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跋赵文敏公书《巫山词》
释义

作品名称:跋赵文敏公书《巫山词》

创作年代:明代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杨慎

作品原文

巫山十二峰在楚蜀之交(1),余尝过之,行舟迅疾,不及登览。近巫山王尹于峰端摹得赵松雪石刻小词十二首(2),以乐府《巫山一段云》按之(3),可歌。

古传记称:帝之季女曰瑶姬,精魂化草,实为灵芝(4)。宋玉本此以托讽(5)。后世词人,转加缘饰(6),重葩累藻,不越此意。余独爱袁崧之语(7),谓:“秀峰叠崿(8),奇构异形,林木萧森(9),离离蔚蔚(10),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睇,不觉忘返。自所履历,未始有也。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古矣!”寻此语意,使人神游八极,而爽然自失于晔花温莹之外(11)。

欲以袁意和赵词,以洗兹丘之黩(12),未睱也,乃临松雪墨妙一纸,邀曹太狂作图(13),藏之行笥,为他日游仙兴端云。

作品注释

(1)巫山十二峰:在巫峡的长江北岸,正当楚(今湖北)蜀(今四川)的交接处。

(2)巫山王尹:巫山县王县令。

(3)《巫山一段云》:唐代教坊曲名,所用作词牌名。

(4)“古传记称”四句:引文见《水经注·江水》:“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宋玉的《高唐赋》,李善在《文选》的注解里引《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

(5)宋玉本此以托讽:宋玉本巫山瑶姬的传说,写了《高唐赋》和《神女赋》,用来讽喻楚襄王。见《文选》卷十九及李善注解。

(6)缘饰:文饰。

(7)袁崧:一称袁山松,东晋人。少有才名,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百篇,及《宜都山川记》。下段引文见《水经注·江水》引《宜都记》。

(8)叠崿(è):重叠的山峰。

(9)萧森:错落耸立的样子。

(10)离离蔚蔚:罗列茂密的样子。

(11)晔堂温莹:形容神女花茂玉润的美貌。《神女赋》写巫山神女“晔兮如华,温乎如莹”。华即花。

(12)黩(dú):蒙辱,玷污。

(13)曹太狂:即曹学,字行之,号太狂,眉山人。嘉靖年间(1522—1566)流寓云南大理。能诗,善书画。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太史升庵全集》卷十。赵文敏公,指元代著名文学家兼书画家赵孟頫。他字子昂,号松雪,谥文敏,吴兴人。杨慎的书法就是师法于他的。杨慎于1541年(嘉靖二十年)回成都,得到巫山县令王道赠送的赵孟頫自书《巫山词》拓片,因作此跋。此跋一出,当时远近附庸风雅的官僚们,不断向巫山县令索取拓片,县令不胜其烦。至万历(1573—1620)时,当地官吏把赵孟頫书刻在巫峡中的刻词凿去,连拓片也没有留存。现代所见十二首词文,见《全蜀艺文志》卷二十五。这篇跋文否定了后世词人对巫山神女所作的陈词滥调的亵渎,赞美了袁崧对巫峡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杨慎的学说文采。

作者简介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1511年(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帝即位,充经筵讲官,参与编修《明武宗实录》。他性情刚直,编书时每件事情都会直接写出来。1524年(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因“议大礼”触怒世宗,被贬到永昌卫(今云南保山)。从那时起,在四川、云南一带辗转三十多年,直到去世。杨慎善诗文,也善词曲。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著有《太史升庵全集》及杂著一百多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