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圆吻鲴 |
释义 | 圆吻鲴,生长于我国南方各江湖中的一种经济鱼类,体延长而侧扁,鳞银白色,吻部呈圆形,下颌似铲,铲水中藻类为食,铲食物时,银色鳞片会阳光下呈现出闪亮状。 中文学名:圆吻鲴 拉丁学名: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 别称:青片、扁鱼 界:动物界 目:鲤形目 科:鲤科 亚科:鲴亚科 属:圆吻鲴属 分布区域: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 简介中文名:圆吻鲴 是否药用动物:是 是否经济动物:是 经济用途:食用。 是否中国特有种:是 生境: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 体型:体长约250mm。 食性:以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 繁殖:2龄鱼性腺开始成熟,4-8月繁殖。 形态特征体略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吻钝,向前突出。口极宽,横裂,下颌具锐利而发达的角质边缘。下咽齿2行。侧线鳞72~82。部圆,无腹棱。尾柄宽大,尾鳍中间截形,两边缘斜上翘,呈新月牙形。体被微黑色,腹侧淡白色,胸鳍黄棕色,其他各鳍色较淡。栖息于江、河的中下层,刮食石上着生藻类和植物碎片。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品种,在中国有二、三百年养殖历史,与家鱼混养可提高产量。 体稍侧扁、头呈锥形、眼小、侧位、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横裂、下颌有锐利而发达的角质边缘,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其长度短于头长,胸鳍不达腹鳍、臀鳍起点紧靠肛门,无腹棱。尾柄宽大,尾鳍分叉,两边缘斜上翘,呈新月牙形。侧线完全,背部体色微黑,腹部淡白色,体侧有10-11条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背、尾鳍青灰色,鳍缘灰黑,其他各鳍色较淡,呈淡桔黄色。 捕捉技巧圆吻鲴十分贪食。在天然水域中,主要刮食周丛生物、丝状硅蒸及蓝绿藻和细菌、动植物碎屑、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人工饲养时,喜食有机粪肥、米糠、麦麸之类。鱼苗阶段主食轮虫、原生动物和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 一 、专找石头堆钓。由于圆吻鲴是素食主义者,食物以水中的藻类为主,而水中有石块的地方往往有大量的石苔等,是圆吻鲴最爱的食物。所以,在垂钓时,只要找有石块的钓位下竿,必有好收获,水中石头越大,鱼也越大。曾在石塘水库一公路边的大石堆中,钓上3500克清一色的圆吻鲴。 二 、专找流水处钓。在池塘水库,由于风平浪静,水中溶氧不足,圆吻鲴往往喜欢在有水流动的涵洞口,大坝头聚集进食。因为这里溶氧丰富,筑坝用的大石块上藻类丰富,鱼儿比静水处要大要多。在流水处垂钓,不足的地方是,台钓竖漂不稳定,只能靠拉住风线来定位,或者只好改用七星漂了。 三 、专找新钓位钓。圆吻鲴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们一群群在水中生活,形成各自的“部落”,遇到外敌入侵,就会用铲形的圆吻争斗,将对方赶出领地。所以,每次垂钓最好去找一些没人钓过的新钓位。 养殖技术圆吻鲴它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中有机碎屑、藻类等为主食,也食配合饲料,不耐低氧,属广温性鱼类。在池塘、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可自然繁殖。属分批产卵的鱼类,卵呈粘性卵,其粘性比鲤、鲫鱼卵小,在一般产卵繁殖季节在4月-6月底。2001年在三明市水产良种繁育试验场共进行了4批人工繁殖,共生产圆吻鲴水花101万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成熟亲鱼的选择圆吻鲴二冬龄达性成熟,体重一般在250-400克,体长25-35厘米。在非生殖季节,雌雄不易鉴别,在繁殖季节,则容易鉴别。雄鱼一般个体较小,头部、鳃盖、胸鳍和鳞片上珠星较多,体表粗糙,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个体较大,体表光滑,腹部丰满突出,轮廓明显而柔软。在繁殖期间,我们从本场亲鱼池中选择了二龄以上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的亲鱼(体重250克-300克)进行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A、催产药物及剂量: 2001年4月14日、4月27日、5月1日-2日,分别进行四批圆吻鲴人工催产繁殖,使用催产激素为宁波第二激素生产的A型混合激素,B型混合激素和鱼用高效催产合剂I、II号。剂量通过配制控制为♀鱼每kg0.5ml、♀鱼每kg减半。 B、亲鱼晒背流水催产: 注射了催产药物的亲鱼,按雌雄比例1:1.5配组,放入用孔雀石绿溶液(1/10万)过毒的产卵池中,保持30cm水位,晒背,并在进水口绑上一块木板,使流水形成伞状刺激亲鱼产卵。 C、 布置鱼巢: 用经孔雀石绿溶液(1/20万)浸泡过的棕片,绑成一把把鱼巢用竹杆掉住(杆长4-5m,扎16-20把),置于水面下10-20cm,承接鱼卵。 圆吻鲴 D、注射时间、效应时间及注射方法: 催产注射时间一般掌握在中午12:00-15:00,效应时间11-12小时,产卵在次日0:00-5:00时。采用胸鳍基部45°角一次性注射。 微流水孵化A、孵化环道 采用7.1m2的圆型水泥池作为孵化环道,蓄水深1.1m,容积7.81m3,溢水口设有60目的聚乙烯筛绢滤水,环道底部设有出苗口。环道最高放卵密度为300-350万粒。 B、孵化 把附卵鱼巢从产卵池中轻轻取出,用1/20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移入孵化环道中孵化。环道孵化用水取之3亩面积的蓄水池。孵化前1天,应将蓄水池用0.5-1ppm晶体敌百虫(90%),全池泼洒一次,以杀灭水体虫的大型蚤类(剑水蚤等),利于孵化率的提高。孵化时间从放卵至出膜约为72小时(随水温的升高而时间缩短)。每天应注意观察环道的水质和水温变化情况,一发现出膜,应注意过滤筛绢和进水的流量。要经常洗刷筛绢,以防鱼卵缺氧。鱼卵全部出膜后就可移出鱼巢,开始投喂蛋黄,至鱼苗能平游,即可出苗。 商品鱼规格标准规定了圆吻鲴(Distoechodon tunmiyostris)的规格、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与贮存。标准适用于圆吻鲴活鱼、鲜(冻)鱼的品质要求与特征鉴别。 特征鉴别: 鱼体健康,游动活泼,不得有鱼病症状。鱼体具有本身固有色泽和光泽,体态均称,无畸形,鳞片均匀整齐,全鳞。 型式检验: 1)新建养殖场; 2)圆吻鲴养殖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3)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4)出厂(场)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5)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一次的周期性检验。 判定规则: 活、鲜品感官检验的所检项目应符合4.2条规定;结果的判定按SC/T 3016规定执行。如感官检验不符合要求或已腐败变质时,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品,不再进行安全卫生指标的检验和微生物学指标检验。安全卫生指标中各项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应符合标准要求,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不得复检。 形态测量: 1)全长指由吻端至尾鳍末端的水平直线长度; 2)体长指由吻端至尾鳍基底的水平直线长度; 3)吻长指由吻端至眼眶前的直线长度; 4)体高指由背鳍起点处至腹面的垂直高度; 5)头长指由吻端至鳃盖骨背后缘的直线长度; 6)尾柄长指由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底的两线之间的水平长度; 7)尾柄高指尾柄最低处的高度。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