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泽拥 |
释义 | 生平简介女,20世纪70年代生,藏族。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博士,现供职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法文学与文化研究。 学术成果(待续)1、异质文化击撞下的“新神话”——从传教士个案看天主教与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交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6卷第6期 摘 要:欧洲传教士之传教多少会与对象国文化发生冲突,其对后者的认识因为受制于先见、文化传统及历史条件等因素,必认为是一不同于原文化和对象国文化的面目怪异的新生成物,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发生学和接受美学等角度对它们进行剖析,破译这些“新神话”的各组成要素,历史地呈现不同宗教文化相互认识的复杂过程。 2、从入藏路线的书写看19世纪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的殖民想象——以法国人旅藏游记为中心 《西藏研究》2007年第1期 泽拥、丹增遵珠 摘 要:文章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旅藏游记文本为基点,以各文本均强调的“八藏路线”为引子,在19世纪中后期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下,论述了19世纪法国对藏族地区想象性的殖民意图。在较少的关于法国同中国藏族地区交往史的研究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3、藏族文化与20世纪初的法国文学创作 《中国藏学》2007年第3期 摘 要:同英国一样,19世纪的法国也同中国藏族地区有相当的历史交往,藏族文化通过传教士、冒险家、旅行者、外交官、藏族文化研究者等不同职业的人得以在法国传递。到世界局势动荡的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自此藏族文化以象征性的形式进入到法国人的意识中,这是长期以来法国接受藏族文化的一个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法国人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欧洲游记文学在19世纪科学境遇中的“异化”——以法国人古伯察游记的批评史为线索 《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 摘 要:游记文学在文学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基于此,笔者以个案研究为基础,力图展示19世纪作为文学的游记文本在科学思想挤压下所处的“尴尬”状态,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的角度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方面做一探讨。 5、从传教士的活动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的非军事侵略态度 《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3卷第3期 泽拥 丹增遵珠 摘 要:文章以19世纪法国的世界殖民网络及法中关系为背景,以法国传教士的活动为线索,探讨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所采取的非军事侵略态度,并对其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6、法国传教士与法国早期藏族文化研究 《中国藏学》2009年第2期 摘 要:本文在勾勒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在中国藏族地区活动情况的基础上,以法国早期关于藏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为参照,探讨了法国传教士在进行文化传递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法国与中国藏族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法国传教士发挥了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