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渊子崖村 |
释义 | 1 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渊子崖村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县城西15公里处,属板泉镇,在板泉镇驻地后西村北4公里处。村庄北邻南彭岭村,南与刘家官庄村接壤,西与楼里村交界,东与大韩岭相连。据资料显示,该村有人口3230人,耕地3940余亩。 ◎ 简介据《林氏续立石谱碑》记载:“大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自新泰来复业,复迁兰邑东乡渊子崖村。”因村坐落在一深渊近处故名渊子崖。 ◎ 历史抗战期间,渊子崖村群众,坚决抵制日伪军敲诈掠夺。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的伪军约156人包围渊子崖,被自卫队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时许,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渊子崖,自卫队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拼死抵抗,直到太阳偏西敌军才拥进围子,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傍晚,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一个连及县、区武装赶来支援渊子崖,敌人被迫撤退。此战役中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当时的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其事迹载入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1995年被拍成电视片在中央台播放。 2 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渊子崖村渊子崖村位于山东省南部,南临碧波荡漾的鲁南明珠—微山湖,北依儒家文化之源—孔孟之乡。此系溪仲之封地,田文之故里,古薛之故国。 此村的历史属地因夏禹的车正溪仲照车有功被封于薛,因而夏商周春秋属薛国。薛国遗址在村北十里,现还存有老城墙遗址。当地有谚语:扒了薛城里,盖起兖州府。战国属舒州后来又叫徐州。公元前254年属于楚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置薛郡。西汉时期,属鲁国。东汉时期,属东海郡。三国时期属魏。两晋时期属鲁郡的薛县。南北朝时期属鲁郡。55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天宝元年属蕃县。隋朝改为滕县。唐朝属河南道滕县,称东坝村。宋、金、元朝属滕县。明朝属济宁府滕县。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属兖州府滕县,称六姓村(孙、刘、高、姜、李、张),后改称为渊子崖村。清朝属兖州府滕县。中华民国时期沿袭清代区划。1949年解放后属临城县七区(张汪区:李桥乡,陈堂乡,杨桥乡,宋村乡,邓寨乡,张汪乡,薛城乡,五所楼乡,李固堆乡,翁楼乡)邓寨乡。1956年属滕县薛城区(官桥,柴胡店,张汪,区驻地在黄殿岗)张汪乡。1957年属临城办事处(辖临城镇、沙沟、金河、兴仁、常庄、西仓、柴胡店、龙山、张汪、微山北的殷庄)。1958年属滕县前进人民公社。1959年9月改为张汪人民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为乡,同年11月改为镇。现为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渊子崖村。 此村现北距滕州县城30公里,西南距微山县城5公里,东南距薛城县城10公里。东与五所楼村、东邵桥村接壤,南和柴楼村、邓寨村隔地相望,西与段楼村为邻,北与辛庄村、陶庄村、徐集村田畴相连。现有人口1600多人。村庄南北宽近两华里,东西长约三华里。村东有一条小河,向南直通微山湖。村南有一条深约6米宽约100多米的薛河故道。村西有一条南北公路横跨在薛河之上。现在沥青公路已经通到村内,公共汽车通达村前,交通十分便利。 此地气候特点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八百毫米左右。年均气温在十四度以上,具有年温度高、雨量充沛等特点。属冲积型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源充足,风景如画,几乎适宜亚热带、温带所有植物的生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