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岩寺 |
释义 | 广东潮州西岩寺位于广东潮州饶平县上饶镇西片乡西北侧的西岩山胫部,海拔1000米左右,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八月再修,1981年重修。1988年10月列为县重点文物单位。外山门“仙山福地”横匾,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立。 此处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花香鸟语。入外山门,迎面是寺门”西岩寺“石匾,旁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香林詹广誉题”。大门两侧,两只大石狮张口衔铃,守卫着寺门。寺内有佛像及木雕石刻,古色古香,正殿有石柱六支,前面两大圆柱,呈鼓状形,各刻有蛟龙腾云浮雕,十分壮观。 西岩山,也名笔架山,海拔1255米,是该县最高山峰之一,巉岩峭壁。寺建于石顶,俨若巨凤展翼上飞,故双名“冲天凤寺”。 甘肃定西西岩寺位于安定区西岩山,始建于明代。后屡遭灾创,多次重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月庵大师先后建成大雄宝殿3间,藏经楼3间,后殿5间,山门一座及僧房10余间。历10年除左右钟鼓楼外,基本恢复清同治7年(1868)及民国19年(1930年)两度被拆毁的五院规模。为弘扬佛法,函请苏州报国寺印光法师(净土13代宗师)绘制释迦、弥陀诸佛象及观世音、文殊、地藏等菩萨形象。报国寺妙真法师亲赴宁波坡购置丈二宣纸。精工绘制18尊佛像,悬挂于金刚诸殿。气宇轩昂,栩栩如生,色调绚丽,五彩缤纷。请甘肃省大书法家何鸿基、金翼乾、邓宝珊、裴建准、贵薰及前翰林院编修范之杰等人为各殿书写扁额、楹联。前翰林院检讨护理甘肃省省长杨思亦书楹联。1948年4月8日,西岩寺竣工,邑之贤达康屏候郭杰山及诸坤士为心印大师赠联曰:“继了悟孤灵诸师大畅宗风硕德令名高北斗,当刀兵水火之际重修梵宇热忱效力壮西岩。”近代著名高僧虚云老和尚曾在此修行。文革时期破坏严重,僧人被迫离开寺院,近二十年来逐步得到恢复,为安定区佛教协会所在地。寺名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原为禅宗道场,现为净土宗道场。现任主持为本觉法师。藏经阁顾问为侯印国居士。 鹤溪香尘西岩寺西岩寺与寿宁县托溪乡托溪村对峙,后倚大蜀岗,前绕鹤溪水,座西北、朝东南。宋庆历元年(1041)创建,成化癸卯(1483)僧定宝募缘重修。在“文革”期间沦为村民的灰寮,继毁于火。1984年由僧修华在原址依原貌复建。 虽称为寺今为庵用,居尼姑8人。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修身坪、大雄宝殿、放生池、伙房,呈长方形梯级布局,阔20米,深62米,占地面积约1240平方米,形成了一个古朴、紧凑、幽雅的院落。天王殿系砖木结构,为10米方形小青瓦硬山顶,门书“佛法有缘容易人,禅关无锁却难开”对联,殿顶檐角右立鱼、左立鹤,寓意“年年有鱼”、“仙鹤护邑”(注:托溪乡原名鹤溪,古时为鹤群栖居地),与众不同的是殿顶八角斗拱为盘龙彩绘,拱壁画各路菩萨像。大雄宝殿三开间,面阔15米,进深18米,小青瓦重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中柱圆状,正栋雕二龙戏珠,饰金黄色,廊柱加牛腿承担撩檐枋,门板梁柱一律漆红色,阶前用小青石条铺砌,殿内塑有佛像55尊。伙房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具厢房和餐斋馆功能。三殿房占地共647平方米,约占总面积的一半,用修身坪与放生池的空间釆光。修身坪可容千人,设有一套由政府部门赠送的体育运动器械。放生池中央用石桥连接殿房,池内红鲤穿梭,静观生趣。 广东台山西岩寺建于明朝崇祯己卯年(1639)。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大悲阁”。原址座落旧县城西郊的西宁市和西门圩之间。20年代因市政建设而拆毁。现在的“西岩寺”为台城石花公园所建,坐西向东,二层平房,门前有假山,背靠石花山峰顶。 史书记载《福宁府志》载:“西岩寺在十都。宋庆历间建,明成化年间重修。邑贡生叶大珩夜景回文诗:山青隐寺古萧萧,月照溪头滩下桥。闲听微风轻发籁,静闻夜鸟独鸣霄。塆前暗树浮烟乱,刹暮疏钟带雨飘。闲却俗尘避涧谷,关门适意任寥寥。”知县丁居信诗:“薄暮停车傍鹤溪,香尘路隔板桥西。苔封石径披榛入,月照空林鸟正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