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早花象牙参 |
释义 | 药物:所属卷:Roscoea J. E. Smith 所属科:Zingiberaceae 中文名:早花象牙参 其它中文名:华象牙参(中国植物志)。 文献来源:Roscoea cautleoides Gagnep.(1902);C.H.Wright(1903);K.Schum.in Engl.(1904);Stapf in Curtis's(1825)*;中国植物志(1981);Cowley(1982)*;横断山区维管植物(1994). Roscoea chamaelcon Gagnep. (1902);Hara et al. (1978);H.Koba et a1.(1984);R.capitata var.purpurata Gagnep.(1902);C.H.Wright(1903);R.yunnanensis Loes.(1923);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p.p.,quoad type cit.;R.yunnanensis var.purpurea(Gagnep.)Loes.(1923);R.sinopurpurea Stapf in Curtis's(1926)*;中国植物志(1981)*;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横断山区维管植物(1994). 描述字段:直立草本,高(7—)15—30(—50)厘米;具无叶片的叶鞘3—4枚,被紫红色斑点。叶(0—)1—3枚,线形或狭椭圆形,长(6—)10—20(—27)厘米,宽1—1.5(—3)厘米,先端渐尖,鲜时明显龙骨状,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两面无毛,边缘近白色,膜质,发育的叶舌明显三角形,长约3毫米。花序梗纤细,明显伸出叶鞘之上,稀较短;花深紫红色或黄色,常单朵开放,稀2朵同时开放;苞片淡绿色,长4—5(—6)厘米,先端锐尖,边缘白色,膜质,无毛,较短于花萼,第一苞片管状,包围着花序;花萼管长2.8—3.4厘米,先端具2齿,淡黄绿色,无毛;花冠管较长于花萼0.8—1.5厘米,裂片近等长,背裂片倒卵状楔形,长2.5—3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具明显的钻尖,侧裂片长圆形或狭倒披针形,宽6—9毫米,先端具短尖头;唇瓣宽倒卵形,长3—3.5厘米,宽2.6—4.5厘米,2裂至近中部,边缘皱波状;侧生退化雄蕊不对称倒卵形,稀菱形,长1.2—2厘米,非中央脉,干后具柄;花药白色,长约5毫米,基部药隔延长成线状黄绿色附属体;子房圆柱状,长约1厘米,直径约4毫米,花柱线形,白色,无毛,柱头白色,具睫毛;上位腺体长约5毫米。花期6—8月。 分布及生境:产中甸、丽江、剑川、洱源、鹤庆、大理;生于海拔2100—3200米的松林、针阔混交林、杜鹃花林以及林缘、荒坡草地上。四川(盐源、盐边)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洱源(大山门)。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花美丽,可作庭园观赏植物。 云南野生早花象牙参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以云南野生的早花象牙参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叶片的不同部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暗培养、水解酪蛋白和椰子汁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基部,暗培养,水解酪蛋白和椰子汁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暗培养促进了不定芽的再生.适宜早花象牙参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1 mg·L^-1+水解酪蛋白800mg·L^-1+椰子汁50mL·L^-1,再生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1 mg·L^-1,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6 mg·L^-1+NAA 0.1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O.8 mg·L^-1. 象牙海参如何泡发及简单营养的烹调方法象牙参和其他的海参做法是一样的 海参发法:海参可用水发,发时所用的容器和水,均不可沾油、碱、盐等成份。因油、碱易使海参腐烂溶化。盐则会使海参发不透。水发海参的方法.可依原料性质的差异而不同。皮薄肉嫩的红旗参、乌条参、花瓶参等宜少煮多泡。先用开水泡12小时,其间换一次开水,浸至回软后,剖腹摘肠,放入开水锅中用小火煮半小时,再泡12小时,如此反复几次,2~3天即可泡发好。每次加热时,要重新换水。皮坚肉厚的大乌参、岩参、灰参等,光用水发,不能发透,应先用火将外皮烧焦,然后刮去,刮至见到深褐色的肉质为止;然后放入冷水浸泡两天,使其回软,再放入冷水锅中煮开,烧开后保持适当温度(70~80℃)焖2小时,取出开腹去肠。再用冷水浸泡12小时,再换清水煮焖1~2小时(根据海参质量和大小酌情增减煮焖时间和次数),直至海参软糯发颤,换清水浸泡备用。发的过程中要防止发不透和过于软烂。可陆续将发好的先挑出来,浸泡于清水中备用。皮薄肉厚的明玉参、透参、黄玉参等,可用勤煮多泡的方法。即煮的时间不要过长,水开后即端锅离开火源,泡的时间宜长。 虾子海参原料:干海参150克,盐3克,干虾子15克,味精3克,肉汤500克,淀粉6克,葱、姜各15克,猪油30克,料酒30克,酱油6克。 做法: ①将干海参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加盖用小火烧开后,将锅端离火位,待其发胀至软时捞出,剖肚挖去肠,刮净肚内和表面杂质,洗净。再放入锅内,加清水,用小火烧开,又将锅端离火位,待其发胀(按此方法多次反复进行),海参即可发透(但在此发胀过程中,切忌沾上油和盐,因油对海参起溶化作用,盐对海参起收缩作用,均会影响海参的发胀)。然后将发透的海参肚内先划十字花刀,入开口锅内永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②将虾子洗净盛人碗内,加入适量的水和酒,上笼蒸约10分钟取出。 ②将锅烧热,放入猪油,投入姜、葱,煸炒后捞出,烹入料酒,加入肉汤、盐、酱油、海参、虾子。偎透成浓汤汁,用淀粉勾荧,加味精,起锅,整齐地装入盆内即可。 特点:象牙白色,鲜糯,味浓,四季均宜。 海参烧占肉原料:水发海参50克,荷兰豆15克,猪肉200克,冬菜10克,熟火腿25克,清汤750克,笋片25克,豆粉面25克,南荠50克,酱油25克,葱段50克,果油500克。精盐、鸡蛋白、料酒、姜末及香油各少许。 做法: ①把葱(10克)、姜切末,海参、火腿、南荠(去皮)及笋片切成碎丁。 ②把猪肉洗净,剁成肉馅,用葱姜、精盐(少许)、酱油(10克)、香油、鸡蛋白、豆粉面、海参、火腿、南荠、笋丁及荷兰豆调匀煨上。 ③把炒锅放火上,倒入果油烧至七成热时,把肉馅捏成直径约2.5厘米的扁形丸子下锅,待炸成银红色捞出;放人葱段炸好捞出。 ④把葱段、肉丸子放在砂锅中,加上精盐、酱油、料酒、冬菜、清汤,放火上烧开3分钟,再改用文火烧约40分钟即成。此菜上桌时,一般盛放在大汤盘中,下面有水锅子,上面有盖,以便保温。 特点:红墨相间,味鲜汁浓,四时皆宜。 牛奶刺参主料:海参、纯牛奶配料:上等薏米、精选蜂蜜特点:古法新做,人人皆宜,全天所需营养一网打尽。 做法:将水发海参发制洗净后待用。纯牛奶下锅中,以中火加洗净的薏米煨制,待薏米熟后调以蜂蜜,以个人口味适合宜佳。 友情提示:牛奶刺海加水果在早餐食用营养效果更佳。 蜂蜜刺参主料:水发海参配料:精选蜂蜜特点:制作简单,营养丰富 做法:将水发海参发制后,洗净过水后,将蜂蜜抹在海参上,上笼蒸制2-5分钟即可。 友情提示:蜂蜜海参如再配以生苦瓜和甜面酱口味更佳。 大葱烧海参的做法用料: 水发小海参1000克,精盐2克,大葱105克,味精3.5克,青蒜15克,湿淀粉10克,姜末5克,鸡汤200克,姜汁27.5克,糊葱油50克,白糖27.5克,植物油150克,酱油12.5克,绍酒15克。 制法: (l)将水发嫩小海参洗净,整个放入凉水锅中,用旺火烧开,约煮5分钟捞出,沥净水。把大葱分别切成长5厘米的段(100克)和末(5克)。青蒜切成长3厘米的段。 (2)炒鼎洗净放回炉上,下生油50克,放人海参略炒,倒入沙锅里,加二汤、酱油、蚝油、精盐、甘草略炒推匀,倒入沙锅,加盖,用旺火煲滚后,转慢火煲约l小时,然后加入香菇、虾米再煲约30分钟至海参软烂捞起冷却待用。 (3)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植物油(25克),烧到八成热时,下入白糖(25克),炒成金黄色,再下入葱末、姜末、海参炒几下,随即下入绍酒(10克)、鸡汤(150克)、酱油(10克)、姜汁(25克)、精盐、糊葱油(20克)和味精(2.5克),待烧开后,挪到微火上,把汤汁烧至2/3,再改用旺火,边颠翻炒锅,边淋入调稀的湿淀粉勾芡,使芡汁都挂在海参上,随即倒入盘中。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糊葱油(30克),烧热后下入青蒜段和蒸好的葱段,略炒几下,撒在海参上即成。 芋泥海参的做法用料: 水发海参500克(4小条),姜15克,带骨鸡300克,葱10克,淡二汤500克,猪肚肉150克,虾米10克,湿香菇20克,甘草0.l克,绍酒10克,白酒10克,精盐10克,酱油10克,蚝油10克,生油125克,净芋头400克,芹菜2克,胡椒粉0.1克,麻油3克。 做法: (l)将海参放人沸水内滚约6分钟,捞起。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生油25克,放人姜、葱、白酒,爆热后再加二汤100克,酱油,放入海参,煨约2分钟,倒入漏勺沥去水,去掉姜、葱,再将鸡肉、猪肚肉切成几块备用。 (2)炒鼎洗净放回炉上,下生油50克,放人海参略炒,倒入已用竹篾片垫底的沙锅里。炒鼎放回炉上,放入已切块的猪肚肉、鸡肉,烹绍酒,加二汤、酱油、蚝油、精盐、甘草略炒,倒入沙锅,加盖,用旺火煲滚后,转慢火煲约l小时,然后加入香菇、虾米再煲约30分钟至海参软烂捞起冷却待用。 (3)将芋头肉洗净切片,蒸熟,用刀压烂成芋茸,把芋茸加人精盐、味精、胡椒粉、麻油、芹菜,拌匀,分别放入已焖好的海参肚内,独件排摆在盘中,放入蒸笼蒸约7分钟取出。再把沙锅内的海参汤去汁倒入鼎内用生粉水勾芡淋在海参上面即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