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圆社
释义

圆社释义

圆社(圆社)

拼音:

yuán shè ㄧㄨㄢˊ ㄕㄜˋ

释义:

(1). 宋 代踢球的团体。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续集·文艺·圆社摸场》:“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毬,作家偏著所,圆社最风流。”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如今年老脚踜蹭,圆社无心驰骋。”

(2).指踢球人。《水浒传》第二回:“俺道是甚么高殿帅 ,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 。”《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西门庆﹞次教桂姐上来与两个圆社踢。”

圆社简介:

许多历史文献上都有“天下称圆社”的记载。由此看来,圆社是全国性的踢球组织。

蹴鞠发展到南宋时,踢球艺人有了专门的团体组织,称“圆社”又名“齐云社”,齐云者,形容球踢得高入云霄也。圆社是全国性的,各地都有,以临安(杭州)的圆社实力最雄厚,高俅即是圆社社员。圆社订有社规,规定参赛的人数、比赛规则等,参加圆社的人,要遵守社规,如不许做“人步拐、退步踏;人步肩、退步背”等危险动作。还规定“狂风起不踢,酒后不可踢”等。

许多城市都有圆社,一个人参加了圆社,就可以到处跑码头,圆社对他们进行技术考核,通过后即可以免费接待他们。圆社中的社员,论技术高低分等级,最高级称校尉,女子进入校尉级的,称女校尉。著名元曲家关汉卿就有两首《女校尉》散曲,描写女校尉的球技。到明朝时,为了提高女子蹴鞠的水平,开始从杂技行业中选拔蹴球伎。因为杂技演员身手更为敏捷灵活,所以,明代蹴球伎的能力明显超过前朝,如杂技女子彭云秀就是蹴鞠“明星”,名噪一时。

宋元时代的蹴鞠专业书籍多次提到圆社。据《蹴鞠谱》说,一个人参加了圆社组织,就可以五湖四海到处游逛了,因为许多地方都有圆社。圆社对他们进行技术考核,通过后即可接待。

从《蹴鞠谱》等书中还可以看出,宋代足球很重视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而且,人们已经认识到蹴鞠不只是可供娱乐,也有健身和培养思想品德的作用。

圆社记载:

据《蹴鞠谱》的记述,该球社在京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流传着“若论风流,无过圆社”,“人都道齐云一社,三锦独争先”。这些话都是对球社的反映和称誉。

参加球社的人,要遵守社规,如不许做“人步拐、退步踏;人步肩、退步背”等危险动作。还规定“狂风起不踢,酒后不可踢”等,提出了踢球时应注意运动卫生。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民间足球协会了。

民间足球组织的出现,更使这项运动趋于社会化。它从军队、宫廷的专业队,更进一步普及于民间。

到了元辽金时代,市民的蹴鞠活动亦很兴盛,而且还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元曲中就有很多描写当时市井闲人蹴鞠活动的情况,如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散曲中有两首《女校尉》套曲,校尉是圆社中艺人的最高等级,元代有了女校尉,“蹴鞠场上,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刻意”。“关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

女蹴鞠艺人表演在消闲娱乐中有重要地位,“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邓玉宾《仕女园社气球双关》更道:“似这般女校尉从来较少,随圆社常将蹴鞠抱抛,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等等。

这说明,元代市民的蹴鞠继宋之后仍非常普遍。9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的辽墓中,发现了当时蹴鞠活动的壁画,从画面的布局看,应是一般的“白打”踢法,说明在辽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中,蹴鞠活动也较为普及。

在古代蹴鞠的发展史上,唐宋时代的蹴鞠运动堪称中国古代蹴鞠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