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凿壁偷光 |
释义 | 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成语资料【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同义词】囊萤映雪 【近义词】 穿壁引光 凿壁借光 【造句】 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 《金钱记》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主要写韩翃(hóng宏)的风流韵事,批判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 作品相关1.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2. 汉匡衡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衡因洞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有文氏者,家富多书,衡乃助其劳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成大学。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亮光,让亮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1.邻居有烛而不逮(到,及) 2.资给 以书 (资助给) 3.遂成大学 (大学问家) 4.愿 意得主人书遍读之 (希望)5.致:给 6.得:得到 7.书:读书 8.穿壁:在墙上打洞。 9.文不识:文名不识 10.遂:就。 11.大姓:大户人家。 白话典故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一件事。是凿壁偷光。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决心,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扩展阅读◎凿壁偷光(又名:凿壁借光) 原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与之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却没钱买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被其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注释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了。 穿壁:在墙上钻洞。 邑人:谓同乡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与:帮助。 佣作:做雇工劳动。 偿:指报酬(回报)。 怪:(对不求偿这件事事)感到奇怪。 资:资助,借给。 大学:大学问家。 愿:希望。 遂:后来。 乃:因此。 而:连词。 总结出自这个故事中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凿破墙壁透射出光线,现在这个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人们时常借这个故事来鼓励孩子们用心学习。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与之书,遂成大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