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龙陵地震 |
释义 | 1976年5月29日龙陵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第一次发生在20时23分18秒,震级为7.3级,第二次发生在22时0分23秒,震级7.4级。这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余震活动额度高,强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现了两个极震区。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7、5.9级19次,6.2级、7.3级及7.4级各一次。这次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受灾面积约1883平方公里。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较严重损失。滑坡毁坏农房180幢,稻田、牧场、森林茶园近3900公顷,破坏渠道1126条,摧毁一座装机容量为240千瓦的水电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破坏道路185公里,塌方量达78万立方米。龙陵地震经历了中期和短临预报的过程,并在震前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浅层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现象。 龙陵地震发生在澜沧江大断裂以西的怒江大断裂、龙陵--瑞丽大断裂所包围的三角形断块内,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新构造活动单元。它是喜马拉雅地震带向南拐弯后的南延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的东侧。本区构造运动强烈,褶皱和断裂十分发育,复背斜和复向斜相间排列。 震区在貌形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层次十分鲜明,自上而下有:高度不等的五级古夷平面、构造盆地和深切河谷。夷平面表现为平缓波状起伏的准平原,相对高差小于200 米。盆地一般低于周围的夷平面100-200米。它们的高程随夷平面的高度而异,深切河谷呈“V”形。 剥落与崩塌是山区震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剥落是指在地震力及重力的联合作用下,表层的松散物顺坡滑落,当地称为“山剥皮”。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大规模剥落主要发生在花岗岩出露的勐冒、象达、朝阳等公社。其中以 勐冒公社的金竹坪规模最大。剥落使大片稻田遭到破坏,公路和沟渠被堵塞。 崩塌主要发生在震区东部古生代石灰岩出露地区,花岗岩地区见得较少。崩塌造成的最大危害是滚石砸坏房屋、毁坏农田、堵塞交通的水渠,并威胁人畜的安全。 地裂缝是地面破坏现象之一,多集中在极震区内,沿一定方向成带分布,主要有北北西向、北北东--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三组,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震区房屋破坏总的特点是:砖结构、砖混结构和砖柱土坯墙结构的房屋较穿斗木架结构的房屋破坏严重。在龙陵县茶厂及镇安公社等地,砖柱承重的房 屋几乎全部倒毁,而穿斗木架结构的房屋,只有少数木构架倾斜或倾倒,部分土坯墙开裂或倒塌。 1906年5月10日龙陵地震灾情 1906年5月10日至14日,云南龙陵发生5.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4.6°,东经98.7°,震中烈度Ⅶ度。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 1906年5月10日~14日 云南龙陵厅(今龙陵)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四月,地大震五日,每日数次,房屋动摇有声,墙垣多有坍塌,朱家寨压毙一人,报赈有案。 张鉴安 寸开泰 《龙陵县志》卷一 民国六年刊本 注:朱家寨在县城东南十里。 救灾 〔光绪〕三十二年同知戴其勋,因地大震五日,民房坍塌者甚多,且压毙百姓一人,禀准发给银五百两,饬厘金委员查实分散赈灾黎。 张鉴安 寸开泰《龙陵县志》卷五 民国六年刊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