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永井 |
释义 | 概况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盐矿区元永井,坐落于禄丰县舍资镇两山夹峙、幽静偏远的深山沟中,其地形地貌一言以蔽之,“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古代因猿猴聚居而叫“猴子箐”。明洪武年(公元1368—1398年)间,当地人因见群猴舔地而发现有盐,并开凿盐井,又叫“猴井”。万历年间开凿了较大规模的盐井——“元兴井”和“永济井”,后两井定名“元永井”至今。 元永井盐的发现与开采,使得原来箐深林密,人迹罕至,猿猴聚居的深山沟逐渐熙攘起来。有资金的人来此开井煎盐发财,穷苦人来此帮工度日,商人来此开铺,官府来此设盐司征。明末清初的元永井,盐灶、商铺、马店众相林立,狭窄的山沟街市汇聚两万余人,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热闹非凡,铃响叮铛,马帮不绝,情景蔚为壮观。1936年红军过云南时,攻下元永井进行扩红筹饷。 元永井四周山脉蜿蜒起伏,绵亘不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随着盐井的兴盛,盐运驿道和人马道也在不断延伸,所产食盐经南方丝绸古道——滇洱道,人背马驮运销全省。百年沧桑岁月,显示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元永井,正向人们展示出绚丽独特、引人入胜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向人们讲述着那遥远的故事。 景点灵鹫山位于元永井东南,海拔约2207米,山高林深,在茂密的林海中有近千座古今墓冢、1座高13米清代文笔塔、2棵高大的民国三斗围杆、4个清代寺庙遗址、1个烧香坛遗址、1眼珍珠塘泉水和15座少见的古墓塔。 清康熙年间,灵鹫山建有福国寺,后又建有水月庵、清凉寺和会官寺在其山坳中,三寺一庵相距最远不超过800米,分布在山间平缓坡地上,15座墓塔分别围绕三寺一庵而建,塔林为清中、晚期而建,主体建筑在文革期间遭毁坏,今可见遗址。 文笔塔为正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石结构塔,建于清光绪年间,197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鹫山塔林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大发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