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灶井窝
释义

距武宁县城南5公里的黄段镇月田村一、二组辖区内,有一“三山环抱,面临修河”之休闲好支首——灶颈窝。因有一股长年不枯不溢,还可每年春秋两次自行清洗的清泉井水,甘凉无比,沁人心脾,并可治病,故而更名灶井窝。

传说

相传三国末期,晋初(公元265年),有一农夫晨出在上月田山坳发现鸭群,赶到灶颈窝时,群鸭无踪,只见一泉井水。人们将山坳叫鸭婆岭,并打石构建鸭婆亭,用石雕刻神像和碑志,(现月田铺柯昌银家留有)因是石砌造,虽改朝换代,有所兴废,尚可大体保留。

据玉清宫史记载:明神宗朱翊钧万历2年甲戌岁(公元1574年),经田、刘、邱三姓族长商定,将亭拆迁到月田铺改建成田三殿(内供田一、田二、田三元帅)为灶井窝头炉香火;亭神请到灶井窝新建的泉神殿供奉。

碑记

根据谭姑娘碑记清康熙54年未岁(公元1715年),年仅16岁的潭氏和21岁的廖氏二人到此羽化成仙为神。谭氏名树英,祖籍本县大少洲(今安乐林)人,系潭府信仁公之小女,其兄潭知明适铜鼓南山廖庄廖府征公之女廖俊秀为妻。姑嫂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亲密无间,如同姐妹。那年春,一日,廖家传书告母病危,承公婆恩准,廖别夫探母,历时半月有余,潭家放心不下,特别是树英心急如焚,经家人同意,潭往廖府探视。不日,廖母病愈,潭廖返梓,途经修河边,遇有船装柴下吴城,城船夫同意,姑嫂搭船回里。怎料山洪瀑发,一夜竟将船漂搁在铙湾。天已放晴,姑嫂离船,船工讨要船资,廖氏告乞,银钱为家母治病殆尽,待我俩回家后一定奉上。船工怒起,将树英手中的南瓜子打入河中,霎时,浮在河面的尽是金闪闪黄灿灿的金瓜子。船工丢下她俩去打捞,东抓西捞仅搞到三粒,回寻其姑嫂无影,将船靠对岸,上山寻至泉神殿视似其二人端坐殿中,回船一盘算三粒金瓜子正好赏船川。在此谭、廖仙姑为神不竟而走。谭府特设资在大沙洲兴建谭姑娘殿,至今仍有道人主持香火也还兴旺。

唐氏宗谱记载

据唐氏宗谱记载:仙姑为神的第二年,永修司马黎姓无故争唐姓坟山。因黎姓是当地土生之大户,唐姓是从我县澧溪桃林移民去不多年的新迁户,黎施毒计,逼唐若能喝死人尸水,坟地就是唐的,唐无法喝了尸水。当夜,谭、廖托梦唐人来灶井窝泉神殿讨水喝可解平安,果真唐人喝水后人人平安。三月后,唐姓来140余人还愿,就餐无桌凳,却有一人看见,庙侧有一凳,即抽出一条又一条,直到人人有凳坐,菜饭有桌放置,一共是18席桌凳,因而有桌凳洞一说,该洞已塞,现长了巴茅。

另有处叫生鸡窝,凡还愿送鸡者,投内不见,而夜间可听得鸡叫。

从此,谭、廖二仙外出给人治病,泉水婆婆在泉神殿给人们发放圣水,有求必应,灵验非常,故而香烟飘杳,很是兴盛,延绵千余年来,很少间断。

有民国23年甲戌(公元1934年)有人去拆殿,当时主持陈守伙用钱开脱保留了殿堂。陈和信众告知县长凌坚白,凌察民情,念仙姑泉神之灵佑,特下了保护该殿禁毁的命令。刻了碑记。

灶井窝历来是由云游道人主持香火,从开始以后,知名度日增,每逢初一、十五法会吉日,尤其是八月初一,游客善信纷至沓来,摩肩接踵,成百上千,盛况空前。

真是:道达坦途逢盛世,教经释义遇龙年。

万恩浩荡民心顺,岁德昭彰众共沾。

取得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由县道协牵头,众善信士,献工献料,慷慨解震,筹集了资金,正在重建,不日将有一幢清静幽雅的殿堂展现在世人面前,实乃道门之幸事,其功德和前景无可限量也!

正是:深山峻岭不平常,众位神灵降吉祥。

绿岱清泉迎拜客,晨钟暮鼓醒仙方。

无边法术玄门赐,百态魔颜巧匠装。

若问安心何处去?修身立命道弘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