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御侮校尉 |
释义 | 唐朝官职名称,武散官名。位列从八品上,元朝废止。 官职解释武散官名。唐始置,从八品上,宋沿置,元废。 唐朝官制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校尉简介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 历史由来校尉始置于秦朝,为中级军官。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职能八校尉具体分工如下: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侯。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 屯骑校尉:掌重装骑兵部队。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 越骑校尉:掌轻骑兵部队。 长水校尉:掌驻扎在长水宣曲的、由匈奴等胡人组成的骑兵。 胡骑校尉:掌驻扎在池阳的、由匈奴(部族与长水校尉所辖不同)等胡人组成的骑兵。 射声校尉:掌禁军中的弓箭手部队。 虎贲校尉:掌战车部队。 汉朝在西域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驻军长官也称校尉,如驻西域的戊己校尉、驻陕甘的护羌校尉等。 御侮释义御侮即抵御外侮抗击外来侵略,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民族。纵观历史,每当外侮发生时,成千上万的志士仁人都大义凛然,奋起反抗,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