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占仓 |
释义 | 张占仓,1958年出生,现任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一直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工作。1993年3月担任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1996年11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7月担任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9月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文名:张占仓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1958年5月 职业:经济地理学专家 个人简介张占仓,博士,研究员,经济地理学专家,现任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3月—2000年7月,任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一直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工作,主攻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长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以学术思想敏感、善于组织重大研究项目著称,科研成果和学术论著丰硕。1995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1996年11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7月担任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9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7年12月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称号,2010年参加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纲要研究,任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团队管理学学科主任,2011年参加中原经济区政策研究,任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重点研究任务35项,已经完成33项科研成果。其中,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 个人档案姓名:张占仓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58年5月 工作单位:河南省科学院 职务:副院长 职称:研究员 学位:博士 籍贯:河南洛阳 毕业专业:地理学 从事专业:经济地理学 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单位地址:郑州市红专路58号 邮政编码:450002 个人经历1982年7月,河南大学地理系毕业,到河南省科学院科研计划处工作。1984年,调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1987年晋升助理研究员,1992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3年3月担任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7月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11月破格晋升研究员,1996年11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7月担任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9月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7年12月荣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20多年来,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主攻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以了解基层,善于深入现场调查,擅长实证研究著称,先后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 近几年主要科研成果有: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咨询与咨询产业发展研究,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实施对策研究、省属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河南省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查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等。 在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方面有重要创新,尤其是带领团队经过反复努力把规划周期缩短为两个月的创新中贡献突出,该方法目前被全国学术界普遍采用。 在河南省中长期规划、县域规划、中共河南省委把可持续发展列为三大战略、咨询产业发展、中原城市群、中原崛起及产业集群研究、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研究等重大科技活动中均有积极贡献。 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和重点研究任务35项,已经完成33项科研成果。其中,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科研成果主要科研成果有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咨询与咨询产业发展研究,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实施对策研究,省属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等。 在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方面有重要创新,尤其是带领团队经过反复努力把规划周期缩短为两个月的创新中贡献突出,该方法目前被全国学术界普遍采用。在河南省县域规划、中共河南省委把可持续发展列为三大战略、咨询产业发展、中原崛起及产业集群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等重大科技活动中均有积极贡献。 提出并亲自主持实施硅肥产业化的两大措施和三大目标,使硅肥这种过去鲜为人知然而增产作用显著的新型肥料,在短短几年中为广大农民接受,被企业家认可。目前中国已有800多家企业在接洽该项技术,正式投产硅肥产业25家,生产能力达52吨,1997年实际生产32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1亿元,利税2000万元以上;总推广施用面积1000万亩以上;农民增产获得纯利1亿元以上。该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产做出了贡献,也为地理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的项目1、河南省1978~1984年农业动态区划,河南省项目,198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2、豫南大别桐柏丘陵山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国家计委项目,198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3、河南省粮食区域产需平衡研究,河南省项目,198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4、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河南省重大项目,198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5、县域经济综合开发与发展研究,河南省项目,199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6、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开发治理综合研究,国家科委重点项目,199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7、城市发展与重点建设项目布局研究,国家建设部重点项目,199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8、桐柏大别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原理与策略,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9、区域经济一体化试点研究,横向合作项目,199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10、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河南省重点项目,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11、渑池发展研究,河南省重点项目,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12、现代咨询与咨询产业发展研究,河南省重点项目,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13、河南省县(市)科技资源综合评估及优化配置研究,河南省重点项目,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14、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实施对策研究,河南省重点项目,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15、省属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研究,河南省人民政府年度责任目标项目,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16、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2008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获得荣誉1992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 1995年,荣获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同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8年,荣获团中央、科技部、人事部等授予的优秀科技创业奖。 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1999年,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 2000年,开始担任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2002年,担任河南省科协常委。 2003年,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 2004年,连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荣获中共河南省委优秀驻村队员称号,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5年,担任河南省和郑州市“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 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9年,在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上荣获中国地理学会首届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奖。 2010年,担任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全程参加中原经济区规划纲要研究。 2011年,参加中原经济区政策研究,任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6月26至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 专业贡献一直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主攻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 1983~1990年,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加由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的“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科学考察”,并在其中作为副主编主持“中国亚热带丘陵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获优秀考察队员称号。 1987~1993年,作为主持人之一,完成国家科委和河南省科委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开发治理综合研究”,双双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1999年,受河南省科委委托,组织50多人,开展全省县域发展综合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由于在规划方法上取得重要创新,使县域规划由过去的1~2年完成,创新到2个月左右完成,赢得全国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并因此带动了全国区域规划方法的重大创新,使区域规划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显著增强。 1999年开始,接收河南省科技厅委托,开展“现代咨询及咨询产业发展研究”,完成的成果《现代咨询及咨询产业》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后,作为国内受到广泛关注的开展咨询师培训的教材,已经再版三次,发行15000册以上。 2001年,主持完成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对策研究,第一次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评估,提出了发展对策,深受政府领导欢迎,并荣获200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完成省属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研究,得到良好反响,荣获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2005年10月,在河南省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于驻马店举办的“民营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奥运会之后,可能出项发展“拐点”的观点,得到著名企业家胡葆森等高度关注,是中国经济在2008年出现“拐点论”最早提出的学者之一。2007年初,在河南省经济学会于河南大学召开的“新年经济展望高层论坛”再一次系统阐述该观点,并在《河南日报》1月9日作了比较系统的报道,迅速得到学术界反响,也遭到部分学者质疑。2008年初,在华中科技大学郑州校友会举办的“管理学高层论坛”上,以六条理由,更加充分地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拐点论”,获得越来越多学者和企业家关注。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已经证明该观点非常正确。 2007年,主持完成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得到包括省委书记徐光春省政府副省长徐济超等领导高度评价,2008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2008年9月,在美国波士顿学院作“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走势”学术报告,得到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回国以后,先后在郑州大学干部班、河南大学干部班、河南省图书馆、新乡市、濮阳市等持续作该专题的报告,赢得方方面面的高度评价。 2009年初,面对经济发展困难,提出了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大局,认识规律,推动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具体意见,在河南电视台录制了长篇采访节目,于1月11日和18日在《对话中原》栏目播出上下两集,长达82分钟,并引起比较大的反响。 2009年4月2日,在《科学时报》发表“人均GDP实现3000美元后怎么办”采访专论,系统讲述来了200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约3300美元,提前12年实现原定到2020年小康生活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后怎么办问题。 2009年7月29日,作为专家之一参加省委“科学应对危机,助推河南发展”专题汇报会,发言的题目是“狠抓创新 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主持汇报会。 2009年9月3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祝贺祖国60华诞的贺词:“科学发展,前景无限!——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经济地理学专家”(“新中国:祝您生日快乐!——全国各地知识界人士祝福新中国60华诞”特刊,全国有60位知识界人士贺词入选) 2009年10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知识界热烈赞扬国庆盛典 认真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中:“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今年国庆庆典,胡锦涛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铿锵有力地说,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些充满历史感的话语,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60年来,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新中国建立初期不足1%,到1978年1.8%,2008增至6.4%,居世界第三位。是什么让中国人民摆脱了闭关锁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走上了发展之路?毫无疑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球瞩目的中国模式。” 从事研究工作以来,共承担完成重点和重大科研项目35项。其中,11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 目前,正在承担的重大项目有“河南省区域发展报告”、“河南省城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 2000年以来,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3~5篇。 近期工作2010年1月13日,就河南省2009年度荣获2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接受《河南商报》专访,14日该报刊发一个整版的采访报道。 2010年1月25日,列席河南省“两会”,并就省委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四个重在”的辩证关系接受河南卫视采访。 2010年2月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地理学会“面向‘十二五’规划的人文—经济地理学术研讨会”。 2010年3月11日,在郑州大学干部班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0年3月22日开始,参加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干活纲要”研究工作。 2010年4月1日,为河南省安全厅全体人员作“当代科技发展动态的若干问题”报告。 2010年4月15日,在河南电视台作“对话中原”专题节目(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4月17日上午首次播出,节目长度37分钟。 2010年4月17日,在河南省地理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0年4月20日,在郑州大学干部班作“当代科技发展动态的若干问题”报告。 2010年4月21日,在河南电视台作“对话中原”节目(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问题),4月24日上午首次播出,节目长度37分钟。 2010年4月24日,在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31次会议上作“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讲报告,该论坛综述5月5日得到省委领导批示。 2010年4月28日,在河南大学干部班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0年5月6日,在《郑州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发展现代农业前景无限”。 2010年5月10日,在《大河报》B15版发表“节能建筑畅享低碳易居”。 2010年5月13日,在《河南日报》第6版(理论)发表“四化驱动 中原崛起”。 2010年5月19日,《科学时报》发表记者谭永江对其进行的采访,题目“新型城镇化将成河南发展新动力”。 2010年6月2日—3日,到洛阳市与中央电视台经济新闻中心共同采访和调查研究“国家取消优惠电价以后电解铝产业发展问题”。 2010年7月2日,参加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协助汇报《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并就国家层面区域规划发展的理论背景以及要求进行汇报。 2010年7月8日,参加省委领导主持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并就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科学基础发表了意见。 2010年7月9日,《河南日报》发表记者尹江勇对其进行的专访,题目“新型城镇化:河南发展的新动力”。 2010年7月14日,河南电视台头条播发其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7月9至11日在河南调研考察期间对河南“三农”问题指示的理论分析。 2010年7月20日,参加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举行的“全省理论界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发言题目“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其摘要刊发在21日《河南日报》理论版,题目“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典型意义”。《大河报》对其发言中对国家层面区域规划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报道。 2010年7月21日,河南电视台头条播发其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7月9日至11日在河南考察期间指出的河南发展面临宝贵机遇的实际应用意义与价值分析。 2010年7月28日,《经济视点报》发表记者郑磊的长篇专访,题目《张占仓:创新与活力》。 2010年7月28日,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在晚上8:30播出的《中原视点》(半个小时)中,与主持人吴震宇共同讨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7月9日至11日在河南考察期间重要讲话和整个活动安排的战略意义及对全国和河南省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提出像五年以前胡锦涛在河南新乡的那次讲话成为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依据一样,胡锦涛这次讲话对全国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起着全局性、纲领性、方向性影响。 2010年8月14日,参加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举办的“构建中原经济区与民营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题目: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2010年8月20日,《河南商报》发表专访,谈论“十二五”期间的若干重大民生问题。 2010年9月1日,在河南电视台录制《对话中原》节目,题目《大招商推进大发展》,与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共同讨论2010年河南省招商引资进展情况及成效,9月12日播出,时长45分钟。 2010年9月2日,参加由香港中国通讯社、网站、电视台等组成的香港媒体中原经济区集中采访恳谈会。 2010年9月5日,参加国务院发展中心与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主持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 2010年9月10日,在《郑州日报》14版发表“建设中原经济区 郑州怎么办?” 2010年9月16日,在郑州大学干部班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0年9月18日,在北京饭店参加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北京大学举办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2010年9月1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参加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主持召开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2010年9月25日上午,在许昌学院“河南省低碳经济与构建生态城市学术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题目: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下午,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于郑州主办的“科学发展与区域转型学术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题目: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 2010年10月17日,在商丘师范学院作“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报告。 2010年10月22日,在河南工业大学作“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报告。 2010年10月24日,在河南大学举行的“全国第二届黄河学研讨会”上作“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报告。 2010年10月26日,在固始县举行的“唐人故里·第二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创业者论坛上作理论点评,并作“建设中原经济区商机无限”报告。 2010年11月5日,参加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40次会议,发表“河南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战略举措”。 2010年11月13日,参加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原经济区建设报告会”,发言题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举措。 2010年11月9日,参加省政府会议,讨论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1月20日,参加河南担保业高峰论坛,发言题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举措。 2010年11月24、25日,在河南电视台《中原视点》解读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2010年12月3日,完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项目。 2010年12月8日,在《河南日报》发表记者长篇访谈:总体战略:准确认知 抓好落实 2010年12月28日,参加河南省领导与社科专家学者座谈会,发言题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举措。 2011年1月7日,参加省政府中原经济区政策研究组,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 2011年1月16日至23日,列席河南省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2011年3月8日、9日分别在郑州大学干部班、河南大学干部班作“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报告。 2011年3月10日至3月17日,带队到江苏省、安徽省调研沿海经济带和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建设情况。 2011年3月28日,参加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河南省科学院的调研活动。 2011年4月6日,在郑东新区参加龙永图主持的中原经济区论坛,会后负责会议论文专业把关。 2011年4月7日,参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孔玉芳参加、省委常委刘春良主持的“科技创新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座谈会,发言题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动力与希望“,摘要发《河南日报》8日8~9版。 2011年5月3日,参加省政府郭庚茂省长主持的“中原经济区政策研究”专题讨论。 2011年5月15日至22日,参加河南省援疆活动,到新疆帮助哈密地区修改中长期人才规划。 2011年5月26至30日,在北京出席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1年6月3日,在济源市“月末大讲堂”为机关干部800多人作报告: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2011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参加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评审研讨会。 2011年6月13日至17日,国家33个部委领导与专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以后,河南电视台对本次调研的战略意义、标志、影响以及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动作用等对其进行系统采访,编成《中原视点》,分两期在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25日、26日播出。 2011年8月15日、9月28日,分别参加省委副书记叶冬松、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的对省委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会议。 2011年10月6日,接受中央电视台与河南卫视联合采访,解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最关键的“三化”协调发展问题,该节目在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在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和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聚焦中原》播出。 2011年10月8日,在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原视点》解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当天晚上9:00—9:15分播出。 2011年10月9日,在《河南日报》发表《务实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想基石》。 2011年10月10日,参加河南省社科联组织的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发展高层论坛,发言题目《把握实质 务实发展》。 2011年10月13日,在黄河迎宾馆参加由河南省社科院、河南日报等联合组织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高层论坛”,发言题目《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 2011年10月14日,在中州宾馆参加由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日报等联合组织的新型城镇化理论研讨会,发言题目《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河南日报》10月20日刊发。 2011年10月14日下午,在郑州市金水区为机关干部500多人作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辅导报告。 2011年10月17日下午,参加省建设厅主办的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座谈会,发言题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 2011年10月18日上午,在紫荆山宾馆参加河南省科技界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座谈会,发言题目《科技创新决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败》,发言稿刊发在10月20日《河南日报》理论版。 2011年10月19日上午,在郑东新区参加河南省工信厅等主办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能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发言题目《把握实质 务实发展》。 2011年10月22日下午,在郑州市房地产局为全体职工作《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辅导报告。 2011年10月29日,在北京云湖度假村金秋博士论坛作《中原经济区建设及其影响》报告。 2011年11月7日,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作《中国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20日,参加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的2011年省领导与专家学者座谈会,发言题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 2012年3月5日,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中国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 2012年3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办公楼712会议室参加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省长郭庚茂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徐济超,以及中科院相关局所和河南省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河南省科学院相关领导出席签字仪式。这是中国科学院继2000年、2008年之后,第三次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发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优势,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为中原崛起提供科技支撑。 2012年3月12日、14日分别在郑州市委党校、郑州大学干部班作《中原经济区战略及其影响》的报告。 2012年3月17日,在河南博物院演播大厅面向社会公众作《中原经济区战略及其影响》的报告,与会听众400多人。 正在主持研究的项目:区域发展的“两群战略”,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研究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