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县一中 |
释义 | 云县一中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该校创办于1958年,200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200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办学历史该校创办于1958年,1995年被认定为省二级一等完中,学校争取在2010年前申报省一级三等完中。1957年7月,云县人民政府拨款六万元,在县城东南隅校场坝征地筹建云县第一中学。1958年学校建成,同年8月开始招生,9月开学。1960年云县一中完全中学建制完成。“文革”初期,学校曾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学校恢复办学至今。1995年学校被上级认定为国家二级一等完全中学。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40687m2,校舍建筑面积27667m2,其中框架结构17006m2,砖混结构7200m2,砖木结构1821m2,土木结构1640m2。校舍总建筑面积中危房占3789m2。 办学目标云县一中继续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办学理念,坚持以政治坚定明方向,教学科研创一流,为人师表当楷模,培养人才见成效的管理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师资强,设备优、环境美、校风好、质量高、特色明、人气旺的临沧市优质高中和临沧市北大门的窗口学校。 办学规模云县一中计划2007年秋季高中招生13个班,学生780人,高中办学规模达38个教学班,2234人;初中招生2个班,学生108人,初中办学规模10个教学班,567人,学校办学规模共48个教学班2835人。 该校教师目前有171人,尚有空编6人,计划招聘教师6名,以解决学科教师紧缺的困难,保证教学正常运转。现有专业教师154人,研究生10人,本科学历124人,专科学历20人,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9人,一级教师60人,教职工受市厅级表彰教师达16人,受过省部级表彰6人,两位教师曾被推选为省党代表和省人大代表。 办学效益由于学校多年以来加大加强了人才工作基础建设,教育教学成绩喜人,得到了丰硕的回报。2000年高考本科升学人数取得了历史最好水平。从1999年6人上升到42人,本专科升学人数达150多人,升学率达70%以上,得到县委、政府的嘉奖;2001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又从2000年的42人上升到74人,本专科升学人数达186人,升学率达75%以上;2002年本科升学人数又从2001年上升到103人,本专科升学人数达226人,升学率达80%以上;2003年本科升学人数达134人;2004年突破200人大关;2005年高考又有新突破,600分以上有6人,本科录取220人;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277人,本科上线率达50.2%,本专科升学人数达438人,总上线率达79.4%;2007年云县一中高考本科上线262人,本科上线率47.38%,专科以上465人,专科上线率84.09%;理科最高分681分,居全市第二名,理科660分以上全市9人,该校占3人;全市前5名,该校占2人;文理600分以上人数14人,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罗成婷同学考入北京大学。音体美特长生近6年来已有60多人被本科大学录取,中考连续五年取得优秀率、及格率、升学率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并获临沧市教学优质奖。 教学质量(1)高中招收农村优秀贫困学生“英才班”20名,招收五个择优班,八个普通班,实行滚动式教学。 (2)继续抓好“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 (3)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300人,高考本科录取到350人,初中继续保持各项成绩居全县之首。 所获荣誉1999年学校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学校,2000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1年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2002年还被评为地级绿色学校和地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无毒社区,学校团委被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学校工会被评为地区先进教育工会,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已有6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论文集登载,200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200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硬件建设1、根据中共云县委[2007]1号文件精神,云县城市教育资源整合一中搬迁到东岳宫山势在必行,一中搬迁完工后,一是可整合教育资源,使城市教育资源达到最佳组合和最高效益利用;二是可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中以上教育的需求,缓解云县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压力,提高高中入学率。 2、云县一中搬迁项目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在“十一五”末在校学生达8000人左右,2010年云县第一中学将申报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征地309.4亩,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67357平方米,田径运动场4个,篮球场20个。 3、添置计算机54台,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2个。 4、绿化美化校园。 教育管理1、教师管理严格按照《云县一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考核、评价。按德、能、勤、绩四方面将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推向重在学生评价。建立竞争机制和师生双向选择,贯彻学校聘任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班主任选择学科教师的有效办法。 2、学生管理严格按照《云县一中学校“十不准”》管理要求,杜绝校园暴力,查处违纪学生,请爱华公安分局、文体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协助我校外借宿、城区网吧、游戏室、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检查。 加大对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力度,对年级前20名学生给予奖学金鼓励,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 3、安全管理严格贯彻《交通安全条例》、《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学生宿舍规定》,坚持杜绝水、火、电等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发生,安全问题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4、财产财务管理学校财产,严格规定执行,学期结束,做好校产清查,学年结束,做好校产接交,损坏财物,照价赔偿,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爱护公共财物。 学校财务,继续执行每年有学校财务清核组进行清核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5、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继续抓好以下工作: (1)组成年级学科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学科教学问题; (2)继续参加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召开的高考研讨会、中考研讨会; (3)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我校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培养、提高作用; (4)继续办好《云县一中教师论文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论文的发表。 七、校园文化建设 1、刊出《南河文苑》4期,每学期2期。 2、搞好学校专栏的各类主题宣传。 3 、开展一年一度的冬运会及书画展。 (一)作好“一篇文章”—扩班增容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发展规划,扩班增容,整合素质教育资源,内挖潜力、扩大高中办学规模。2010年前,高中每届发展到18个教学班,高、初中在校班级达56个教学班,学生3360多人,办大办强云县第一中,特别是要按照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中共云县委[2007]1号文件精神,为实现云县一中跨越式发展,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努力实施“一个战略”,做好“三个工程”,突出“两个特色” 1、“一个战略”:增强名牌意识,努力实施学校的名牌战略,加大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学生,吸引优秀生源,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优秀学生,千方百计多培养出能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世界一流名牌大学的学生,振学校师生之气,树学校形象,打造优质品牌完中。 2、“三个工程”:(1)“学校名师工程”,学校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教师构建成名的平台,提高教师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2)“爱心工程”,关心救助贫困生,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贫困生,要让优秀贫困生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学得好,考出去。(3)“绿色工程”,重视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园更亮、更绿、更美,人文色彩更浓,构建环境示范教育基地,用环境育人,培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代新人。 3、“两个特色”:(1)良好的信息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几年来,学校与北大附中联合办学,抢占教育制高点,开办远程教育网络示范班——“元培班”,利用北大附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让学生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优生优教,让学生树立进北大附中网校,考北大的雄心壮志。目前,学校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拥有了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2)抓音、体、美特长生培养,继续发挥学校音、体、美特长生培养的优势,使音、体、美特长生培养数量上再增多,层次上再提升,成效更显著。 在县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将以发展为要务,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未来发展在中共云县委、云县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云县一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管理日益科学规范,办学效益越来越突出。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活动建设,积极调动和发挥全校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和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八荣八耻”,知荣辱、促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方针,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办成临沧市北大门窗口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