掘 三、战争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 鸦片战后十年问银贵钱贱波动下的中国经济与阶级关系 一、银贵钱贱问题的形成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银贵钱贱波动下的中国社会各阶级 三、银贵钱贱促进战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 成丰朝银库收支剖析 一、收支规模变化 二、银钱比重和实银出入数 三、发行票钞和铸钱收入 四、岁计盈亏和库贮银数 1853-1868年的中国通货膨胀 一、滥发通货强制通行 二、新发通货从流通“壅滞”到崩溃的过程 三、银票、宝钞和铜铁大钱贬值的趋势 四、银价物价上涨的幅度 五、通货膨胀是统治阶级掠夺劳动人民群众的手段 清代成同年间军需奏销统计 一、镇压太平军军费部分 二、镇压捻军军费部分 三、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军费部分 四、镇压西南及两粤闽台各族人民起义军费部分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清朝财政危机和财政搜刮的加剧 一、国库空虚与财政危机的状况 二、战时财政措施和搜刮方式 三、各种搜刮收入对筹措军费的作用 19世纪后期中国城市手工业商业行会的重建和作用 一、行会组织恢复和发展的趋势 二、重整行规对市场竞争的抵制 三、行会在战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 附录一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计量问题 附录二 彭泽益著述目录 附录三 彭泽益传略 各界对此书评述详尽占有史料和精湛经济理论相结合,使本书实际上如一个金融家的分析。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一个转折点的论著中,彭泽益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论据。 ——美国《亚洲研究学报》,44卷第3号,1985年5月 它对于所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人们来说,是必读的论文。 ——日本《近代中国研究汇报》,第17卷,1985年7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