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业遂
释义

张业遂,男,汉族,1950年10月生,湖北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大学学历。2008年9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2008年10月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2010年2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将出任新的驻美大使,接替业已离任的周文重,59岁的张业遂于2010年3月中旬接任驻美大使一职。

中文名:张业遂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天门

出生日期:1950.10

职业:现任中国驻美大使

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引个人履历

1953年10月出生

1975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1976年,任驻英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82年,任外交部国际司三等秘书,副处长,一等秘书。

1988年,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等秘书,参赞。

1992年,任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

1996年,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2000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3年7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分管欧洲事务、政策研究工作。

2008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2008年9月,免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

200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2008年10月,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中国时为安理会新的轮值主席国)

2010年2月不再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2010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张业遂和夫人陈乃清抵达华盛顿履新,张大使是第九任中国驻美大使。

职业生涯

张业遂很大一部分职业生涯都花在处理国际问题上。曾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一些人说,他是一位老练而敏锐的外交家,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卓有成效地代表了中国的利益,但他并不是“一位美国专家”。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CommitteeonU.S.-ChinaRelations)是一家总部设在纽约、专注于推进双边了解的非政府组织。《华尔街日报》转引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奥林斯(SteveOrlins)的话说:我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张业遂对中国立场的解释非常充分。

张业遂被认为在另一中美两国意见相左的领域具有专业经验:他曾参与制订联合国对伊朗核项目做出的反应。在200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以前,张业遂曾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当时主管的事务包括军控和裁军,以及对欧洲与北美的政策规划与监督。1988年到1992年,他也曾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

家庭生活

张业遂夫人陈乃清与夫同龄,山东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后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进修;曾任职于驻英大使馆,外交部翻译室、西欧司、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部政策研究室,2003年任驻挪威大使,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大使之一。2007年任负责朝核问题的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生活中的张业遂兴趣和爱好广泛,他喜欢打桥牌和网球,还爱好摄影,然而,繁忙的公务使他没有时间去摆弄他心爱的摄影机,只有饭后马路边那片刻的散步才是他最难得的休息。

个人影响

有分析认为,张业遂履历完整,曾主管外交部的政策研究、礼宾、军控以及欧洲事务等;在当前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大背景下,张业遂此番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转任驻美大使,使中美关系与中国参与多边国际事务协调发展,更加适应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趋势,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张业遂对美国事务并不陌生。在任副外长期间,他曾负责对欧美地区的政策协调;任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期间曾多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加,并负责美国领导人来华访问的具体安排,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有大量接触。其前任周文重评价这位继任者为“非常能干的外交官”,并祝愿他来美国后一切顺利,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曾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一些人说,他是一位老练而敏锐的外交家。

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张业遂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外交实践。他曾率其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灵活务实的作风,完成了江泽民同志访美,克林顿总统访华等重大外事活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吊唁活动的部分涉外工作以及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等重大事件的礼宾活动。

人物生平

他当年成绩非常好

在天门市岳口镇健康村一栋两层小楼里,身体硬朗的刘福星老人回忆起张业遂的成长经历,刘福星感慨万分:遂儿他们兄妹8个,都是在艰难中长大的啊!

1953年出生的张业遂在家中排行老三,而有8个子女的张家,在那个年代的生活之困难可想而知。和其他农村的孩子一样,张业遂上学之余还要帮家里干活做家务。如今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的大哥张业标告诉记者:遂儿当年上学时成绩非常好。

回忆起当年让张业遂去上学时的情景,张业标至今仍历历在目。张业标当年也曾考进了天门岳口中学,但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他对当时的校长说:“我弟弟张业遂成绩也很好,明年让他来读。”而张业遂在张业标放弃学业的第二年,以全村首名的成绩考入了岳口中学。

然而,文革开始后,张业遂被迫中断了初中学业,回家务农。

多才多艺“工农兵大学生”

不过天性好动开朗的张业遂随即就成了村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演出。1970年,张业遂被村里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成为当时的“工农兵大学生”。

“那个时候家里真的很穷,是他叔叔给了他一件衣服,嫂子把陪嫁的被絮、枕头给他带去上学。”刘福星回忆起当年的艰难,眼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作为张家唯一走出农门的大学生,张业遂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22岁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张业遂被外交部选中,派往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而就在此期间,张业遂与同时在该学院学习的陈乃清相识,后来结为伉俪。

陈乃清与张业遂同龄,山东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后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进修;曾任职于驻英大使馆,外交部翻译室、西欧司、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部政策研究室,2003年任驻挪威大使,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大使之一。2007年任负责朝核问题的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夫妻回乡乡亲一路放鞭炮

数十载的外交生涯,张业遂走遍了全球,然而天门始终是他的根。“遂儿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你看我屋里的彩电、冰箱、煤气灶甚至锅碗瓢盆,都是他前几年回家时帮我买的。”刘福星老人指着家里的东西告诉记者。

让刘福星记忆最深刻的是张业遂结婚后第一次带陈乃清回家时的情景。“听说生长在大城市的儿媳妇要来,我们是又喜又怕啊。喜的是儿媳妇要上门,怕的是家里太穷,招待不好初次上门的儿媳妇。”那次张业遂带着新婚妻子首次回乡,村里的乡亲为了迎接他们,鞭炮从当时的大队部一直放到家门口。为了招待好儿媳妇,隔壁左右的乡亲还专门给张家送来麻糖、米糊糊等当时稀罕的食品。而这一幕,至今仍让张业遂夫妻俩念念不忘。

张业遂也从未忘记自己贫穷的家庭和乡亲。只要回乡探亲,他就会带回一大堆旧衣服、旧鞋子。“那个时候遂儿夫妻俩的收入也不高,这些旧衣服鞋子都是他找同事们要来的,专门给弟弟妹妹和乡亲。”刘福星这样告诉记者。

而作为家中的老幺,现在担任合福油脂公司总经理的张卫国记忆最深刻就是:哥哥每个月都很会定时给他们寄来15元学费。而他每次回来都会叮嘱弟妹们“要好好读书。”而对他们兄弟说得最多的就是“要照顾好妈妈。”

村民上网才知他当“大官”

从中国驻英大使馆职员、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到第9任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从一个寒门学子到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可谓是一步一个台阶。然而,他的家人却从未从中享受任何“好处”。如今,除了张业遂之外,另外7个兄弟姐妹都还在天门农村。张业标笑着告诉记者:连母亲刘福星过七十、八十大寿,都没有要张业遂出一分钱。而刘福星则表示:“家里的事情从来都没找过遂儿,我们都不愿意给他添麻烦。”

虽然张业遂后来当了外交部副部长,但他每次回乡都没有惊动地方上的领导,就是陪着母亲家人一起聊聊天,帮母亲添置一些生活用品。偶尔在聊天时会向大家讲一讲在国外的见闻。这次是一位村民在网上看到张业遂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的消息后,大家才知道张家的儿子原来当了“这大的官”。

展望张业遂的美国之路

总结:作为外交第一线的中国利益代表,他需要走出一条平衡之路

张业遂美国路

2010年3月9日,当中国前驻朝鲜大使刘晓明、前副外长何亚非各自获得正式任命后,接替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的人选终于尘埃落定。此时,距张业遂正式履新还有五天。

随着美国新政府的上台和新驻华大使的任命,谁在第一线代表中国,应对处理中美这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直为国内外交圈内中热议。之前,无论是对美外交经验相当丰富的刘晓明,还是先后供职于非洲司、国际司、驻联合国代表团、军控司、美大司的何亚非,都是驻美大使的热门猜测。而最终脱颖者,则是此前亦有传闻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

出生于1953年的张业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入外交系统,先后在中国驻英使馆、外交部国际司、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机构工作;1992年起,历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礼宾司司长、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2008年10月起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外交部领导岗位期间,张业遂曾负责政策研究、涉港澳台事务、礼宾、军控和裁军等事务。

这样一份典型的职业外交官履历,摆在任何一个外任大使岗位上都不为过。而相较于之前他担任过的其他职务,驻美国大使大概是最可能出彩也最具挑战性的岗位。

出彩便自履新始。出身于湖北农村贫寒之家,作风低调,完全凭借自身努力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国内媒体对张业遂成长经历着墨最多之处。

如履薄冰,如鱼得水

作为中美建交30年来的第九任大使,在张业遂的前面,除了后被擢升为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和杨洁篪,还有柴泽民、章文晋、韩旭这些老一辈外交家。

强烈的公众聚光灯下,历任驻美大使,都难逃超出一般驻外使节的曝光率。这也往往使“外交无小事”原则,在驻美大使职位上被空前放大。中美的相互依赖性如此之强,使任何或许仅仅不够恰如其分的言行,都可能对两国关系乃至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刚刚卸任的周文重大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对美国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拜访,特别是在任内走访了美国50个州中的大部分。即便如此,在记者参加的一次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布会上,周大使依然谨言慎行,凡事皆有数据支持。对于有着大量处理国际问题经验的张业遂,其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将为其加分不少。

效率是张业遂的又一张“名片”。对于他在常驻联合国代表任期最后阶段的表现,国内媒体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今年1月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张业遂主持了21场正式、非正式会议和磋商,通过了四项决议和一份主席声明。特别是成功主持了‘联合国与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合作’专题辩论会;迅速协调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推动联合国在海地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方面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赢得各方好评。”

但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又决定了,除了高效率的工作,张业遂将承担更多阐明立场、释疑解惑的责任。《华尔街日报》转述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奥林斯(Steve Orlins)的话说:“我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张业遂对中国立场的解释非常充分。”

在2011年3月全国人代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表示,现在舆论上已经出现了“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等观点。无疑,这些声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如何面对和作出回应,说明中国的崛起不同于以往大国崛起的路线,是摆在张业遂大使任内最主要的挑战之一。

知易而行难。美国新政府当政之初,就采取了不同以往的对华友好态度,但即使有如此背景,两国关系也依然未摆脱高起步后的“下滑”。其中不仅事涉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还有着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的认识差异。

国内一名资深中美关系学者曾认为,推动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美国现在奉行的是“全球治理”,而中国依然固守国家主权至上的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如何在中国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核心利益基础上,实现在全球性议题上的合作,这其中包括对一些传统国家利益的让渡。

如果说中美合作在早先时,尚不足以对一些超越双边关系的问题产生决定性影响,时至今日,在事关全球经济增长、能源和气候变化、贸易等问题上,中美合作已是全球取得共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作为第一线的中国利益代表,张业遂需要走出一条平衡之路;一方面维持中国核心利益不动摇,另一方面则需要转寰,不要让中国成为一切问题的“替罪羊”,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确实,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它的体量决定了中国主观上的一些“无意之举”,也可能在实际中引发震荡和反应,而中美关系恰恰处在这些震荡和反应的最前沿。

履新面对新挑战

除去整个驻美大使任期都要应对的挑战,在履新的第一年,张业遂需要直接面对中美关系中的几件大事。

其首要者,就是如何使反复的中美关系重新步入良性互动轨道。随着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和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到访,在美国方面,正试图通过派出高官和对华友好人士的方式,力促中美关系转暖。这其中,当然是为了给中美联合声明中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今年访美做铺垫。因此,以何种方式、在何种时机实现胡锦涛年内对美国的访问,张业遂的角色不遑多让。

第二,是年中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的选择,双方官员的具体出席名单,都是需要张业遂居中斡旋的。

第三,则是一系列峰会外交,包括今年分别在加拿大和韩国举行的两次G20峰会,以及拟定4月中旬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球核安全峰会”。这些场合都很可能涉及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动。其中的核安全峰会,将成为国际社会讨论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场合。张业遂在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期间,多次代表中国阐明在伊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认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寻求僵局的外交解决,而非讨论进一步的制裁。但在伊朗错过美国等国设定的接受和谈的最后期限后,中国如何应对西方要求加大对伊朗制裁的呼声,将检验在外交一线的张业遂的智慧。

第四,则是继续此前几任大使开始的“国会外交”和“民间外交”。中国很早就意识到,国会是美国政治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力量。曾有美国学者这样评价,中美关系实际上是三方博弈——中国政府、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因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除了跟奥巴马政府打交道,还要花相当的精力加大对美国国会运作模式的了解,以及与议员个人的往来。

至于民间外交,更是在政府层面外交的有益补充。张业遂曾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待过六年;还曾于1988年至1992年期间,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一分子;其后是从2008年10月开始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这么算来,张业遂的职业外交生涯中,有近12年即三分之一时间在国外驻过。可以想见,他同驻在国当地的民众打交道不会陌生。

怎样书写历史

不可否认,出任驻美大使,对任何一位外交官而言,不仅意味着极大的信任,同时也是莫大的荣誉,其职业履历也会镶上一道金边。

以五年为期,张业遂任满时是62岁。而曾任驻美大使并于日后出任外长的李肇星,担任外长时的年龄是63岁。换言之,从年龄角度,张业遂依然有前鉴可循。

更关键的是,正如其前任一样,驻美大使的岁月注定伴随着起伏和动荡。以1993年4月至1998年1月在任的李道豫大使为例,他曾为最惠国待遇问题、“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事件等与美方交涉,并促成中美领导人互访,被誉为“危机时不辱使命”。

现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2001年2月至2005年3月任驻美大使期间,妥善处理了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2002年追回西汉陶俑文物等事件,被誉为“大儒之帅”。刚卸任的周文重,就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新疆“7·5”事件在美国发表大量演讲,向美国民众澄清真相,被誉为“中国外交的‘男高音’”。

可以预期,待张业遂任满回国之际,也必然会留下属于他的遗产。他担任大使的时期,正是全球实力发生转移的时代。美国力量的相对削弱,使得美国必须就“弱单极”的现实作出战略上的调整;而在中国一方,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无法忽视的“大国”。

从有利处说,国力的提高,为张业遂与美国同行打交道时赢得更多的底气。但凡事皆有两面。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罗夫斯特将军在2008年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中美关系30年”的研讨会上表示,中美建交伊始,两国间讨论都是国际性话题,因为“根本没有双边关系可讨论”。

同样,当下的中国,由于国力的增强,除了传统的双边关系,两国间的对话将注意力更多地导向了全球性议题。因此,如果处理不慎,影响恐为全局性的。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家,对张业遂而言,最大的成就也许不在于个人仕途的晋升,而在于所供职的岗位都能恪尽职守,维护中国的利益与形象。

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就任伊始,曾表示希望两国关系能进入更高的纬度,从而减少摩擦。张业遂此次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时也表示,他将在担任大使期间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个人评价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名誉会长,张业遂的湖北同乡蔡方柏强调,张的优势在于“多边外交能力”。

“脾气性格非常温和”

张业遂从事外交工作已逾34年。22岁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张业遂作为外交部当时挑选的外语人才之一,专门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进修。在LSE校方印制的《LSE与中国》2009年刊上,与张业遂同年进入LSE学习的还有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唐国强和前中国驻挪威大使、前朝鲜半岛事务特使、张业遂的夫人陈乃清。现任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副部长王光亚则比张先一年进入LSE学习。

1976年,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张业遂开始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工作。张业遂此后20年的外交生涯波澜不惊,,但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把张业遂引向了世界舆论关注的前台。张业遂是香港回归仪式的中方司仪。中方现场副总指挥朱育诚在回忆录中盛赞张业遂“准确地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时间要求,令中英政权的交接仪式十分成功”。此后,张业遂在外交部获得重用,先后出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并于2008年进入联合国,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及特命全权大使。

在这一次联合国经历中,张业遂给外界留下了“老练而敏锐"的印象。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评价称,虽然张不是美国专家,但他"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卓有成效地代表了中国的利益”。蔡方柏说,张业遂的“脾气性格非常温和”,并非如外媒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态度强硬地投着反对票”的人。蔡方柏说,张业遂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不时会走访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向那里的老外交官征询意见,“在联合国态度强硬,那是因为他必须代表国家利益,和个人性格没有任何关系”。

“擅长斡旋于多边外交” 张业遂华盛顿履新,正逢中美关系涉入深水区。自2009年末以来,中美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士俭认为,中美间对中国有实质伤害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和气候政治。

目前,中美汇率争议的气氛分外紧张。2010年3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明确回应,从实际有效汇率来看,人民币币值不存在被低估的问题。由于2007年后,欧盟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也日趋强硬,有分析人士警示,美国很可能把双边问题多边化,联手欧盟,共同施压。

“无论是张业遂还是他的夫人陈乃清,都比较擅长斡旋于多边外交。”蔡文柏认为,这或许是外交部在关键时刻,任命张为驻美大使的关键考量。

相关信息

2010年3月30日上午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奥巴马总统接受张业遂大使递交国书并与他进行交谈的消息。奥巴马总统在会见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张业遂时表示,美中关系具有塑造21世纪的能力,其重要性可以比得上世界上任何双边关系。

已婚,夫人陈乃清,负责朝核问题的朝鲜半岛事务特使,俩人有一女。

参考资料

1.个人履历资料来源 

2.职业生涯、概述信息资料来源 

3.人物生平资料来源 

4.张业遂接任驻美大使 临危受命直面四大挑战 

5.[即时]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张业遂抵美履新 

扩展阅读:

1

http://www.stnn.cc/china/200809/t20080930_872432.html

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41223/8113852.html

3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41223/8114862.html

4

视频:http://news.qq.com/a/20100330/002634.htm

5

http://news.sohu.com/20100330/n271216065.shtml

6

张业遂:天门乡村走出的驻美大使:http://www.cnhubei.com/news/hbrctx/201003/t1013652.shtml

开放分类:
人物联合国外交部驻外大使外交人物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2次
最近更新:2012-04-03
创建者:水神澈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疯狂答题手 展开

辛勤贡献者:

心情fj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