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文彬 |
释义 | 革命烈士简介性 别:男民 族:汉族 籍 贯:上海市青浦县 出生年月:1901年 牺牲日期:1941年 早年求学原名袁文彬,曾用袁持中、袁志远等名,上海市青浦县练塘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1901年生,幼年家庭经济困难,依靠亲友维持生活。后来家庭由农村迁往青浦县练塘镇,寄居在高氏家中,生活依然清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读了几年书。后又去上海求学,但由于经济窘迫,不久便中途辍学。为了谋求生活,他先在上海宝龙医院(现为上海长征医院)当勤杂工,不久,升为看护(即护士)。由于他工作负责,又勤奋好学,态度谦和,博得许多病人的爱护和器重。医院中有个病人被他的刻苦好学、抱负不凡的精神所感动,主动资助他读书,不久,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医科。 五卅运动期间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帝国主义疯狂屠杀中国工人顾正红,激起了上海和全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爆发了气壮山河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袁文彬义愤填膺,投入了这场伟大斗争,领导同济大学学生罢课和游行示威。“五卅”运动以后,他虽然还有两年就要大学毕业,但毅然放弃学业,离开同济大学,投奔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进了黄埔军官学校。 北伐战争期间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这时,他已经靠拢共产党,接受党交给的任务。他随北伐军打到武汉,以后到了上海。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工人领袖和进步人士。袁文彬几经风险,后来在党的掩护下,化装离开上海到武汉工作。不久,汪精卫又公开叛变。因为袁文彬精通德文,于是化名袁持中重新回到上海,以当商务印书馆翻译为掩护,为我党工作。在此期间,他与上海进步的文化人士交往,曾翻译《战争》、《苏联妇女和儿童》等著作,为介绍苏联人民的革命情况,传播马列主义,做了有益的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袁文彬在上海四处奔走呼吁,宣传抗日。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淞沪,爆发了全面抗战。郭沫若同志组织战争服务团,他接受郭沫若的委托,担任战地服务团第一团团长。这一组织,名义上是陈诚委托郭沫若组织的,实际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它的成员是上海党组织派出的地下党员、革命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1937年9月,他率领全体团员在淞沪一线,进行战地抗日宣传、募捐和救护等服务工作。由于中国军队正面抵抗激烈,日本侵略军遂从金山卫登陆,迂回包围抗日军队,因此淞沪前线部队被迫后撤。于是袁文彬带领全团人员,从昆山辗转到镇江、南京、安庆一直到武汉。到武汉后,任武汉卫戍区司令部宣传大队副大队长。他想方设法对付国民党对爱国青年的引诱、排挤和打击,尽力把服务团中的共产党员、爱国青年输送到延安。 1938年3月,在共产党的建议下,国民党恢复了军委政治部,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他们邀请袁文彬参加“三厅”的工作。他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指示下,率领战地宣传队到浙江、皖南一带进行宣传活动。但因遭到当地顽固派的百般刁难,无法继续进行抗日宣传,遂于1938年冬,带领一批青年,冲破重重障碍到达延安,被安排在中央翻译局。 1939年冬,他跟着周恩来离开延安到重庆工作。1940年夏,他按照党的指示,又离开重庆,随袁国平等人到新四军军部工作。是年冬,他从大江之南,来到苏北盐阜做开辟新区的工作。这时,他将原名袁文彬改为方强,带了一批民运工作队,到盐城二区伍佑东部的斗龙港北岸开展工作。他深入群众,广泛宣传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发动贫苦农民进行“二五”减租斗争,还建立人民武装,组织人民打日寇、锄汉奸。他日日夜夜和贫苦农民生活在一起,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地奔走工作。不久,盐东行署成立。方强担任行署主任。 牺牲1941年夏,日寇对苏北盐阜地区疯狂“扫荡”。为了便于领导,坚持敌后斗争,上级决定将老盐城县划为盐城、盐东、建阳三个县,他担任盐东县县长。10月间,正是盐东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的前夕,为了深入动员各界人士团结抗日,方强带领四个搞民运的同志来到大佑公司(现射阳县黄尖乡指南大队附近)。当天深夜,日伪军突然袭击,包围了大佑公司。他立即组织隐蔽和突围。民运队队员张琼英首先被捕,方强同志在突围中也被捕。为了掩护方强,张琼英假称是他的家眷,方强自称是木业商人。伪军认为他们是有钱人,于是把张琼英释放回去筹款赎人。他被押到南洋岸、盐城,后又转到伍佑,虽几经严刑审讯,但他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党组织获悉方强被捕,积极组织营救。可是,在即将获释时,被一个叫柏存香的汉奸所指认,当夜就被敌人杀害,将他秘密活埋。 评价方强同志牺牲的消息传开以后,盐阜区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无不悲痛万分。周恩来后来听说袁文彬在苏北牺牲,十分沉痛地说:“袁文彬是个人才呀!”郭沫若对袁文彬的牺牲,更是悲痛异常,他在《洪波曲》一书中这样写着:“团长袁文彬,后来在苏北被反动派处死了,连尸首都不知所在。”他在上海几次对方强的夫人周淑珍说:“文彬和我是好朋友。”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后将方强生前战斗工作的盐东县斗龙区命名为“方强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又以烈士英名命名为“方强公社”(现为方强乡)和“国营方强农场”。 1953年,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多方查访,终于在伍佑中学校门前找到烈士遇难的确切地点,挖到了烈士遗骸,在洁白的胫骨上仍然挂着一副沉重的铁镣。烈士遗骨被运到上海,先葬于万国公墓,后迁葬于龙华烈士公墓,并树碑纪念。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袁文彬,1968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1984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参加鲁迅美院依维尔油画材料技法研究班,1994-1996进修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八届油画助教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麦当劳》获“鲁艺杯”全国高校教师作品展“金奖”,2001年受德国艺术基金会邀请前往德国艺术考察。2004年调入天津美院油画系,现任天津美院油画系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色彩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