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月半
释义

习俗

月半 yuèbàn

[the 15th day of a month] 每月的第十五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月半”,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

但是有的地方民俗是不一样的 比如鄂西地区的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二。

时 间:七月初一至十二 这边叫"过月半"过节的意思

活动特色:湖北恩施人更重视过月半,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本来是农历七月十二为月半节,但因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姑娘,这在时间上就有“婆家过月半走不脱,娘家过月半必须去”的矛盾,于是订七月初一至十二,均为过月半。过月半的主要活动是祭祖,以纸钱封包,写已故亲长名字,焚于户外,并杨声呼名哀悼,以示敬送银钱。民国时期, 地方士绅还于月半节作盂兰盆会,流放莲灯于清江,并以香、 烛遍插小径,谓之路烛,化钱于野外,施给孤魂游鬼。建国后此类迷信活动逐渐消失,但农村群众依然重视过月半,届时接回出嫁姑娘团聚一日,已相沿成习。

湖北孝感地区,月半也是元宵节的一种说法,“月半”即正月的一半。

闽南风俗

惊七月半水,无惊七月半鬼。

农历七月俗称祭鬼节,故闽南民俗祭事繁多。据说,阎罗王下令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放鬼门关,阴魂在地藏王菩萨的监管之下,于阳间游荡享用祭品,七月的最后一天收关,出游的阴魂,必须如期归位。为迎合开放鬼门关之事宜,闽南民俗创设了诸多祭事。

农历七月十五日又叫七月半,是个隆重节日,与清明节一样重大的祭祖日子。一大早,人们就忙着备办廿四味大鱼大肉和饭菜,中午于自家厅堂上的祖公灵位前祭拜。

在闽南地区,流传着“七月半不回无祖”的俚语,谓出外谋生的人在这一天,不论远近都要赶回家祭祖,除了献祭供品、焚香礼拜外,还要焚化纸衣。莆田、南平等地,旧时也有焚化楮衣的习俗,出嫁的女儿还要挑供品回娘家祭奠。闽西地区的中元节晚宴时,饭桌要留一个位置并摆放餐具,说是这一天祖先的游魂会回家看望子孙后代,一道过节。建宁等地在中元节时,家家悬挂祖先遗像致祭。

七月半前后风也怪怪的,仔细瞧,你会发现一种被称作为“圈圈风”的风带着祭祖焚烧的灰色的冥币灰尽卷向空中,走到那儿你都会嗅到这种纸灰的味道。据说那是鬼风。人们不计较已故人生前的恩怨情愁,也不在乎已故多久,都一律虔诚的进行着祖传了若干年的仪式。祖母时代,在一些大户人家还会在这天挂上穿着清朝官服的祖宗画象,行礼祭拜。

小时候,在大树下乘凉的老人告诉我们,这天晚上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会异常频繁,小孩子最好是不要外出,以免撞上不洁物而生病。

在闽南地区,我们的童年就在这种浓浓的宗教色彩中成长,在七月半迫使活着的人强烈的记起那些过去了的人和与他们有着关系的事。当然,这天与清明不同,他可以用任何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记念。

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形态,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不管是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狂欢节,复活节以及感恩节,或中国的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 ... 每个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具有深刻的民族传统印迹。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各自的传统习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各具特色。 $P h#pM(

一些传统文化、习俗只有一次次地重演和强化,才能重新被记忆、传承。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这些传统风俗时,我问对方,你喜欢过圣诞节吗?其实,圣诞节就是国外的传统习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