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和郡县志 |
释义 | 《元和郡县志》,四十卷,唐李吉甫撰。原名《元和郡县图志》,自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称今名《元和郡县志》。其间亦有“固虽亡,仍题《元和郡县图志》,以从其朔”者。此外,犹有作《元和郡国志》者。该书凡四十卷,另总目和目录各一卷。宋代以来,《元和志》已有残缺,今本缺十九、二十、二三、二四、三五、三六共六卷。另外,卷十八缺后半,卷二五也有缺页,残缺情况和《四库提要》所说不尽相同。 基本信息作者简介李吉甫,字宏宪,(758~814) 唐宪宗时宰相,地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字弘宪。赵郡(今河北赞皇县)人。历任刺史﹑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平章事等官职。他著述丰民可考考如讲六典诺职的《百司举要》一卷,缀录两汉、魏、晋、周、隋坟典记其成败得失的《六代略》三十卷,记户赋兵籍的《元和国计簿》十卷,以及辑录天下藩镇险易故事、十道郡县建制的《十道图》十卷、《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等。惟传世者仅是书一种。 编纂体例是书编纂凡两方式:首两卷为目录,演录体,正文四十卷,就唐韧全国一级行政区划的十落结合安史之乱后形成的一纹行政兼军容区划的四十七镇(节度使)为纲,以下每府、州首记治城、地方等级、户数、乡数、沿革、昭域、八到、员赋,次分县记等级、沿革、山川、古迹、道里、关塞等。十道顺序为: 卷一——卷四 关内道 以居函谷关之内得名。当今陕西终南山以北,宁夏东南境。治京兆,今西安。 卷五——卷十一 河南道以居黄河之甫得名。当今河南、微淮河心。治河而今洛阳。 卷十二——卷十五 河东道 以居黄河之东得名。当今山西省。治河中,今山西永济。 卷十六——卷十九 河北道 以居黄河北得名。当今河北、山东及河南黄河以北,治院州,今河北大名东。 卷二十——卷二三 山南道 以居华山、终南山之南得名。当今湖北大江以北汉水以西,陕西终南山以南,河南北岭以西,四川剑阁以东大江以北。治襄州,今湖北襄樊。 卷二四——淮南道 以居淮河之南得名。当今湖北大江山北汉水以东、安徽江北淮南。治扬州,今江苏江都。 卷二五——卷三十 江南道 以居长江之南得名。 史料价值其一,作者久为唐相,国家典籍文献,地方文族案抿尽得寓日,是以此书内容丰富精核,从而见重于历代学界,经受时代沧桑磨难,终于流传下来。是书主旨在记固化疆域政却不限唐代,往往上溯到因素两汉特别是所记东晋南北朗时期的地理资料最为珍贵。正如清孙星衍所说:“挚虞、防澄、任明、顾吁王之书,先后散失,《水经注》止记川流经过其丁郡县故迹,不能备裁。唐魏王泰所撰《括地志》,其快仅见于唐、末传注,全书久亡,今惟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独存。志载州郡都城山川家基,皆本古书,合于经论无不根之混,谈一代之织制。士今地坦书,赖有此以笺经注史……无此书而地理之学几绝矣。”张驹贤则说: “微地理恭《汉志》后必以此书为会归。”这些评价都很有道理。我们该此书时,可以明显地感驮它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汉志》至两《盾志》间几个世纪沿革地理的连续性。 其二,是书体例相当完整地承受了《汉志》以来正史地理志以一朝疆域为范围,以州郡为纲县为目,记建置沿或系以户口、山川、城邑、关塞、亭障、古迹、物产等,以及六朝图文相辅而行的固经体影响;又开创了府(州)境、八到、贡赋等项,又为后此诸史地理志、地理总志和州县方志之滥筋.其直接影响远及清末民初。《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八说, “舆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考,率散快无存。其传于今者,依此书为最备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今入王文楚、邹玉鳞氏尝著文,称是书还圾可宝贵地记载了有唐一代全国川流湖荡的分布情况;物产、工矿、水利设施分布情况;盛唐开元年间和晚唐元和年间两个时代的人口分布情况。 其三,作者身为唐相,其全部著述《六代略》、《同计簿》、《百司举要》和此书,全属政治家安上之书,非一般封建文人之著。作者在是书原序里说, “以为成当今之氮树将来之势,则莫若版图地理之为切也。所以前上《元和闽商》,审户口之车祸,续撰《元和郡县囤态》,辨州域之嘿理。时获省阅,或稗聪明,岂欲希9P侯之规倪庶乎尽朱赖之条奏。……此微臣之所以精研,圣后之所宜周览也。”可见作者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盖在经世致用。张驹贤也说这书“辅治经国之书也。……稽户口,列垦田,辨方舆,详员赋。以及山川关隘,兵马盐冶,仓应桥道,河渠获泽之属,无不悉关乎经画。按书而核,道里之远近,地形之形便,牛齿之众寡物力之盈电皆级列于几案之间”。总之,作者进书,旨在向庸朝最高统治者晓以天下地理形执州县攻守利害,钱粮所出,丁壮所公以至提醒朝廷削抑藩镇集权中央等等。后有宪宗元和中此李吉甫的进书当是起了作用的。其四,是书行文不枝不蔓做得是突出的,惟多失于不载书传出处,难于权衡原始资料之价值。同时,亦难免如孙屋衍所指出的“间有异说及疏漏之条”。此自属个人撰述,修此总志更不当苛求于古人者。 《四库提要》卷六八说:“舆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所言确是事实。 本书特点自班固《汉书·地理志》以来,历代史书地志通例每朝只记一个户口数字,《旧唐志》记“旧领户”与“天宝领户”己具别致,《元和志》分别在诸郡记开元和元和时二个户口数,参照互读,对了解唐代前后户口的变动和社会状况很有用处。书中除记载物产外,设有贡赋一项,由此得以考见全国各地物产的分布情况。它所记载的州郡县建置沿革、户口数、山川位置、重要关、亭、寨、障和祠庙等,比两唐志详细得多。并且,它是首次创设每州州境的“四至”及“八到”,对了解各地的面积和当地交通状况,都有重要意义。 四库提要《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唐李吉甫撰。吉甫字宏宪,赵州人。御史大夫栖筠之子,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谥忠懿。事迹具《唐书》本传。是书据宋洪迈跋,称为元和八年所上,然书中更置“宥州”一条,乃在元和九年,盖其事为吉甫所经画,故书成之后,又自续入之也。前有吉甫原序,称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四十七镇,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於叙事之前。并目录两卷,共成四十二卷,故名曰《元和郡县图志》。后有淳熙二年程大昌跋,称图至今已亡,独志存焉,故《书录解题》惟称《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此本又阙第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六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则阙其半,二十五卷亦阙二页,又非宋本之旧矣。篇目断续,颇难寻检。考《水经注》本四十卷,至宋代佚其五卷,故水名阙二十有一。南宋刊版,仍均配为四十卷,使相联属。今用其例,亦重编为四十卷,以便循览。仍注其所阙於卷中,以存旧第。其书《唐志》作五十四卷,证以吉甫之原序,盖志之误。又按《唐六典》及新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初,分天下为十道,一关内道,二河南道,三河东道,四河北道,五山南道,六陇右道,七淮南道,八江南道,九剑南道,十岭南道。此书移陇右为第十,殆以中叶后陷没吐蕃,故退以为殿。至淮南一道,在今本阙卷之中。以《唐志》淮南道所属诸州考之,今本河南道内有所属申、光二州列蔡州之后,江南道内有所属之蕲、黄、安三州列鄂、沔二州之后,似乎传写之错简。然考《唐书·方镇表》,大历十四年,淮西节度使复治蔡州,寻更号申光蔡节度使。又永泰元年,蕲、黄二州隶鄂岳节度,升鄂州都团练使为观察使,增领岳、蕲、黄三州。元和元年,升鄂州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增领安、黄二州。则申州、光州尝由淮南道割隶河南道,蕲州、安州、黄州亦尝由淮南道割隶江南道。《唐志》偶失移并,非今本错乱也。《舆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於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今录以冠地理总志之首,著诸家祖述之所自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