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赠李愬仆射二首 |
释义 | 唐代七言绝句。这首诗是由王建所作赠给当时戍边名将李愬,生动地记述了李愬指挥大军奇袭敌军的战斗情形。 作品名称:赠李愬仆射二首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卷301-107 作者:王建 诗词内容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 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简介作者王建,唐代诗人,大历十年进士,有着十多年戎马生活经历。李愬(音:sù),当时戍边名将。 这首诗,作者抓住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精于构思,巧于安排,尽量避免直露的描写,主要通过具体事物来引发人们的想象。从军旗冻硬,亦会想到风雪夜的寒冷;从马不作声,亦会想到军队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遥看,距离很远,也许看不到登城的场面,但是从燃烧的火号里,却更能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对李将军的赞颂,也是通过部队的精神面貌和战斗行动来实现的。全诗结构紧凑,节奏飞快,虚中见实,静中有动,前面静得出奇,后面动得突然,前后观照,十分传神。 故事背景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一带),与朝廷相对抗,严重地影响了唐王朝的巩固和统一。元和十二年十月的一个风雪之夜,著名将领李愬发兵九千,以降将李祜、李忠义率三千精兵为前驱,急行军六十里,首先袭击了军事要地张柴村,然后取道一条从没有走过的险路,冒着大雪行军七十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在一夜间,就攻下了顽敌老巢蔡州城,生擒了吴元济。《新唐书》称其“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 诗词解释本诗紧紧围绕这次战役,抓住天气的极端恶劣与部队纪律的高度严明这两个特点,着意刻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和雪翻营一夜行”,“和雪”,与雪搅和在一起,说明是在大雪中行动:“翻营”,倾营出动,足见规模之大:“一夜行”点明是夜晚奇袭。这句诗七个字,分为三层,一层一转,不但读来铿锵有力,而且以诗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神旗冻定马无声”,紧承上句,军旗都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在如此奇寒之中,人会怎么样呢?但接下去却没有写人,而出人意外地写了马,他是以“马无声”来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的无声。试想九千人的部队在一夜之间要行军一百三十里已是不容易了,竟能做到人马无声,不但表现了军纪的严明,也反映了将士的斗志。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两句没有具体写战斗的如何英勇激烈,只摄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先头部队已举火攻下了蔡州城,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这一笔给读者充分的联想,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诗人不写攻城的先头部队怎样战斗,而写后面部队遥望城内的变化,不写胜利后的喜庆,而写标志着胜利的烛天火号,这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选材的。如果写城上的战斗厮杀,则不免失于露,且寥寥数字不易概括传神;如果写胜利后的喜庆,则不免使人有曲终意尽之感,不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的回味余地。现在这样写,可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而且妙于结构安排,使全诗生动真实而又韵味深长。写后面部队是从“遥望”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还没有投身战斗,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实和筹划的精到。这一切,对策画、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无疑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这首诗在结构上弛张有度。前两句写得紧张,节奏急促,情节变化快;后两句写得轻松,虚中见实,把事件发展的高潮隐含在余韵中,别具艺术匠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