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公镇
释义
1 江西省进贤县张公镇

张公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江西省以及四川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中文名称:张公镇

所属地区:江西省

下辖地区:牛溪村、党溪村、郑坊村

邮政区码:331717

面积:50.2平方公里

人口:33192人(2009年)

火车站:张王庙火车站

中药材:茱萸、黄芪

传统产品:毛笔,夏布

镇情概况

张公镇是江西省进贤县辖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8公里,镇政府驻320国道线上的高小城镇。该镇东邻民和镇、白圩乡,西靠温圳镇,南接文港镇,长山晏乡,北连罗溪镇,泉岭乡。 张公镇面积50.2k㎡,人口33192人(2009年1月)。辖12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12个自然村,7320户,全镇皆为汉族。2002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 35086.2 万元,实现 财政收入 462.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以达到 2476 元。2007年经济总收入301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49元。张公镇山清水秀,物阜民丰,交通极为便利,素有鱼米之乡,钢构之乡,黄金地带的美誉。邮编:331717

行政区划

辖高桥街居委会,牛溪、党溪、郑坊、城上、邵窝、铜岭、老王、张庙、新城、渣兰、全福、九房等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高桥,距县城8千米。320、316国道和浙赣路穿境而过。省红壤研究所、省五垦园艺场、张王庙火车站等在境内。

行政代码

[代码]360124105:~001高桥社区 ~200牛溪村 ~201郑坊村 ~202城上村 ~203邵窝村 ~204铜岭村 ~205老王村 ~206张庙村 ~207新城村 ~208渣兰村 ~209党溪村 ~210全福村 ~211九房村 ~500红壤研究所

历史沿革

1956年设张公乡,1958年改张公公社,1960年设江西农学院张公分场,1961年复设张公公社,1984年建乡,1989年3月乡政府由张王庙迁至高桥,1995年撤乡建镇。1997年,面积44.9平方千米,人口3万。

基础设施

该镇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有:浙章铁路 ( 设有张王庙火车站 ),320、316 国道,梨温、京福高速公路,并有温圳至乐化 ( 昌北机场 ) 高速即将开工建设。中国电信程电话已装机 3188 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在该镇建立基站。除国道外,镇属公路高桥至张庙已全面硬化,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已全面竣工。进贤自来水厂与高桥小城镇仅一河之隔,小城镇 ( 高桥 ) 的自来水工程,街道美化、亮化工程已全面完成。高桥小城镇设有小学、初中、高中等教学机构;并设有卫生院一所;公安、法院、工商、金融、税务、粮食等部门均有派驻机构;闭路电视系统全面建成,农贸市场、综合大市场及张王庙农贸大市场相继建成投用;珠港工业园区一期工程( 150 亩)已全面竣工投产,引进大小企业 20 多家,二期工程已启动运转,面积约 600 亩。

特色产业

张公镇除了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之外,还具有众多的资源和产品优势。六大特色产业:以柑桔( 3000 亩果园),脐橙、西瓜、花生、葡萄为主体的果业生产与加工;以茱萸、黄芪子为主体的药材种植与加工;以家禽、畜牧(生猪、肉鸽)为主体的养殖业;以制笔、夏布等传统产业;以珠港工业园产、供、销为主体的小型加工企业;以张公工业园钢构、网架生产制造为主体的新型规模企业。鱼类是张公农业的拳头产品。毛笔,夏布,元珠笔是张公镇的传统产品。油罐,钢结构,网架的制作安装是张公经济的支柱产品,在全国各地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资源优势上有可养水面目 2100 亩,并有煤炭,在石油等矿藏,张王庙水力发电厂就在张公镇境内。

经济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张公镇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区位优越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倾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2008为止,已有厦门野山房地产公司,江西雄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阳光郛业有限公司等公司企业看好张公的优势与商机,纷纷投资,落户于张公,引资总额已达到伍仟万元。除此之外,随着张公 320 国道上等级改造和温圳到昌北机场高速公的开工建设,围绕着南昌市委,市政府“半小时经济圈”(即:到达南昌只须半小时)工程的实施,张公镇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尚有五家企业欲投资,落户张公创业正在洽谈中。

招商方向

320国道旁工业区200亩、珠港开发区300亩可出让使用投资办厂的净地;四千亩原始生态山地孔府山庄综合开发的旅游胜地;江西省留恋山农业博物园新建工程;再生资源大市场的建设等,可开发利用的项目多,范围广。

城镇建设

张公镇在推进小城建设中,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居环境,造福张公人民”,倾力建设高桥一镇四区。

投资300多万元进行整修,重建的高桥街居民生活区灯亮路平,花红草绿,街净人和,处处发散出和谐之光。综合商贸区,生活超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餐馆、商店生意红火,顾客络绎不绝;整个商贸区内,一股旺旺的人气。由外商计划投资1000万的大型超市,星级酒店正在筹建中。由外商计划投资900万的农民新村建设,其规划从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在绿地覆盖,娱乐休闲,公共管理等方面创一流水平,从而为高桥凝聚人气,集聚财气,创造商气,使农民新村成为张公的景点,进贤的亮点。行政服务区以亮丽的道路、优美的环境,普及的绿地,完善的公共设施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服务。现在,高桥街规划面积由原来的0.3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正朝着绿水青山相依,基础功能完善,都市风情浓郁的现代小城镇的目标稳步前进,达到通自来水、通公交车的万人居住城镇之目标。

在小城镇建设中,张公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严格规划,建管并重,量力而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承载功能。其着重抓了以下三点:一是科学定位,把城镇建设与镇工业,第三产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特点,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类型;二是高起点规划,从长远的眼光,全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识,统筹谋略,优化分布;三是高标准建设,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分期组织实施,做到精心设计,突出风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为更好地指导小城镇建设,张公镇编制了《张公镇小城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在2005年,小城镇建设规模0.3平方公里,到2010年,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到2020年,再造一个新街区,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超过1.5万人。

镇政府先后修建了群力大道、张文路、府前路、章饶路、富民路、沿河路等水泥街道,其中群力大道铺设彩色地砖,放置盆景。张文路、府前路、章饶路、富民路全部实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张公镇村村达到了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通公路。镇区内、路类、高杆灯、装饰灯、下水道、绿化带、垃圾中转站、瓜皮果壳箱、洒水车、掏粪车等市场基础设施全部到位。为了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张公镇兴建了休闲广场、电视差转台、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该镇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计划投入建设的项目有沿河路的改造及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并计划新装路灯100余盏,盆景5000余盆,铺设彩色道板5000平方米,草坪3000平方米。客商投资宾馆、酒楼、农民新村正在筹建中。

为了使小城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张公镇2005年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委员会,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订了《张公镇区建设管理规定》、《张公镇区环卫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008年又出台了《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坚持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审批“一枝笔”。

历史文化

张公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宋政和2年,吴居厚即任洪洲、知洲,著有《吴居厚集》100卷,《吴居承奏疏》120卷。境内古遗迹白马寺,高桥寺等寺庙仍依稀可辨。张王庙的传说自古至今,扑朔迷离,经久不衰。相传这里原是座荒山坡,住着张、王两姓人家,坡下有座寺庙,因王盛张衰,故以王姓为主,进称王庙。斗转星移,王姓由盛而衰,张姓人丁兴旺,日渐发达,想扬眉吐气,要将王庙改为张庙,王姓人家不依,双方争执不下,就到县衙门打官司,向县大爷讨个公断。谁知这县太爷原本是个糊涂官,又同时收受了两边的财礼,就来个“糊涂官判糊涂案”各打50大板,两头兼顾,把王庙改成张王庙,村就因这庙得名。另有一说坡下寺庙主要供奉的是张公侯王菩萨,故称张王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张公人才辈出,蒸蒸日上,被誉为“藏龙卧虎”之地。

2 四川省仪陇县张公镇

区域概况

张公镇属于四川省仪陇县辖镇,位于仪陇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78公里,东邻巴中市尹家乡、下八庙镇,北靠阆中市望垭镇,南依三蛟镇,西与老木乡接壤。950年建张公乡。面积3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24亩,人口1.8万。92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居民户4702户,总人口18181人,其中:农业户4525户,人口17402人,非农户177户,人口779人。辖长坪、百锁、乐安、金垭、青春、大门、跃龙、黄连、双庙、繁荣、玄山、盘龙、新生13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农机厂、小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棉花、油菜籽。养殖猪、蚕、家禽等。土特产有黄花、蘑菇等。张公镇生产总值8272万元;增长10%;粮食总产975万公斤,增长2%;油料产量72万公斤,增长2%;生猪出栏2.5万头,人平1.5头;人均纯收入达3259元。

旅游资源

百胜湖,又名百胜水库,位于仪陇县西北隅的张公镇,是20世纪60年代初建造的一座人工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百胜湖自然风景区,由坛子滩、沙河子、硝洞湾、蒋家湾、乌滩河、谭家桥等13道山湾狭谷组成。从“春归来”水榭乘舟荡游湖中,但见四周群山环耸,峦崮叠嶂,山间松柏密布,苍翠欲滴,竹林农舍,掩隐其中,湖潭碧水如黛,清澈见底,微风吹拂,水波不兴。百胜湖风景区四季风景各有千秋,可以任君选时出游,令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时畅游百胜湖,山水融情情更笃。阳春三月,春光灿烂,泛舟湖中,悠扬自乐,湖畔山花吐艳,装点岸崖,水中鱼群追逐,波光粼粼,一幅春景画卷,美不胜收。盛夏荷月,暑气人消,舟荡湖区,自选浅滩游泳,凉意醉人,忽见白鹤林中,罕有的银鹤群在此隐居繁衍,时而展翅蓝天,翱翔嬉戏;时而停息山林,窥视动静。此乃近年爱鸟活动蓬勃兴起后出现在偏僻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金秋时节,金风送爽,丹桂溢香,枫杠叶红,夹染林丛,红黄橙绿给山间乔灌混杂林带披上了五彩斑谰的轻纱。此时登舟闲游湖上,观景赏秋,领略大自然恩赐的良辰美景,最是赏心悦目。小阳初冬,野菊凋谢,月季怒放,择晴日来游湖上,或乘舟赋诗,或岸边垂钓,或凭栏聊天,或登山揽景,各取所好。

百胜湖风景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仪陇西北部发展最神速的一处自然风景旅游区,交通方便,游乐项目多样,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原县人大主任张思智,春游百胜湖,感慨万千,曾撰七律一首,以抒情怀,诗云:

常驻凌霄星月境,乍得水乡格外亲。

轻舟细浪云天笑,幽谷浓荫漏日明。

钓客若痴仙鹤醉,锦鳞翩跹丽鸟呤。

别恋依依黄昏后,梦里未消碧波情。

特色产业

2008年6月,张公镇为了激发蚕桑发展活力,创新蚕桑发展机制,引导该镇盘龙村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刘发保,转包盘龙村和新生村待开发土地220多亩,搞起以蚕桑、中药材、蔬菜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仅蚕茧这一项,该片土地一年可创产值12万元左右。

纸板方格蔟是蚕用蔟具中最理想、最优良的一种蔟具。纸板方格蔟与草笼蔟相比,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等优点。刘发保在10张秋蚕上蔟中,也全部用上了纸板方格蔟。

张公镇2008年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蚕业发展之路,重点打造乐安、盘龙等五个蚕桑基地村,到2008年9月份全镇已发蚕种800张,组建蚕业合作社12个,推广纸板方格蔟2万片,培育年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41户,20张以上的大户15户。

2008年,张公镇党委书记罗铭表示:“张公镇在抓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张公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主要做了机制创新工作,全镇成立了产业合作总社。生猪、獭兔、蚕桑,各村成立了产业合作分社,把千家万户用产业合作组织联系起来,走向市场。”

下辖村

张公镇下辖村:

长坪村 金垭村 百锁村 乐安村 玄山村 繁荣村 双庙村 黄连村 跃龙村 大门村 盘龙村 新生村 青春村

张公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6600

男 8600

女 8000

家庭户户数 443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6600

家庭户男 8600

家庭户女 8000

0-14岁(总) 4295

0-14岁男 2496

0-14岁女 1799

15-64岁(总) 11221

15-64岁男 5567

15-64岁女 5654

65岁及以上(总) 1084

65岁及以上男 537

65岁及以上女 54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553

社会事业

1、九年义务教育。全镇共有镇完小1所,村小6所。2008年,2109名中小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100%,升学率达90%以上。争取财政资金40万元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4000平方米操场,启动教师周转房建设。2、社会保障。全镇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16600人,参合率达到99%。2008年,民政发放各类救灾救助物资近20万元。3、结对帮扶。全镇党员干部、镇属各单位共帮扶47户,捐款捐物共计2.5万元。4、抗震救灾。“5.12”地震造成全镇23户农房严重垮塌,296户严重损毁,其余农户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自救,并发动全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群众为重灾区捐款捐物共计5万余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