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藻胆色素 |
释义 | 概述藻胆色素位于细胞膜的外膜下面呈一连续层;但大多数是位于类囊体(thylakoids)的膜层中,类囊体的外层表面分布有不连续的颗粒体,称藻胆(蛋白)体(phycobilisomes),内含藻胆蛋白。其光合作用过程通常情况下包括光合系统I和Ⅱ,并产02 ;但有硫化物存在时,许多蓝细菌也像厌氧的紫色光合细菌那样,只利用系统I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从营养和代谢来看,蓝细菌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有少数海洋蓝细菌要求维生素B12。 构成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是由4个吡咯核和3个碳原子结合起来、在两端具有2个羟基的一系列4吡喃衍生物的总称。根据碳原子的双键数目可分为O的后原胆色素原(belane,如尿后胆色素原),1的甲川胆色素(bilene,如粪后胆色素),2的二甲川胆色素(biladiene,如胆红素),3的三甲川胆色素(bilatriene,如胆绿素)。血红蛋白在血红素加氧酶(hemeoxikinase)的作用下,生成胆绿素,继续还原成胆红素。胆红素其侧键的4,5丙炔酸基(propynoic acid)上和葡糖苷酸结合后进入胆汁,在肠道内成为尿胆色素和尿胆色原而排出,但也有重新吸收返回肝脏的。另外一部分进入大循环从肾经尿排出。粪的颜色是由于胆红素经肠内细菌还原生成粪胆色素原,再氧化成粪胆色素所致。在粪中排出的尿胆色素原,氧化后变成尿胆色素呈黄色。通常在血液中也含少量胆色素,但因某种原因可大量出现而呈黄疸。此外,已知有数种胆色素系统的物质,如海鸥卵壳的绿色胆绿素、海藻的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藻青蛋白(phycocya-nin),蝶的蝶绿蛋白(pteroverdin),存在于昆虫体液中的中胆绿素(认为是叶绿素的分解产物)等。 生化性质藻胆(蛋白)体在蓝藻和红藻中,其藻胆色素蛋白在活体内以蛋白颗粒状态存在,规则地排列在类囊体的外面,其所捕获的光能可以传给与类囊体膜内的蛋白结合的叶绿素a。此藻胆色素蛋白的聚合体,称为藻胆蛋白体。这是E.Gantt和S.F.Conti(1966)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紫球藻时发现的。是藻胆色素蛋白六聚体10至30个聚到一起而成的蛋白颗粒,别藻蓝蛋白六聚体六个单位形成核心,再呈辐射状,最多可排列六条,并由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六聚体3-4个单位形成棒状聚合体。通过别藻蓝蛋白即核心部分与类囊体结合,并且在各辐射状棒有藻蓝蛋白,通过藻蓝蛋白部位与别藻蓝蛋白核心结合。所以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激发能,可通过别藻蓝蛋白而传递给类囊体的叶绿素a.大小因藻的种类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为直径32- 70nm的半圆形圆盘状(厚12-40nm),以50- 100nm的间隔在类囊体膜表面呈规则排列。藻胆蛋白体为光系统Ⅱ的光能获取系统,但其获取的能量也能通过光系统Ⅱ叶绿素a而传递于光系统Ⅱ,所以说它是蓝藻、红藤光合作用的主要光能获取系统。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