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岳阳花鼓 |
释义 | 戏曲剧种。 流行于湖南岳阳、临湘一带。流行于湖北东南一带的被称为提琴戏。一般认为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包括锣腔与琴腔两种腔调。锣腔原为配合花鼓、龙灯、狮子灯、鱼灯、采莲船等舞蹈而唱,不用弦乐伴奏,而是一唱众和。传统剧目《五痴》、《五展》、《闹五更》等都保存了原来偏重舞蹈的特点和一唱众和的形式。清同治年间,因受皮黄的影响而产生了琴腔,题材则以公案为主,所以演出大本戏较多。表演艺术以扇子舞、散发功等见长,在《思夫》、《游春》、《小姑贤》诸剧中均较显著。锣腔音乐系表演曲牌体结构,最初就用锣鼓伴奏或人声帮腔,后来也发展了弦乐伴奏。南路锣腔是五声徵调式,北路锣腔是五声商调式,北路锣腔是五声商调式。琴腔以正调、导板、梢腔和紧板为主,伴奏用胡琴,解放后,整理演出了《补背褡》、《甘氏二嫂》、《牛郎织女》等传统剧目。在反映现代生活方面,编演了《铁树开花》、《月下柳梢头》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