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杭州师范大学
释义

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杭州市,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是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中文名:杭州师范大学

外文名: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杭州师大 杭师大

校训:勤慎诚恕 博雅精进

创办时间:1978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叶高翔

知名校友:郭羽 ;王伟勇;马云;胡雁;吕薇

所属地区:中国 浙江

硕士点:103个

院士:9人

教师人数:1661人(2011)

学生人数:22698人(2011)

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余杭、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占地面积近1400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规划中的仓前新校区占地3250亩,湘湖校区占地558亩。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7亿元,图书馆藏书260万册。 经过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拥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学科涉及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概况

1905年由浙江巡抚奏请清廷,希望建立以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为目的的全浙师范学堂。1908年5月14日,学校正式开学,校名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将于浙江贡院旧址,校园面积约140亩。1909年夏,沈钧儒先生任学堂监督。他办学有两个原则:学堂的一切收支完全公开;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

学堂分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态度严肃。

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堂还创立了校歌,歌词“功如忠孝,学似文成,自古名贤数浙人……”歌词豪迈而富有身后的人文气息,表现了学校初创时期师生对教育前景的信心和期待。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所开设的课程多设计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标志着浙江教育跨入了新的时代。

1912年,应民国政府教育部将学堂改为学校的要求,学堂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经亨颐任校长。此后,学校创建了《白阳》、《浙江新潮》等刊物,并建立起了乐石社、湖畔诗社、明远学社等各种社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在经亨颐校长的倡导下,以李叔同、姜丹书等为代表的早期艺术教师,大胆创新,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也为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13年,学校停办优级师范,将普通科优级师范的部分师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并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是办学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办学成就中有诸多全国或全省之最,如浙江最早的美术展览,浙江最早的音乐会等。

经亨颐校长通过校务会议定下了“勤,慎,诚,恕”四字校训,注重人格教育,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并提出“与时俱进”的口号,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即今杭师大的校歌,由夏丏尊作词,李叔同作曲,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人格教育内涵。

五四运动后,在经亨颐校长的鼓励和支持下,学校很快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观念,办学方式开放民主,学校聘请的刘大白,陈望道,李次九三位具有新思想的老师与夏丏尊老师共同主持新文化运动,称作学校里的“四大金刚”。

1923年,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学校实行中、师合校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合校,两校合称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设中学部和师范部,校长何炳松。

1929年,浙江省立第一中学高、初中分办,高中部分改称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

1931年,浙江省议会通过方案,决定在杭州孔庙筹办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恢复独立建制,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的师生也一并加入。

1932年至1936年,学校成立或接手了许多附属小学和辅导区,进行辅导工作,为杭州市的小学输送了众多合格的教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内迁建德、丽水。1938年上半年省教育厅将省立杭州师范学校与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等其他中学在丽水成立了临时联合中学,分设初中、高中、师范部。

1939年7月,省立临时联合中学三部分独立,师范部改称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校址仍在丽水。

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杭州,恢复原校名——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学校迁回杭州后,订定了处理校务的六项基本原则:礼遇、民主、和谐、自动、力行、推广。

学校同时也添置了许多教务设施,比如添置图书,注意专业训练,加强学科训练等等。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训导措施,注重人格感化,实施爱的教育,培育民主精神,培育负责、建设、力行精神,加强课外活动,注重生产劳动训练。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开始了解放后的办学历程。

1951年4月,省教育厅将学校归于杭州市人民政府领导,将“省立”改为“浙江省”,至此,该校更名为浙江省杭州师范学校。,该年11月,学校与萧山、金华、湖州等四所师范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师范学校。

1951年学校改行校长制,设校长副校长各一人,在其他组织机构系统均作了调整。

1953年9月,根据省培养幼稚教师的迫切需求,将该校的幼稚师范科划出,成立单独建制的浙江省杭州幼儿师范学校。

1956年,学校工作计划指出,该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中等文化水平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与工农相结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小学教师”。50年代,由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下放到浙江省办学,选中了杭州师范学校的校园,经协调后,杭州师范学校于1954年择址文二街,1956年迁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改进教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类课程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1958年10月,浙江省委批准创办于1956年的杭州市第一所市属学校——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招收培养本科生,即今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市政府为弥补师资培养的空缺,再建了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杭州师范学校内办学。

文革开始后,杭州师范学校受到很大冲击,停止招收师范生,1970年又改办为杭州第十三中学,招收初中学生。

在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经历了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学校中学部—杭州第十三中学—杭州师范学校的过程,办学地位也经历了培养小学教师,培养初高中学生,培养初中教师的变迁。1973年,学校恢复招收师范生,1977年学校通过高考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初中教师。

1977年至1998年,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了“艰苦筹建”、“开创新局面”、“争创一流”的三个阶段。

1977年,杭州市委为了适应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决定在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杭州师范学院。

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杭州师范学院,并另建了杭州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小学教师。

1980年到1984年,学院的教学计划逐渐趋于稳定,提出了“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教育目标。在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1984年8月,学校党委在天目山召开改革讨论会议,提出了12个方面的改革意见,标志着我校筹建工作基本完成,进入加强改革,开创新局面的阶段。1985年,由于全面实行教育改革,学校各专业课程设置发生较大变化,学院对培养目标和要求等作了新的表述,并开展了思想教育和办学方向大讨论的活动。

1991年,在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黄书孟院长代表党委首次提出创建一流师院的目标,标志着我校进入争创一流师院的新阶段。

1994年学校开展了争创全国一流师院大讨论活动,并制定了《杭州师范学院争创全国一流师院的规划》,进一步规划了学校发展蓝图。

1996年10月,林正范任学院院长,提出“继续坚持争创全国一流师院目标,大力充实师院内涵”的办学理念。

直至1998年浙江省政府正式同意筹建综合性大学前,学校基本围绕争创一流师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建院后,为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德育为先,重视人文与艺术教育,开创了国内外交流办学的局面。

1998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核正式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新增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批准课程与教学论、音乐学和基础数学三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该时期,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学校建立了党员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与双代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团委建议等制度。

1990年开始,院党委在全院党员中开展了“双争双平”的活动,将其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并通过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送温暖等活动,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1978年建院后,学校加强教学投入、严格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围绕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从专业设置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院通过重视思想教育政治工作,培养大学生既成人又成才的,思想统一,责任明确,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党教育,涌现了一批品德高尚,学业优秀的好学生。

学院还十分重视学生工作,首次成立了由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总务处,财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效。

学院通过嘉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开展节日纪念活动,开展座谈会报告会等活动,使学生确立远大理想,明确浙江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

进入80年代中期后,学院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8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年份。

1998年至2008年学校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发展,成就了该校发展历史上的“黄金十年”。该校始终把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作为办学目标,围绕建设一所名副其实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这十年大致可分为四阶段:继续充实内涵,争创一流师院;搭好大学框架;更名大学,树立新形象;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

这十年,学校办学思想与发展战略经历了“大力充实内涵,三步走发展战略,尊师爱生崇术重教,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四个方面。

1998年,浙江省政府同意以杭州师范学院,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为基础筹建钱江大学,标志着学校建设综合性大学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1998年学校获得了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9年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将杭州师范学院、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校合并筹建杭州师范大学。

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创办了钱江学院,成为推进学校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此期间,学校的非师范专业迅速增加,从1998年的8个增加到2000年的20余个,非师范专业招生量也迅速超过了师范专业招生量。

2000年9月,杭州市政府将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校并入我校。

2000后,杭州工艺美术学校,杭州市法律学校和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相继并入杭州师范学院。

2003、2005、2006年学校三次申请更名大学,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考察。

2007年3月,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全票通过,教育部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2007年,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新目标。

十年发展,学校大规模建设校园:第一阶段重点建设文一路校区,第二阶段重点建设下沙新校园。

新时期学校的办学精神:以“教育救国,师范兴国”为己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追求,以“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为目标。

学校的办学特点: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选聘优质师资,注重人文艺术教育。

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成人学历高等教育、岗位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共同发展的体系。

近年来,学校积极寻求与国间开展人才培养的合作,取得了较多成果。与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各个国家的大学举办了各类教育项目和留学生教育基点。

1998年到2008年,学校通过科研制度的确立、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科研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关院校

1923年的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在1931年恢复建制的杭州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关系渊源。

1978年至1999年位于杭州长桥的杭州师范学校,是在国内有很大影响的省示范性师范学校。

具有48年办学历史的杭州教育学院,在办学期间为杭州市的各类教师学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是杭州中学师资培训的重要基地。

具有40年办学历史的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创建于1960年,伴随着杭州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是培养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

具有16年办学历史的杭州市法律学校,在杭州市司法局领导下,坚守法学教育领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人才,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22年办学历史的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当时杭州市和浙江省唯一的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校以来,为全省各级医药卫生单位输送了3000多名毕业生。

2000年并入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杭州卫生学校(办学10年)和杭州护士学校(办学46年),是浙江省唯一一所独立的、培养正规护理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

杭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杭州师范学校可以追溯到建于1908年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00年以来,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相继并入,组建新的杭州师范学院。2007年3月,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200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学科建设

学校现设有经亨颐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杭州国际动漫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和社会科学基础部、基础医学部等2个基础教学部,另办有独立学院钱江学院。

学校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教育,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校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学校下设2个学部、19个学院和2个基础教学部,并举办了国有民办独立学院——钱江学院。学校拥有57个本科专业,10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教育领导学硕士项目。有1个省“重中之重”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基地,1个浙江省领雁工程培训基地;5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811人,其中专任教师1661人,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占52.08%,具有博士学位的528人,共享院士9名。还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国家、省、市各类人才近300人。

科研实力

学校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平台,拥有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

学校出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杭州师范大学报》《美育学刊》等报刊,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是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入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并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8年,《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教学特色和措施

(1)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特色是:“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在2007年4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学校不断调整课程结构,重视师范生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强化现代教育技能的训练;积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重视非师范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专业布局。

(2)实行厚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对于具有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按“1.5+2.5”的模式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充分利用多学科优势,注重人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培养方案的公共选修课模块中,开设了基础素质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三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爱好进行选择。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采用获得II类学分的办法,通过实验室开放、学科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得以实施。

杭州师范大学

(3)现在杭州师范大学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并在不断完善中,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应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加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互动。目前与学分制教学管理配套的制度有:①校内转专业制度,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想换一个专业学习,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通过接受学院的考核,转入自己喜爱的专业学习,比例高于10%。②弹性学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安排和学习的进程,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提前一年或推迟两年完成学业。③修读辅修系列课程、辅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课程制度,学生学有余力,在保证完成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修读辅修系列课程或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课程,完成学习后由学校发给相应的证书。④课程重修制度,学生对自己课程考试所获学分不满意的,可以申请课程重修,直到获得自己满意的学分。

录取规则

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招办)监督”体制,按考生德智体三方面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 “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的,学校及有关专业均不予录取;考虑到就业情况,建议肝炎病原携带者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阳性者不宜报考医学类专业;男生身高低于160厘米,女生身高低于150厘米不宜报考师范类专业。 便于组织公共外语教学,外语要求为英语。

单科成绩要求: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艺术体育类为60分(含)以上(体育特招考生、音乐表演、舞蹈学英语成绩作参考),普通文理科为70分(含)以上,英语、日语专业为115分(含)以上,对外汉语专业为100分(含)以上。美术类专业语文成绩原则要求在70分(含)以上。音乐学、艺术教育专业非浙江省考生语文成绩原则要求在80分(含)以上。

护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不招无志愿男生,其余专业男女不限。

调档比例:浙江省文理科专业按1∶1.03的比例调档,艺体类专业按1:1的比例调档,其他省市按1∶1.2的比例调档。

杭州师范大学

新生录取采用计算机二次投档。

(一)按专业级差方式投档,第一、二专业志愿级差分为3分,第二、三专业志愿级差分为2分,以后专业志愿为并列志愿,级差为0分。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在全面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按分数高低排序的原则排列进档考生,首先考察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如其第一专业志愿未满额则将该考生录取为该专业,并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专业志愿已经满额,则将该考生考分减去相应级差分并将其下一志愿转为第一志愿插入考生队列,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后再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以此类推,直至考生专业志愿均处理完毕。若这时还有未满专业,学校允许专业调剂。如果考生服从调剂,则按分数高低排序的原则,将其随机调剂到未满专业中。如果不服从调剂,则该考生被退档。

(二)排序中总分相同的,遵照德、智、体全面衡量原则择优录取。

院校一志愿或平行志愿投档后,若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先行锁定院校一志愿或平行志愿录取结果。对杭州师范大学其他志愿或征求平行志愿考生,录取时根据学校上一志愿或上一轮平行志愿录取后各专业招生计划余额情况,进行计算机二次投档,录取原则同第十七条。

专业加试要求:

(一)音乐类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专业的浙江省籍考生在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50%和文化成绩的5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报考我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浙江籍考生还必须获得我校艺术教育专业加试合格证);舞蹈学(师范)专业、舞蹈学(非师范)专业的浙江籍考生在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60%和文化成绩的4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音乐学、音乐表演、艺术教育、舞蹈学(师范)专业、舞蹈学(非师范)专业的省外考生在专业、文化都合格的前提下,以专业分由高到低排序。

(二)美术类专业:在专业、文化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50%和文化成绩的5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报考绘画(中国画花鸟、书法方向)专业的浙江籍考生还必须获得我校中国画花鸟、书法方向专业加试合格证】。

(三)体育类专业:在专业、文化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50%和文化成绩的5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的规定加分提档、录取。

武术、游泳、网球、乒乓球、田径、篮球项目的浙江省文理科体育特长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资格的考生】,进档后按第一专业志愿录取。

对外交流

学校已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合办一所孔子学院,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此外,学校还承担了国家汉办汉语教师的部分外派任务,承办海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业务。

发展目标

秉承近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弘扬“忠诚、勤奋、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目前学校正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朝着建设一所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奖学金

(一)优秀学生奖学金

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评定比例和奖金额为: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比例为5%,每人每学年2000元;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比例为10%,每人每学年1000元;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比例为10%,每人每学年600元。

各等级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具体获奖标准如下:

1.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素质综合测评成绩和智育测评成绩(各科合格)分别列班级学生数前10%、15%。

2.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素质综合测评成绩和智育测评成绩(各科合格)均列班级学生数前20%。

3.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素质综合测评成绩和智育测评成绩(各科合格)均列班级学生数前35%。

(二)师范生专业奖学金

师范生专业奖学金是国家为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设立的。师范生专业奖学金分为四个等级,评定比例和奖金额为:

一等奖比例为5%,每人每学年1500元;

二等奖比例为15%,每人每学年900元;

三等奖比例为30%,每人每学年440元;

师范生专业奖学金普通奖,每人每学年200元。

师范类新生进校第一学期每生均按师范生专业奖学金三等奖奖金额发放。

各等级师范生专业奖学金的具体获奖条件如下:

1.师范生专业奖学金一等奖

素质综合测评列班级排名前10%,智育测评成绩必须在各科合格的基础上列本班级排名前15%。

2.师范生专业奖学金二等奖

素质综合测评列班级排名前30%,智育测评成绩必须在各科合格的基础上列本班级排名前30%。

3.师范生专业奖学金三等奖

素质综合测评列班级排名前60%,不合格课程不超过一门。第四学年初评奖时,英语、计算机、普通话须达到学校规定的等级或合格要求。

杭州师范大学

4.师范生专业奖学金普通奖

不合格课程不超过两门的同学均享受师范生专业奖学金普通奖。

(三)单项奖

1.学习优秀奖——学习成绩列班级前15%,德育测评列班级前50%,体育合格。

2.科研创新奖——参加校级学术论文报告会、有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其它科研成果获奖者;参加全省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脑设计、美术创作等竞赛获奖者;在校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的。

3.学习进步奖——学习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比前一学期的名次提高了40%以上的。

4.道德风尚奖——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德修养,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投身于校园文明建设或在校内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表现突出的。

5.社会工作奖——用于奖励在社会工作中作出成绩,任期满一学期以上的学生干部,各门功课均合格,综合排名列班级前60%的。

6.师范生综合能力奖——在演讲、普通话、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项目的校级比赛中成绩显著或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的。

7.勤工俭学奖——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中,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诚实劳动,表现突出,学习成绩各科合格的。

8.体育运动奖——用于奖励在省级以上(含省级)体育比赛中获个人前六名、团体前三名或在校级比赛中成绩显著的。

古荡湾校区

9.艺术活动奖——用于奖励在校级以上(含校级)文艺比赛或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征集活动中的获奖的。

(四)其他奖项

1.“福慧奖学金”全部用于奖励学生。评奖名额为全校每学年35名。奖学金金额为人民币1500元/人·年。

2.孝廉奖学金具体由孝廉道德风尚奖、孝廉师范技能奖、孝廉科研创新奖等三个单项奖组成。孝廉奖学金每年共评选42名;孝廉奖学金总额每年为2000美元,折合人民币后全部用于奖励。每名获奖学生的奖金为400元人民币。

3.“杭州师范大学亚思医学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评奖指标为:护理学院4名、临床医学院4名、医药卫生管理学院2名,每次共评定10名,奖励标准为:本科生每人每年3500元,专科生每人每年3000元。

4.“杭州师范大学陈魏珍医学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评奖指标及获奖标准为:一等奖:4名(1000元╱人)、二等奖:9名(700元╱人)、三等奖:18名(400元╱人)。

5.杭州师范大学“楼柏安美术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定10人,每人奖励金额为人民币600元(其中5名的奖励金额由美术学院配套提供)。第一次评选从2003—2004学年开始。

6.“杭州师范大学励学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定50人,每人奖励2000元;

法学专业

专业介绍

法学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专门人才为目标。

所学课程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国际法、经济法、中国法制史、知识产权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商法总论等21门专业必修课和25门专业选修课。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法务、行政管理、办公室文职等工作,通过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的可在公、检、法等系统就业。

小学教育专业

专业介绍: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教育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

所学课程:

主要课程: 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研究、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儿童教育概论、教育统计学、小学科学实验与指导、儿童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发展基础、社会科学发展基础、音乐、美术。

就业方向:从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教育、小学艺术体育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育,并能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

历任领导

浙江师范学院

杭州分校 党委书记 程融钜 1978.7--1978.12

校长 黄怀仁 1978.7--1978.12

杭州师范学院 党委书记 程融钜 1978.12--1984.2

党委书记 姚鸿瑞 1984.2.7--1986.12

党委书记 李义佐 1986.12--1987.10

党委书记 饶曙光 1987.10--2000.9

党委书记 林正范 2000.9--2002.11

党委书记 王梓祥 2002.11--2007.6

院长 黄怀仁 1978.12--1984.2

院长 孙志刚 1984.2--1987.11

院长 李义佐 1987.11--1991.2

院长 黄书孟 1991.2--1996.10

院长 林正范 1996.10--2007.6

杭州师范大学 校长 林正范 2007.6—2008.12

校长 叶高翔2008.12——至今

管理机构

机关部处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机关党委 党委组织部(党校)、统战部、党委人才办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发展与改革处

纪委办公室、监察处 审计处

绩效考评处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

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教务处

教师教育管理处 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处

社会合作处、校友联络办公室(校友总会秘书处)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计划财务处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校园规划与建设处 公共事务管理处

信息化办公室

群团组织

工 会

团 委

直属单位

图书馆 学术期刊社

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档案馆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杭州研究院 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 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

服务实体

后勤服务集团

校友风采

郭羽,先后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和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管理与法律学院,为工商管理硕士(MBA)。

曾当过多年记者,出版有畅销的企业经营理论著作《第4项修炼》和《营销宣传策划》,被多所大学选为教材。

1999年,与联众合作建立联众杭州边锋站,不久从联众独立,创建杭州边锋棋牌网络。2003年边锋被盛大收购。

2004年,郭羽开始介入3D原创网络游戏领域,不久,创办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 CEO。

王伟勇,浙江新昌人,新昌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2004年4月获新昌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马云

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1999年初,马云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

李培明

李培明,男,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杭州师范学院历史专业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上虞市优秀专业人才。

现任春晖中学校长,曾荣获绍兴市“十佳”名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教坛新秀、绍兴市“十佳”优秀青年,上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上虞市十四届人大代表,绍兴市五届政协代表。从教二十年来,历任春晖中学团委书记、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

2002年3月调至上虞中学任校长。

吕薇

海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 1992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本科。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歌手庞龙一起演唱《幸福两口子》。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晚会随中央电视台多次赴灾区和贫困地区扶贫演出。

傅杰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

1998年任副教授,2003年任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附属单位

杭师大附高

湖州第五高中

安吉上墅高中

湖州第五实验初中

杭州市第十三中学

丰潭中学

公益中学

滨兴学校

文一街小学(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小)

学军小学(杭州师范大学第二附小)

东园小学(杭州师范大学第三附小)

卖鱼桥小学

文海小学

文海中学

学林小学

丁兰实验小学

保俶塔实验学校

东城实验学校

金成求是小学

医学院附属:杭州市二医院

新校区仓前校区建设

杭州市委市政府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重点项目:杭州大学城落户杭州余杭区仓前镇。杭州师范大学部分学院将于2012年秋季搬迁到仓前新校区,其他学院将先后搬迁,于2014年完全搬迁至仓前高教园区。

杭州大学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新校区)奠基,规划总占地面积为3250亩(含余杭塘河),分3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900亩,计划2011年12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杭州大学城规划总占地面积约3250亩(含余杭塘河),离良渚遗址7公里,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2.6公里,离浙大紫金港校区约3.8公里,具体范围为老宣杭铁路以南、良睦路以东、规划教三路以西、规划海曙路以北。今后,规划地铁5号线将从大学城的南面经过。

整个大学城建设采取由西至东、由南至北的逐步伸展,滚动开发,总体建设2014年基本完成。其中,二期占地约900亩,基本达到总体规划设想;三期占地约1200亩。

大学城规划可容纳3万多名学生,定位为综合性大学城,规划有人文学科,音乐、美术与文化创意等艺术学科,医学与生命科学学科等,还将设法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

大学城建成后,杭师大未来办学空间总体布局将形成“一城两园”,总面积将接近5000亩。“一城”即余杭仓前的杭州大学城,两园即萧山湘湖校园(558亩)和现有的下沙校园(1174亩)。

杭州师范大学启用仓前新校区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将搬迁至下沙校区。文一路校区将建西溪商务城。规划中,商务城位于文一路北侧,教工路西侧,设计总用地面积35.95公顷。功能定位是以商场百货、商务办公、文化休闲、酒店住宿服务功能??为主,体育健身、继续教育为辅,兼有品质居住功能的城市综合体。

仓前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仓前新校区的启用将加快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步伐!

百年校庆

标志是由“百”字为主体设计构型,并融入字母“h、z、n、u”、“眼睛”、“祥云”、“浪花”和“飘带”变异组合而成。创意变形的“百”字,代表辉煌百年。字母“h、z、n、u”是杭州师范大学的英文缩写字母。整个图形也似抽象的“眼睛”和“人”字,深刻蕴涵着回眸百年、放眼未来、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图形中融入了古代吉祥图案云和水,暗喻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必将宏图大展、前程似锦。奔涌前行的浪花、吉祥如意的云朵、舞动舒展的飘带,充分体现了朝气蓬勃、开拓创新、求新求异的时代精神。遒劲奔放的书法飞白,充分体现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色彩明快、热烈、和谐,象征着卓越、永恒和勃勃生机。整个标志活力四射,主题鲜明,易识别,赋予了百年校庆崭新的视觉形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