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释义

本书重点介绍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受弯构件、单层单跨框架和大跨托柱叠层转换结构等几类模型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分析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等相关建议。书中试验研究内容翔实,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都附有计算实例,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本书可供土木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娄宇傅传国

ISBN:10位[7030195779]13位[978703019577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

定价:¥40.00元

内容提要

针对作者近年来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新型组合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本书重点介绍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受弯构件、单层单跨框架和大跨托柱叠层转换结构等几类模型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分析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等相关建议。书中试验研究内容翔实,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都附有计算实例,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可供土木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傅传国,1963年7月生,东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第十届青联委员,山东建筑大学首批教学名师,现任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现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混凝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建设厅高层超限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山东省建筑用钢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减灾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在《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特种结构》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承担了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纵向科研课题,有5项科研成果荣获省级和厅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有2项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荣获山东省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1项荣获山东省城乡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主持的“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教研成果荣获2005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和建设部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多项纵向科研课题。

目录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正朝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相应的结构形式进而变得复杂多样;大跨度、重载结构的不断涌现,对结构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堪称是对混凝土结构的一次技术革命。当今的预应力混凝土是用高强度钢材和较高强度的混凝土经先进的生产工艺制作的、用现代设计概念和方法设计的高效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的使用阶段性能(如控制裂缝开展和消除结构挠度等),提高受剪承载力和疲劳强度,改善卸载后的恢复力性能,充分地利用高强度的钢材,有效地调整结构的内力等。当今,预应力技术在传统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已迅速扩大到居住建筑、大跨与重载结构、大空间公共建筑、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地下结构、海洋结构及道路桥梁结构等领域。预应力的概念和技术已成为新型结构体系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在混凝土构件中配置型钢,同时也配有少量构造和受力钢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对于同等截面而言,型钢混凝土结构比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显著提高,尤其适合应用于大跨、重载及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另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还具有十分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因而特别适用于地震区。相比钢结构建筑而言,型钢混凝土结构可大量节省钢材,降低造价,弥补了钢结构建筑防腐、防锈、防火性能差和维护费用高的弱点。因而,在当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及大跨、重载结构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工程结构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热点领域。

但是,随着跨度的增加或荷载的加大(如重载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限制(如裂缝控制条件)条件往往会影响型钢混凝土结构上述优越性的发挥,而预应力技术则可以实现对构件拉应力区的应力控制,从而显著改善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为此,若将预应力和型钢混凝土技术结合起来,所形成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新体系将具有预应力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这种组合结构可利用型钢混凝土技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利用预应力技术改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如裂缝控制、变形控制等),进而形成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体系,从而可为组合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结构体系的创新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多年来,基于上述概念和思想,作者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这种新型组合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就该体系的结构性能、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等进行了相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与技术建议,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书着重介绍了作者多年来在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实例,旨在将相应研究成果及时与相关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共享,从而能为推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这一新技术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研究工作中作者得到了吕志涛院士、蒋永生教授的热心指导,东南大学梁书亭教授、陈忠范教授和戴国亮副教授对试验研究工作给予了积极帮助和支持,研究生李玉莹、孙晓波、徐杰、赵国栋、杨昊、王怀阔、张鸣、王兰芹等对试验研究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博士生李玉莹还参与了本书的部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作者水平有限,所以本书所述内容难免有欠缺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绪论

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

1.2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

1.3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及其发展前景

第二章改进综合内力法计算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综合内力、主内力和次内力的概念

2.2当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改进综合内力法

2.4结语

第三章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计算

3.1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2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

3.3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计算

3.4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3.5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刚度

3.6算例

3.7结语

第四章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试验研究

4.1引言

4.2试件设计

4.3试验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4.4试验加载方案及步骤

4.5试验现象描述

4.6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

4.7结语

第五章预应力和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与抗震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5.1试件设计与制作

5.2测点布置

5.3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5.4试验过程与现象描述

5.5试验现象分析

5.6结语

第六章预应力和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理论分析

6.1梁柱恢复力模型

6.2恢复力曲线模型特征参数

6.3预应力与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分析

6.4结语

第七章型钢混凝土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模型受力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7.1引言

7.2试验概况

7.3试验结果及分析

7.4结语

第八章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模型竖向加载及拟动力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1引言

8.2试验概况

8.3试验结果及分析

8.4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

8.5结语

第九章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体系的力学特点及工程应用

9.1引言

9.2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不同结构布置方案的受力特点分析

9.3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预应力施加及预应力筋布置方案的分析与讨论

9.4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中梁的有效翼缘宽度分析

9.5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整体弯曲对现浇混凝土楼盖受力的影响分析

第十章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现场实测

10.1引言

10.2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

10.3监测过程及结果

10.4结语

第十一章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相关技术及设计建议

11.1引言

11.2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议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