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吁嗟篇 |
释义 | 作品名称:吁嗟篇 创作年代:魏晋南北朝 文学体裁:诗 作者:曹植 原文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译文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 。 永远的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 。 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 。 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 。 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 。 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 。 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 。 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 。 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 。 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 我愿作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 。 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根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 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 ,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后世鉴赏1、丁晏 《曹集诠评》:“痛心之言。伤同根而见灭也。” 2、《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