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掌叶蜂斗菜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掌叶蜂斗菜 【种拉丁名】:Petasites tatewakianus Kitam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蜂斗菜属 【属拉丁名】:Petasites 【国外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萨哈林岛也有分布。模式采自萨哈林岛。 【命名来源】:[Ata Phytotax.Geobot. 9: 64. 1940] 【中国植物志】:77(1):095 【亚族中文名】:款冬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TUSSILAGINAE Dum.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根状茎长,匍匐状,径达7—10毫米,雄性花葶高50厘米,雌株超过50厘米,全株被蛛丝状微卷毛;苞叶卵状长圆形,长4—4.5厘米,宽1.5—1.6厘米,无柄,顶端钝,有平行脉,全缘,被密丛卷毛,上部苞片长圆形,退化;叶全部基生,具长叶柄,叶柄长20—30厘米,初时被卷长柔毛,后变无毛;叶片肾形或圆肾形,长10—23厘米,宽20—40厘米,或更宽,掌状浅裂(不达中部);裂片7—9,楔形,顶裂片通常三裂,具小尖头的齿,上面绿色,被卷微毛,下面被密白色卷毛,质薄,雄性头状花序伞房状或圆锥状排列;花序梗长4—8厘米;雌性头状花序同形或异形,边缘小花雌性,中央小花两性,淡紫色或白色;总苞半球形,长宽10毫米,基部有线状披针形苞片;总苞片1层,覆瓦状,狭长圆形,顶端钝,背面下部被卷柔毛;雌花结实,花冠丝状,长10毫米,舌片长1毫米;花柱2浅裂;两性花不结实;花冠管状,长10.5毫米,管部狭,长6毫米;裂片长3毫米;花药基部二浅裂;花丝上部节状增粗;花柱稍伸出花冠,上部棒状增粗,近顶端环状,短2浅裂,被微硬毛。瘦果,圆柱形,长3—3.5毫米,顶端截形,无毛。雌花冠毛白色,长9—12毫米,细刚毛状,顶端狭,具微糙毛;雄花冠毛少数,长4毫米,刚毛状,花序托盾状。雄性头状花序长达40厘米,具异形小花;总苞花期长7毫米,宽10—14毫米;雌花多数,花冠丝状,长6毫米,顶端截形;花柱长8毫米,顶端二裂;雄花花冠管状,长6.5毫米;管部狭,长3.5毫米。 产地分布产黑龙江(萝北、伊春、东宁等)。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萨哈林岛也有分布。模式采 自萨哈林岛。 本种提示北村四郎发表此种时,指出本种的叶掌状浅裂(不达中部),舌片长仅1毫米;瘦果长2毫米而与北美产的P.palmatusA.Gray相区别。俄罗斯学者Kuprjian却把远东的植物列于后者,并且把本种作为后者的异名处理,显然是不适宜的。北美产的P.palrnatusA.Gray其叶心形至肾形,掌状深裂,裂片超过叶片的2/3,倒卵形至长披针形,具齿至撕裂;雌花明显舌状,舌片长5毫米;瘦果长仅2毫米,不仅在特征上有别于本种,在地理分布上亦各异。JanToman(1972)把本种和后者作为两个独立的种处理,置于两个不同的亚属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