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战国绘画 |
释义 | 文献记载,商,周时就有壁画存在。商纣王时"宫墙之画"是见诸文献的最早壁画。文献的记述,涉及到画迹、画法、画家故事、画家风格,绘画主张等许多方面。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是根据传说的追记,因此难免有失实之处,但是从出土的战国绘画实物资料来看,特别是两幅帛画的相继发现,足以证明这些记载并非完全虚构。20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两幅战国楚墓帛画,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绘在丝织品上的作品,具有独立绘画门类的典型意义,证实了2000多年前中国绘画发展的辉煌成就。 《人物龙凤图》1949年2月出土干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画面所表现的是祝福死者的亡灵在神龙,神凤的引导和保佑之下升天成仙。人物阔袖长裙,体态锕娜,表现了楚国上层妇女的形象特征和“楚王好细腰”的时风。线描简朴流畅,精细曲直处理得当,证明我国绘画以线为主的传统造型手段,在战国以前就已奠定了基础,并已具有相当的表现力。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又出土了一幅《人物御龙图》人物的风度仪容,不禁使人想起楚国大夫屈原及其诗篇中所塑造的形象。 两图被发现之后,使人们对战国绘画的水平和面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时间上推断,后者略晚于前者,艺术上也更趋成熟。前者只重外形轮廓,使人有如剪纸一样的片状感;后者注意了内外廓结合的转折变化,使人物具有一定的体积感,用线也更为劲健流畅,如行云流水。优美的线条加以准确的外形,增加了人物形象生动感人的力量。《人物御龙图》画中染有淡色,有的部分施以金白粉色,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用这种画法的最早的作品。 图片:人物御龙图 战国楚 37.5X28厘米 帛画。 画中绘一中年男子侧身直立,高冠长袍,腰佩长剑,手挽缉绳,驾御着一条形状似舟的飞龙。龙尾立一鹊鹤,仰首长鸣,龙身下有一条大鱼在游动。上端罩华盖,3条飘带迎风摆动;人物衣着动势向右,与飘带相一致,表现了行进的方向和飞动的势态,画中男子很可能是墓主人的形象,身材修长,精神抖擞,神态自若,气宇轩昂,反映了战国贵族阶级祈愿死后乘龙升天的愿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