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早竹
释义

早竹,又名:早园竹、早哺鸡竹等。为禾本科植物,秆高8-10m,径4-6cm。适宜在微酸性、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湿润,坡度平缓的土壤环境生长。笋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更早,故谓之早竹。其笋味鲜美,是浙沪一带早春主要的时令菜鲜之一。此外,还可以供园林绿化观赏用等。

中文名称:早竹(江苏植物志)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亚目:须叶藤亚目

科:禾本科

属:刚竹属

植物形态

早竹(学名: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竿高8-10米,粗4-6厘米,幼竿深绿色,密被白粉,无毛,节暗紫色,老竿绿色、黄绿色或灰绿色;中部节间长15-25厘米,常在沟槽的对面一侧微膨大,有时隐约有黄色纵条纹,壁厚约3毫米;竿节最初为紫褐色,竿环与箨环均中度隆起。箨鞘褐绿色或淡黑褐色,初时多少有白粉,无毛,有不规则分散的大小不等的斑点,还有紫色纵条纹;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褐绿色或紫褐色,拱形,两侧明显下延或稍下延,致使箨舌两侧露出甚多,边缘生细纤毛;箨片窄带状披针形,强烈皱曲或竿上部者平直,外翻,绿色或紫褐色。末级小枝具2或3叶,稀可5或6叶;无叶耳和鞘口繸毛;叶片带状披针形,长6-18厘米,宽0.8-2.2厘米。花枝呈穗状,长4-(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7片,无毛或疏生短柔毛,无叶耳及鞘口繸毛,缩小叶小形,狭披针形至锥状,每片佛焰苞内生有2枚假小穗;侧生假小穗常不发育,顶生假小穗常含2朵小花,常仅下方的1朵发育;颖1片,被短柔毛;外稃长2.5-2.8厘米,背部有短柔毛疏生;内稃长2-2.5厘米,背部1/2以上疏生短柔毛;鳞被仅见到1片,长约3毫米;花药12-13毫米;柱头仅见有2枚。笋期在3月中旬开始,花期4-5月。

地理分布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

栽培特点

种竹的选择和掘取 宜选二年生秆基直径为2-3厘米的竹做种竹,常有几株竹靠近生长在同一竹鞭上,可一齐掘起。选留强壮的2-3株,成丛种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栽种竹和留母竹的密度 栽种时,整株移植的每亩栽50-70株;移鞭的每亩70-90株。成林后,每亩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养新竹每亩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数者竹。

竹鞭的处理 早竹类留母竹多,竹鞭较浅而密生,发生跳鞭的机会多,不便挖沟埋鞭,可采用铺土埋鞭。用塘泥、河泥等结合施肥于晚秋成冬季铺在竹林地面。

应用价值

笋味美,笋期早,持续时间长,产量高,是良好的笋用竹种,浙江农村常见栽培;竿壁薄,节间又常向一侧肿胀,仅能作一般柄材使用。

区别

虽然很多地方都将早竹叫为雷竹,其实他们还是存在区别的。早竹与雷竹在植物分类中属同一物种。雷竹是早竹中的一个新的类型,在浙江省有200多年种植历史,因春雷响时出笋而得名。福建省各地近年从浙江引种了不少早竹、雷竹,多数都已取得成功。

雷竹与早竹的主要区别如下:

① 早竹的竹秆节间较均匀;雷竹节间的近节下部稍缩小,中部膨大变粗;用手捏住竹秆节间从上至下摸之,即可感觉。

② 早竹的新竹秆节间被白粉,有的部分节有紫褐色;雷竹的新秆仅节下一圈有白粉环。

③早竹的小枝上叶片一般2-3片,少数5-6片,叶片较大且平展;雷竹多数5-6片,少数9-10片,叶片狭小,且稍卷曲。早竹与雷竹在浙江的杭州、湖州、嘉兴各地普遍栽培,每1/15公顷(1亩)产量高达2000-2500公斤,竹农有丰富的高产培育经验。

造林技术

早竹的高产林,对土壤的要求与高产毛竹林近似,要求微酸性、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湿润,坡度平缓。造林地的选择应从气候、土壤和地形入手,环境宜温和湿润。根据浙江临安等地的经验,雷竹的造林主要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气候条件 引种早竹首先应考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是否与原产地相近。早竹原产地临安、余杭、富阳。德清一带的气候特点是:年降水量1250-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 15.4℃,1月份平均气温 3.2℃,7月份平均气温 29.9℃,极端低温-13 3℃,极端最高温 40.2℃,全年大于 10℃的活动积温5100℃左右;年无霜期235天左右;年日照时数1850-1950小时。所以,在长江以南、南岭以北,1月均温不低于-5℃,极端低温不低于-15-20℃,年降雨量不低于1000毫米左右的山地丘陵、平原河滩都可引种。

(2)土壤条件 早竹造林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透气,尤以土层深厚、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乌沙土、沙质壤土为好,普通的红壤、黄壤、黄红壤也适宜栽培,土壤的深度要求达到50厘米以上;PH值 4.5-7.0,以微酸性或中性为宜;地下水位以1米以下为宜。

(3)地形条件 主要是海拔、坡向、坡位与坡度。地形是间接的生态因素,地形条件的不同,可使阳光、温度、水分、养分产生差异,并对经营活动好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早竹笋用林的笋期、产量和质量。因此,营造早竹林选择造林地时,不能不考虑地形条件。

早竹喜湿润,怕积水,喜光怕风。因此,早竹造林地最好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东南坡、南坡;但福建大多数地方气候相对比其原产地温和,选择东坡、东北坡、北坡也很好。坡度以5°-15°的低丘缓坡地为佳,坡位以下坡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更为适宜。高山风口、低洼积水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栽培。优势是出笋早,经济效益高,为提早早竹的出笋期,充分发挥早竹的优势,选择光照充足、背风向阳的坡位非常重要。

(4)其他条件 早竹造林地的选择,除了考虑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地形条件以外,还应考虑竹笋产品的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及经营规模等问题,一般来讲,早竹造林地宜选择在大、中城市的市郊和交通运输方便、离市场较近的地区。可因地制宜,选择房前屋后、低丘缓坡、田头、地坎、山脚、溪边,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地方,做到适地适竹,发展早竹生产就能成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