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信民 |
释义 | 张信民(1561~1633) ,字浮若,号抱初,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之一,义马市新区办事处(原千秋镇)张马岭村人。张信民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并立志效法渑池名士曹月川。他找来曹的许多理学名著,仔细研读,在父亲的指点下,就读于新安县名士孟云蒲名下。在曹、孟的启蒙教育下,他进步很快,20多岁考上了拔贡,后因家贫,40多岁以后,被皇上亲批为关中陇西县县令。天启二年(1622) , 61岁的张信民辞官回家。在张马岭开办了当时豫西地区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暗修堂书院。祯六年(1633)农历5月28日,张信民因病逝世于义马。 河洛真儒张信民人物简介 张信民(1561~1633) ,字浮若,号抱初,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之一,义马市新区办事处(原千秋镇)张马岭村人。张信民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并立志效法渑池名士曹月川。他找来曹的许多理学名著,仔细研读,在父亲的指点下,就读于新安县名士孟云蒲名下。在曹、孟的启蒙教育下,他进步很快,20多岁就考上了拔贡,后因家贫,40多岁以后,才被皇上亲批为关中陇西县县令。任期间,他刚正不阿,办事严谨,得罪了不少地方权贵,他虽有满腹经伦,却仕途坎坷,充满艰辛。万历三十四年(1606) ,陇西县发生了一桩杀人命案,罪犯王小六为强占一家店铺,将一商人活活打死,被陇西县县衙收监。王小六一贯作恶多端,独霸一方,但其舅父的东床快婿是吏部的要员。所以,历届官员都网开一面,无人敢管。如今他栽在了张信民的手里,按照大明法律,张信民要对其开刀问斩。王小六的家人,给张信民送来了很多礼金,也搞来了吏部的信函,劝其网开一面,放掉杀人凶犯。但是张信民软硬不吃,秉公执法,硬是在陇西县最繁华的集市上,处死了王小六。张信民的这一举动,虽然深得民心,但也触犯了当朝权贵。吏部百般刁难,无事生非,撤掉了张信民的官职,因慑于民愤,改为关中臬司检校。 在关中的几年里,张信民不求仕途升迁,但求为百姓多办好事。他在处理公务之余,致力于发展关中的教育事业,使关中地区的人才辈出,秀才云集。 几年以后,张信民被调任山西怀仁县县令。一到任,他就深入民间,查访疾苦。经过调查,他发现怀仁县不比关中富足,许多百姓缺衣少穿,于是他先后组织垦荒1500余顷,招揽了1800多户农民耕种,并兴利除弊,兴办教育。后怀仁县为他建造生祠,以示怀念。 天启二年(1622) , 61岁的张信民辞官回家。在张马岭开办了当时豫西地区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暗修堂书院。 几年以后,随着暗修堂书院的人才备出,各地的资助也络绎不绝。于是,他在暗修堂书院的基础之上,还创办了景运堂、绿野堂、同乐堂等书院。 崇祯六年(1633)农历5月28日,张信民因病逝世于义马。逝世当天,他还在为学生批改作业,端坐而逝。 张信民毕生致力于“穷理尽性,明道淑人”,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影响很深。一生著有《理学会粹》、《讲学会解》、《训蒙要集》、《旧礼述》、《印正稿》、《洗心录》等,可惜屡经世变,多已失传。 河洛真儒张信民 明崇祯六年(1633)冬十月二十日,是渑池乡宦张信民安葬的日子。这一天,北风凄厉、日色无光,十数里长的道路上,缓缓行进着一支三千余人的送葬队伍。在送葬的人流中,有不远千里而来的学者、儒士,就连县城的士农工商也皆来送葬,以至“邑为罢市”,街巷一空,哀声震天。这个葬仪,何以会牵动这么多人为之送葬呢? 少有奇志 学经传道 张信民,字孚若,号抱初,晚号洗心居士,河南渑池人,是继“明初理学之冠”——曹端之后,渑池又一著名的理学家。 张信民,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二月初九,是南宋抗金名将张玘的后裔,“生而端颖,不类常儿”,“二岁即能读,三岁能书,五岁能文字”,“十岁通性理之书,二十年订反切之法”。他年幼时就以曹月川(曹端)为楷模,立志圣贤之道。隆庆四年(1570),考中秀才,入县学攻读。18岁和曹端六世孙曹营之女结为夫妻,伉俪相得。25岁时,他负笈投奔新安大儒孟化鲤门下学习儒学经典。两年后,在渑池主持讲会,从学者甚众,他“陶铸后学,反复忘倦”。孟化鲤至马岭观学后,感叹道:“吾道西矣!”就留言数日,和张共同讲学。 其时,张信民已名闻河洛,河南巡抚吴公特聘他到汴(今开封市)整理程、邵理学著作。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张信民入选“贡生”,次年廷试“天下第一”、“声誉蜚腾”。 化行两邑 政绩卓著 万历三十三年(1605),张信民捧檄入京,经吏部铨选,以“人才”擢关中陇西知县。莅任之初,即访民疾苦。立“兴利”、革弊”二匦于县署仪门,以详察地方利弊。 当熟知当地情况后,他马上铲除了危害百姓的地方豪绅,优抚百姓;其次是兴修水利。陇西号为“天水”,自古贫水,他带领百姓挖渠十数里,从县郊阔羊河引水入城,供民饮用、灌溉,并设水老负责管理;三是兴办学校,建立社学,亲为“选师敷教”,每月数次至先天书院讲学,刊《洛西三先生要言》,启迪民智。由于张信民不避权贵,遂被诬贬滴为陕西按察司任检校官(司检校文书、案牍的低级官员)。他恰然赴任,和关中理学家冯少墟在关中书院联袂讲学,日夜不懈。 一年后,冤情昭明,张信民升任山西大同府怀仁县知县。他到任后,看到民流地荒,就减役免赋,布告乡里,给百姓耕牛、种子,招抚流民一千八百多户,开垦荒地一千五百余顷。士民安顿后,他开始致力教育,建明善书院以供受教,使怀仁很快“四境乐利,百姓雍雍”。又刊刻《四礼述解》等书,弘扬理学。“土俗民风,靠然改观”。此前,怀仁六十年无科第,张信民复兴教育后,竟出现“一榜双魁”(郭光复《理学张抱初先生传》)。 张信民事父母极孝。因父患病,他十数次告休,百姓争留,只得挂冠封印,解甲归田。怀仁百姓“扳辕卧道”以留,建生祠崇敬。归途父亡,他一夜“鬓发如银”,“扶榇而归”。回渑池数月,母又病终。此前,山西巡抚涂镜源,曾上疏吏部,推荐张信民,“以期大用”。守丧三载后,张信民厌倦官场生活,“高卧东山,不复用世之想”,从此专心理学研究。 归卧东山 讲经课徒 张信民回到混池后过着“亦隐亦讲”的教学生活。他在张马岭建闇修堂以供讲学,已俨然大家。晋、陕二省及河南汝、颍、睢阳之士“云涌川至”,闇修堂狭,几不能容,他又建“正学会所”,登坛讲学,“环视门墙,弟子数千人”,可见从学之盛况。 但张信民仍以“学之不讲为忧”,于是大行集会结社,西与王以悟联会于陕州甘棠书院,东与吕维祺联会于新安芝泉书院,又在洛阳和理学家张见室联会,会况空前。巡按豫、陕、晋等地的侍御史李日宣又请他主讲渑池韶阳会。张信民反对奢靡,复立“脱粟会”,李日宣过渑商学,“恨相见之晚”,将《脱粟会语》刊行,并上疏荐贤,表正学会所为正学书院。其时张信民名声大振,涌池的上官捷科(后中进士)、宜阳的冯奋庸(理学家)、垣曲的王世封(著名学者)、绛州的辛全等,皆从学,一时人才济济。他还团结河洛名士吕维祺、王以悟、张泰宇、王文苑、许松麓等大会于正学书院,研经商学。 天启元年(1621),他成立了“真率会”,建景远山堂于小东山巅,以课多士,并大会于新安川上书院等。时魏忠贤当朝,学遭厉禁,乃“杜门玩易”。崇祯初,魏党倒台,张信民名扬京师,巡抚吴鹿友、运使李缉敬交相荐举,请他主讲“洛社”,以至“观者万人,仰如山斗”,“闻者莫不悦服”,称他“洛社真儒”。乃至他逝世前已届古稀之年,仍在讲经论道。 理学之道 颇多真知 张信民除短短七八年为宦外,几乎都在全力讲学,其著述有:《洛西三先生要言》、《理学汇粹》、《洗心录》等。其成就大端如下: ①倡明理学、崇正辟邪。张信民7岁时即遵曹端为程范,立德、立功、立言,专习儒业,以陆王“心学”为主,兼容程朱理学,取其合理成分。而对社会弊端、民间陋习,着力批判,使民智得以启迪,归于理学道统。 ②明道淑人,毕生为之。中国理学以教化为目的,心学乃是讲究主观精神与客观事物的合一,追求“诚”、“善”、“乐”的境界。张信民深悟此理。他在陇西、怀仁为官,在渑池讲学,都致力于“至道”、“真传”,以至“英才类聚”。他说:“学以正为宗,远超寂灭虚无之教;道以中为至,近在饮食日用之常”。又说:“常自惺惺便是功夫”,“苦而不乐何以为学”(《张抱初年谱》)。他一生以“尽性达夭”、“诚身明善”为宗旨。他早年号“抱初”,晚年自号“洗心居士”,乃是认为“人心至初,本然至诚、至敬、至明,与天地圣贤之心,愿无间隔,第为物欲习染……以至渐昏渐坏……学者苟能洗涤此心,以复其初,则与天地圣贤之心相会,而后见于处事接物,发于文章功业,自有不同乎人矣”。他有这种独善其身、加强道德修养的精神,才使其对理学做出巨大的贡献。直至临终,仍赋诗明志,孜孜理学至境。 ③穷理尽性,格物致知。张信民重视心理体验,讲求知行合一。他将求学分为三层境界:“穷理”、“尽性”、“至命”,并且认为这三层境界为一体,密不可分。他的致知,则是“致良知”,“良知是孩知敬孺慕的一点心肠”,“故讲学为吃紧功夫”。他说:“守心之法在守理”,“良知活泼是源头”,追求“中庸”的真谛。他将“慎独”二字解为“学道”,可见其志趣所在。他说:“人欲须从天理,天理中即有人欲”,这种将天理和人欲统一的辩证观点,是可取的。但是,他对“理”、“气”、“性”的解释,也有当时理学界的普遍困惑:“天命为人生之理,无气则理将安附,气在其中……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则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淖。这是其局限之处。 明崇祯六年(1633)五月二十八日,一代名儒张信民“端坐而逝”走完了他毕生追求的悟道之路,享年72岁。他用生命之烛照亮了后人研究理学的道路,他对河洛文化乃至中国哲学的卓越贡献将永为后人所怀念。 张信民(号抱初,1562-1633)《印正稿》 卷一《正学会语》 1、会日见诸同志屏息敛容先生喜甚曰即此可见心在敬畏所在。然能时存此心於处事接物之际与此时一辙。便是为学真实处。若只一时犹借人之物。少刻还去。非己之所有矣。盖学者功夫。离不得敬字。自克欲存养。於学问事业。非此一字。不能有成也。虽下至仆隶无敌心。便不能成规矩。昔孟老师学枑纯粹而跬步不离乎敬。当侍食。见仆人馔俱肃然无声。师曰这便是此辈学问。可见通上下。彻贵贱。不可无此敬字。故敬也者。乃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 2、会日因正学会所成中有对聊曰学以正为宗远超寂灭虚无之教。道以中为至近在饮食日用之常。又曰有大纲维真真切切书性达天为要领。无多径路坦坦平平诚身明善是功夫。有询正学之昔者先生曰正学二字。乃孟老师所定。前语皆发明正学之义。盖所谓正学者。非二氏寂灭虚无之学。则彼非正而我为正矣。然正者即尧舜以来相传之中也。子思得仲尼之传。只是中庸。外此则素隐行圣。即非中庸之道。非中庸之道。即非正矣。问达天即是知天否先生曰夫子五十知天命。盖天命者乃天道流行而赋於物者。故天命即在食物之中。知天则事事物物。其盒张变化。各有条理,而兴天道相合。便是达天。而人之性。亦天之所赋。能书性亦即是达天。张本德问仁先生曰性也。天也。中也。皆仁也。近在日用。吾书之达之明之诚之乃为仁也。 审计局长张信民第一章 窗前明灯帘外雨1974年12月,在一个天气阴沉,雪花飘零的早晨,张信民踏着尚未遮蔽的黄土道,从王家村来到西邻的西塔影,到西塔影中学去就读初中了。 提起西塔影中学,当年名声很大,这个学校规模并不大,设备很简陋,但山不在高,水不在深。1971年岁末,县里号召各社队筹办中学,西塔影村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村干部得悉朱国础是个实干优秀的好教师,几经周折,总算把他要来了,又把文科教师王兰信也请了回来,一理一文,合教一个高中班,他们默契配合,以赤诚报国之心,精心育人,弘扬传统优良学风,经过拼搏执教,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原小村,考入清华、北大、复旦全国一流大学数名优秀生。而两届高中毕业生中就有4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1979年升学率创全县有史以来最高记录。一时间,西塔影学校成了“大学生的摇篮”,为国育英才的风水宝地,周边村镇学生纷纷慕名而来求学就读,破陋的教室,虽然连风雨都难以遮闭,却爆满了求学若渴的有志学子。 张信民来到西塔影,虽然是在初中班,当时,尚未恢复高考,也未能接受名师朱国础的亲授,但他被朱老师的身世遭遇和挚爱教育事业的真情,深深感动。他在这样一个“精心育人,拼命求知”的特殊优异环境里读书,荣幸而且深受濡染。当时,西塔影学校酷爱学习蔚然成风,学生专心攻读,如醉如痴。在初中读书期间,张信民各门功课成绩都是班级第一名,无论数理、文史,全面发展,全科并重,受到师生们的一致称赞。 此时,任高中班课程的数理科老师朱国础和文史科老师王兰信对小一年级的优秀生张信民早已知晓,很想把他接收过来,加以重点培养。 假日里,他和伙伴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在他的心中,尚无“劳动创造世界”的观念。但他想的是“要用自己的劳动,去减轻家庭的负担。”到生产队参加农田劳动,锄草、施肥、定苗、洇地、拉车送粪,什么活都干。有时,那太笨重的活儿不适宜他干或者农活不忙的时候,队长让他“歇着吧!”他就觉得很委屈,但又没法儿,怎么办?歇一天不要紧,就等于增加了一些生活负担。那时,各家各户都以柴草沤粪,圈肥也可以折合成工分,照样可以参与三七分红。他扛上背筐,拿上镰刀,每天三、四筐茅草,积多了,一圈草肥还能挣上几十个工分。 白天上学,他专心听讲,放学回来,又参加劳动。那时,农村停电是常事,为了不误学业,张信民自制了一盏小油灯,常常攻读到深夜。窗前明灯,成了张家柴扉院落一个别有风味的亮点。小小油灯,昭示着一个学子求学若渴、孜孜以求的情愫。就是这一盏半暗不明的油灯,陪伴勤学的他,度过了几个春夏秋冬。在一个个黄昏暗夜里,随着油灯萤光的跳动,张信民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他那聪颖智慧的大脑里,调动了多少亿个脑细胞,做过多少次思虑运转,谁能计算出来?一年又一年,不辍劳作又不误学业。年年考试总成绩屡占全班第一,只有小小的油灯,才能知道,张信民的学生时代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1978年7月,张信民考入万城中学,从而进入他青年时代的高中阶段。在高中学习,是走读,万城离王家村8里路,每天16华里的步行,两年间步行万里路,风里去,雨里来,无论风晴雨露、云雾雷电、酷热严寒,都没有停止过求学的脚步。 张信民勤学自勉,成绩优良,对老师致诚尊敬,对同学友爱团结,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考试成绩在万城中学全年级名列第一。 有一次,全校高年级搞数学竞赛,他做为一名低年级学生跃跃欲试,破格参加了高年级的这次数学竞赛,成绩是全校第三名。这个好成绩本来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张信民并不满足于第三名,他的目标是第一名,竟然为此而哭了。 信民下定决心,百尺竿头拼力奋进,加倍努力,刻苦学习。晚上,他怕影响别人,常常钻进学校锅炉房里,就其灯光,精心钻研功课。学业成绩直线上升。学校和老师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考上最顶尖的学府。 那时,张信民心中,也有一个远大理想,就是将来作一个大科学家,象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一样。 人世间,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往往会在关键时刻突然降临,给人带来失意和伤感,改变人生,往往就在些微枝节。 1980年,高考临近了,一场大病突然降临,在最关键的那几天,高烧,头疼难以支撑,有心想“放弃高考”。班主任胡增国怀着极大的痛惜之情,由衷地说:“先休息一下,就凭你现在的积累,考上北京的大学还是很有把握的……” 迷迷糊糊走完了高考万里路。 金榜题名,并不全是喜悦。 清华、北大、复旦,名牌大学,和他擦肩而过,一场病,使他当大科学家的美丽的梦破灭了,一场病,使对他抱有最大期望的班主任老师胡增国落泪了。在心中,徒留下了深深的不解情结。 第二章 初登丛台圆夙梦9月1日,是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开学的日子。 1980年8月31日,张信民携带着简单的行装,迎着东升的旭阳,感受秋风轻抚的清爽,乘火车南行到邯郸,步入他的大学生涯。 青年,是多么美好,发光发热,充满了色彩与幻梦,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 邯郸位于河北省冀南平原,西依太行山,东临滏阳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2500多年前,即立其名,邯是山名,单乃尽。邯郸,意思是邯山至此而尽,因城廊从邑,而写为郸。春秋时,邯郸先属魏,后属晋。战国时,公元前403年,属赵,公元前386年,始建都于此,直到公元前228年赵被秦灭亡为止,165年间,邯郸一直是赵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汉代,邯郸是五大都市之一,十分繁荣。三国魏太和六年,赵国治所由邯郸迁至房子(今高邑古城一带),历150余年,故邯郸与高邑,在历史上有过一段美妙的亲和经历。 张信民从高邑来邯郸求学,心里感到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邯郸,这个古老的文化名城,有许多珍贵的文化古迹,如“赵王城”、“武灵丛台”、“蔺相如回车巷”、“梳妆楼与照眉池”、“学步桥”、“响堂石窟”、“黄粱梦”、“娲煌宫”,还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典故故事有“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胡服骑射”,土特产有“邯陶”、“丛台酒”。 初到邯郸,张信民被许多新鲜事物吸引,都想去看一看,欣赏一番,但因学业紧迫,未能如愿,然而丛台是不可不去的,他在丛台南门石级上,首先看到了郭沫若的碑刻题词:“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光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 武灵丛台,始建于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前299年),故得此名。史载原来丛台上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名扬列国。赵武灵王就在这里观看操练兵马,同时,也在这里休息和娱乐。 武灵丛台是邯郸著名古迹之一,现仅存一台,高26米,原为夯筑,后代用砖加以包砌。台南北有登道,拾级而上,可达台顶,现有主要建筑为:武灵馆、如意轩、回澜、据胜亭等。在丛台,可以听人们讲述“胡服骑射”、“赵氏孤儿”、“将相如”等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使人游兴倍增,情趣盎然。 通过登丛台,展望眼,使张信民增长了不少新知识,对古老的文化古都邯郸更加热爱,对高邑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故乡更加眷恋,两地一脉,同根同祖。现在来这儿求学,更感荣幸,何况他父亲曾在邯郸涉县工作多年,愈是情深意浓。 紧张的学习之余,张信民还同步参加了山西刊授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的学习,并在《廊坊日报》、《邯郸科技》等报刊发表文章。在校期间,还做过多门课代表,被评为三好学生。 1984年7月,张信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省国营芦台农场四分场。 芦台农场,这是一个国家级的重点农场,周围被天津环绕,辖几百平方公里,设一个场部、五个分场、两个乡,拥有农业工人十万之众。 在农场,他学会了独立生活。拥有了很强的生活能力。 在农场,他接触到了一些国家乃至世界级的专家大师。 在农场,他参与了一些诸如胚胎移植、控性试验等国家级和世界性的课题研究。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文章。 在农场,他结识了许多患难与共的朋友。 在农场,那期间,他寻找到了自己的爱,…… 爱,是人生最好的相逢。爱情,是幸福的源泉。1986年春天,他认识了在高邑县棉麻公司任副经理的女朋友,她叫贾俊芝,1983年参加工作,业务技术拔尖,工作认真负责,1984年开始参加全省棉检技术竞赛,连续三届六年获全省第一名,荣获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石家庄地区劳动模范。共同的情趣和志向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人隔千里,鸿雁传书。一年后,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87年10月,又一个金秋时光,张信民调回家乡,游子归来,倍感亲切,张信民孜孜不倦的工作,其认真负责严谨细密的工作态度和出类拔萃的智慧才华,已如小荷出水,渐露头角和锋芒。 第三章 寸草有心报春晖有一次,他奉命参加一次摸排全县财政收入、发展、预测下年增长点、税赋税率、投入、回报率等一系列有关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工作。张信民与财政局两名同志一道投入调研工作,深入细致地到各有关单位去了解情况,经过半个多月的细密调研,预测方案拿出来了,材料翔实,推测严谨,说理充分,县领导十分满意。 税制改革前,国、地税税比、税种如何确定?既要把比例合理划分好,又为下步分税制改革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同时兼顾中 1990年3月,县志办主任郭德民出面考察张信民,给他出了一个命题作文:“你如何看待县志?”张信民用心思考,交出了第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郭主任见他文笔流利,书写端正。文体规范,立意清新,分外高兴。很快便办理手续,调入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上任第一天,就交给他一个紧急任务,县里要在富村乡召开“营养钵棉花种植现场会”,让他写一篇讲话稿。张信民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精心梳理,很快撰写完毕。当时,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亢武元非常满意,此后,张信民给亢县长当了三年秘书。期间,撰写的高邑大棚蔬菜发展的典型发言,在全省农业发展会议上引起了轰动,资料被保定地区复印了三百多份,全区推广,并多次组织到高邑参观学习。几年间,他跟随领导走遍了高邑的村村寨寨,田间地头留下了查看农业农村工作的身影。大棚菜有了长足发展,焚烧秸秆现象基本绝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率达到100%,…… 县长秘书,并不好当,撰写公文,也不容易。为了能写好公文,张信民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了大量应用公文的有关理论和文章。为了积累资料,他坚持读书看报,摘录要点,不间断写日记随笔,对国内外大事,格外关注,对县内大事一一收录。他总是走在工作的前头,以超前意识、锐敏感悟,处理日常工作,胸有成竹,遇事不慌,干工作,他有一套别致的艺术:积累要深厚,办事有章法。 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紧张有序的工作锻炼,使他在县政府办公室这个特殊的育才学校迅速成长。 1991年炎夏时节,辛庄村发生了一件民事纠纷:一家农民在自己承包的玉米地里喷除草剂。当时刮着三、四级东南风,周边地邻近百亩棉花受到损害。棉叶枯蔫、曲卷。群众情绪激动。 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亢武元知道后,立即赶赴现场察看实情。当时雷声隆隆,彤云翻滚,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司机问亢县长:“还能去吗?”亢县长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马上走!”张信民随车同往。亢县长坐的是一辆破旧的吉普车,一路颠簸。一阵风,一阵雨,雨越下越大,行至辛庄田间路时,黄土路早已泥泞不堪,吉普车拐弯南行,又遇上粘土窄路,汽车轱辘打滑,险些掉进西侧丈余深的沟里。情况非常危险,亢县长当机立断,他首先跳下车来说:“咱们推车前进!”硬是推出了四华里的粘滑土路。雨里走,泥里推,两个人都象落汤鸡,走进辛庄村,村干部和群众见状,无不惊讶,那几户闹纠纷的人见了这状况,深受感动,心中的怨气早已不消自散。亢县长冒雨徒步到各家棉田察看情况,并当场拿出意见:一、采取补救措施,追肥补水,减少药害损失;二、受害较重棉田,耕去残棉,抢种豆类和荞麦;三、以不同数量的资金和化肥,补贴受害棉农。 亢县长现场办公,贴近群众的作法,受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这几户农民顺利达成协议,十分满意。 事后,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到县政府表示感谢,并送来锦旗。 秋收之后,亢县长又到受损农户地里察看,问长问短,关怀倍至,辛庄百余户人家都在地头鼓掌欢迎。那几户受损农民握住亢县长的手,激动地流着泪说:“亢县长,你真是俺老百姓的贴心人,俺这点事,一直挂在你的心里。” 张信民亲眼目睹了这件动人事迹的原委,他以“群众庄稼受损害,县长地头解民忧”为题,及时写了一篇文章给报社,河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予以刊登。这篇报道,影响很大。 农业县长亢武元,积极为农民排忧解难,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农民开拓致富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关心农民疾苦,他的人格,他的作风,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张信民的心灵。几年来,张信民跟着亢县长,走遍了泲槐两岸,走遍了西岭东原,全县107个行政村,遍布了他们的足迹。信民以自己亲身见闻,把经历和感受,写了许多文章、信息,在各级报刊和内部文件发表,成为了珍贵的历史纪实。 亢县长退休离开高邑时,机关单位的领导及同事,甚至是政府周围的个体经营户以及路上的行人几百人自发的帮他整理衣物,与他送别,在县政府门前形成一道景观。 县长的楷模品行,感动、激励着张信民,他从县长的工作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和领导艺术。时刻鞭策自己,勤奋工作,廉洁从政。 1992年,高邑县委书记、县长一人兼,王志敏同志担任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协助王三堂主抓政府全面工作,同时分抓财政,税务工作,县政府工作的重担落在了王志敏同志的肩上。张信民被安排跟随王志敏当秘书,这工作与以前大有径庭,工作由原来的一个口变成了全面工作,陌生的行业和专业术语都是新课题,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环境,张信民从零开始,了解政府各项工作,努力学习财税法规和专业知识,掌握各种经济数据及其内在联系,从门外汉迅速成为行家里手。央和地方利益。又一个难题交给了张信民,他认真翻阅了国家关于分税制改革前下发的一系列文件,把握其精神实质,站在县情实际的角度,在多方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详细的方案,合理确定分税比例,达到了县、税满意,上、下满意。在分税制改革前夕作这些工作的当时只有高邑一个县,高邑随后的分税制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平稳过渡,是与这次认真细致的前期工作分不开的。 王志敏同志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经济工作熟识熟知的能力,对张信民影响很大。王志敏同年调回石家庄市轻工局,后任轻工局局长。 信民懂得,作为一名政府文秘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做好一事一情,秘书面对的是一任又一任县领导,是一个庞大的多单位的群体,必须随时有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基本功,不艰苦磨练是不行的。 由于当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实行的是一人兼体制,考虑到全县政务服务的整体大局,县主要领导提出成立联合资料组。联合资料组主要由两办的四名同志组成,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重点负责县委书记、县长王三堂同志的大型讲话、重要汇报、政策性调研等。张信民为成员之一,参加了许多重要材料的起草。特别是高邑小康县的谋划,他利用自己熟悉经济工作和数字的优势,对新经济增长点的提出、社会经济指标增长比例的科学测算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年,张信民被领导点名调动到县委办公室,担任副局级资料员、综合科科长,几年间,他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撰写了很多优秀文章,对宣传高邑,推动高邑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的文章比如《在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受到原省委组织部长赵世居的肯定。 王三堂是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之一, 1995年,升任邢台市委副书记,后任秦皇岛市委书记。 县委副书记李保中接任书记,提出让张信民担任秘书。1996年张信民任县委办副主任兼综合科长。1997年8月,兼任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以及形象办主任。头衔多而事务繁,张信民在工作中,一贯坚持埋头苦干不张扬,追求卓越不松劲的拼搏进取精神,屡创佳绩。 几年来,共组织各类调研活动180多次,起草上报各级调研文章、调研信息800多篇(条),市以上内外刊采用400多篇(条),意见建议同级党委采纳近二百条,被县委誉为决策“左右手”。连续三年获得石家庄市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信息工作优胜县,20人次被评为全市调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起草上报的《推进蔬菜产业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一文,被省委《当代河北》刊载,并印发了供主要领导参阅的《清稿》,副省长陈立友、副书记李炳良先后作出批示,之后,省市领导郭洪歧、吕传赞、赵金铎等相继到高邑视察蔬菜产业化工作。他的这篇文章还在河北省第二届决策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优秀奖。起草的《里村蔬菜产业何以红红火火》、《让环境保护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等三篇文章分获石家庄市97、98、99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97年信息工作位居全省非直报点县第一名,被省委办公厅评为省委信息工作成绩显著单位和个人,省委信息中心专门给高邑县委发来贺信,享此殊荣的全省只有两个县。99年省委办公厅发函给予高邑县委办“非县级信息直报点上报省委信息工作优胜单位(最高奖项)”。起草事迹材料并请示县领导推荐的高邑镇党委书记冯胜斌被省委确定为“全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先进个人”,在河北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电视大会上发言,事迹材料整理上报后被评为全省“十佳公仆”。《当前学生减负的几个难点》和《当前农村两种不良消费倾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两篇文章分别被市委副书记李宏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振江批示,并安排有关部门搞好调研,抓好工作。97年以来,他主编了24万字的《蓬勃发展的高邑蔬菜产业》和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陈来立题写书名的8万多字的《农村干部应知应会》两本书籍。除抓好县级调研队伍外,他还组织建立了与县政研室联系相对紧密的乡镇、县直部门以及大企业、重点村等的调研网络,这些网点工作成绩明显,如与土地局人员合作的《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文章被市采用,市长作了批示,还在高邑专门召开全市土地储备工作经验现场会。之后,这一经验在2000年5月23日的《河北经济日报》上以《高邑县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主标题刊发头版头条。 第四章 坚强团队领军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 一个人踩不倒地上的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泰戈尔有句名言:“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并创造文明。” 时光荏苒,发展提速。 在新的形势下,高邑县审计局如何适应这跨越式的时代需求?这是摆在张信民局长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 多年的实践他悟出一个道理:团队素质是工作上台阶的关键。为此,他不断整合优化审计力量,聘请专家,选派人员直接跟随省、市审计组作业。局内搞好传、帮、带,同时,着力提高审计人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专家讲座,学习交流《审计查账技巧》,举办各类专题培训。加强横向联合,与河北经贸大学联系,在高邑建立了河北经贸大学实习基地,实现了产研互促,到目前已有1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到高邑实习、锻炼。在《廉政制度》基础上,又新出台了《审计人员纪律六条》,促使审计干部成为坚强团队,干事、干净、干成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张信民还参加了中国电大会计本科学习,在读电大的两年时间里,他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农大毕业的学会计,隔行如隔山,在对会计知识技能基本为“零”的前提下,他孜孜不倦的攻读,悉心的请教。电大宽进严出,有好多一同参加学习的同学退出了,但他却执着地坚持着,一门一门通过,最后,以平均分数80分以上完成了会计本科的所有课程,顺利毕业,取得了会计本科证书和经济管理学士学位。 张信民同志富有开拓精神,他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促使审计管理进一步走向精细化、科学化。他负责建立了《审计流程图》,制定了《审计档案整理规范》等。尤其是在业务会议制度执行上,开创性地使审计结果情况与法规对照分设,从体制上规避了审计风险和“人情审计”。建立了《审计常用法规库》,他自己还研究开发了《审计精品档案形成软件》等。这些对审计工作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信民积极参与和指导重点项目的具体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他毫不手软,坚决查处。 在一次清产核资审计中,发现一名单位主要负责人随意变相处置国有资产,甚至在资产冻结以后,还通过非法手段连夜与人签定长达80年的租赁合同,单位财务管理极度混乱。为查清事实,他和审计组同志一道实地查看了被租赁的厂房车间和非法租赁合同,走访了一些干部职工。期间,冲破了种种威迫利诱和人情撞击,经过艰难地调查取证,终于追查出了被隐匿的账簿、凭据。终使这名责任人员受到了应有惩罚。 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教育、扶贫等专项资金项目的审计,张信民更是严肃认真对待。在一次对某单位审计中,延伸发现一个“硬”部门代收学生某些办证费,经查实后,要求其立即停止,并认真纠正。阻力当然是有的,而且还很大,但是他坚定地告诉这个单位:“自从做审计人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我不缺‘钙’,不怕‘硬’,我虽然不懂得你们过去的‘规矩’,但是这种情况在我这里‘到此为止’”。坚定的态度和被审计单位的逐步理解,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为促进审计事业创新发展,他提出了“跳出审计抓审计”、“人性化审计”、“艺术性执法”等一系列新理念,并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实践。“投资审”、“专项资金三步监督”、“审计回访”、“审计务实化服务”等多项工作受到市局乃至审计署的肯定。开发区、赞皇、桥西区、矿区审计局等多个单位到高邑学习交流。“审计务实化服务”,促进了审计被审计的沟通和融合,全县出现了被审计单位“主动上门请审计”的局面,每年都有近20个单位主动找到审计局要求审计。为促进服务的深化,他还提出并建立了会计服务中心,免费为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会计咨询、指导会计科目设置等。他组织专业人员,按照各行业会计制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了50多万字的“培训教材”、“虚拟账”,进行务实培训,先后培训了教育系统、民政系统等60多名财会人员,参训人员普遍反应良好,效果显著。卫生系统以及一些单位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为他们提供培训。 高邑审计务实化服务的经验在2007年6月11日的《中国审计报》头版刊登,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加编评: 审计工作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促使被审计单位依法行政,维护正常的财政秩序。可以说,审计工作的这几年的成绩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认可。高邑等地被审计单位态度的转变,从被动应付审计到主动要求审计,就说明了这一点。各级审计机关今后应继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审计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审计法和审计工作,扩大审计影响;通过审计回访、调研、制作宣传牌、公开审计监督电话等,宣传审计工作纪律、审计程序等内容,使群众进一步了解审计;加大对热点、焦点问题的审计力度,促使专款专用,维护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宣传、服务力度,让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 2007年8月,石家庄市局首选了四个大县,搞法院系统的审计试点。试点进展艰难,从6月安排到8月,试点失败。市局主管局长曹书辰亲自打电话征求张信民如何搞好法院审计的意见,并提出让高邑审计局牵头,重新搞试点。张信民接受重任,亲任带队组长,审计新乐法院。 之前,他安排人员搞好审前调查,在摸清本县法院系统情况的基础上,对法院如何执法、财务来源、去向透彻了解后,通过类比,在新乐开展审计工作,局面很快打开。审计组人员,在张信民带领下,夜以继日,白天下去查账,了解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晚上回来,召开分析会,理顺线索,制定新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晚上12点前没有休息过,关键的几天,工作通宵达旦。问题很快查清,并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把这个项目作成了“精品项目”,在全市树起了标杆,为推动全市法院系统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省审计厅厅长安云昉认为高邑审计的一些经验做法“非常有借鉴意义,是一种新的创新,很有推广的必要”。并和石家庄市审计局局长一道专程到高邑听取高邑工作汇报,对高邑审计局近年来的工作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十年来,张信民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带领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使高邑县审计局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实绩突出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石家庄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县”称号,业务“精品工程”有二十项获得省、市三等以上奖励,其中对农业发展银行某市分行的财务审计档案,在全省巡回展出交流,全局近年来共获得各类荣誉120多项。他个人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享受市劳模待遇;在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中,被市局和省厅评为先进工作者;县劳动模范;优秀人民公仆;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卫士;记三等功两次。2006年被团中央、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6家单位联合评选为“全国优秀青年卫士 ”,在人民大会堂接收表彰。高邑审计事迹曾两次列入《审计风采录》和《河北省审计系统先进事迹汇编》。 2007年、2008年石家庄市审计局号召全市审计系统向张信民同志学习。 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