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褶皱地震 |
释义 | 褶皱地震(fold earthquake)是指与现今地壳褶皱变形作用相关的一类地震。这类地震多数是由年轻褶皱构造之下的滑脱断层或逆断层错动引起的,震源多发生于滑脱断层的断坡,其同震地表变形常表现为褶皱隆起和下陷。多数情况下地表并不存在活动断层或地表破裂带。已知属褶皱地震的有1980年阿尔及利亚阿斯南地震、1983年美国科林加地震、1985年美国凯特曼山地震、1987年美国怀特那露地震、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1906年北天山玛纳斯地震等。 这个学说是以万有引力为基础的。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它们从大的方面讲,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运动;从小的方面讲,保持的是一种相对平衡。这个相对平衡、或者说不稳定状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潮汐。当海洋正对太阳时,水在太阳和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向前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涨潮;海洋的反面对着太阳时,就是退潮。万有引力作用在大液体上,人们看到的了潮汐,而作用在固体物质上,作用在土壤、岩石上,那我们平时就看不出来了。好比我们把一张纸卷绕在一支细铅笔上,一层一层往里搓,唯有克服了某些缝隙,纸才可以卷紧。这些缝隙,就是万有引力搓地球产生的空洞、地层断裂,是地震形成的原因。为什么地震大多发生在后半夜,矿山的冒顶事故也是,这就完整的验证了这个学说,因为这个时候太阳的反向引力最大,月亮的引力开始减小。按照地震的褶皱学说,用公度法预报地震,用某种力的概念预报地震,是完全可能的。难度上大概不会超过研制核武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