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溪镇 |
释义 | 玉溪镇,乡镇名。有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和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玉溪镇。 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基本概况玉溪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遂渝快速铁路穿境而过,涪江纵贯全境。至潼南县城27公里,距遂宁仅32公里。玉溪地处巴渝腹心,是川渝两地的经济结合部,是潼南对外开放的西部重要窗口。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3个村民小组,有壮族、藏族、苗族、回族等6个少数民族,人口84人。 玉溪镇建制调整后,辖8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000人,辖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玉溪拥有荣耀的过去:公元前373年至369年,东晋孝武帝时设立的晋兴县是潼南境内第一次设县,县城就在今天的玉溪镇青石坝。公元554年即西魏恭帝三年,更名为始兴县,公元598年,即开皇十八年,始兴县更名为青石县。与此同时,玉溪也饱经了历史沧桑,有着痛苦、辛酸的过去。解放前,由于偏僻、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加之历经战乱、匪劫和瘟疫灾害,真是地广人稀,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人民群众在困苦中艰难挣扎。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玉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玉溪人民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到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033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83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50元,不少农民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村庄农舍,遍布于林荫丛中的座座小楼早已代替了昔日破旧草房,家家都照上了电灯,80%的家庭拥有电视机,7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98%的农民家里存有余粮,村村都有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全镇有6个农民新村已初具规模,其中,尖山村和鹫台村已建成全县农民新村样板。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解放前,仅有几家私塾的玉溪,而今拥有两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13所村小学和20个幼儿班,全镇入学率达到99%以上,巩固率达到96%以上。当地党委、政府为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做了不懈的努力,仅在“双基”工程中,直接投入就达100万元以上。玉溪镇中学的“农技文化并进式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并作为教育科研成果向全国进行推广,在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解放前,玉溪镇只有几家私人开设的手工小作坊,工业更是无从谈起。解放后发展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到2002年,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实现4483万元,机械配件制造、建筑建材、酿造和食品加工业已较具规模,其中,明鑫轴承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十佳企业”,镇属的“潼南第八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信誉度和知名度居全县前列,玉溪白酒、玉溪月饼、玉溪豆腐远近闻名。 历史沿革玉溪镇域在周秦之际属蜀国。周代,今四川地区分割为巴、蜀两国,玉溪涪江两岸属蜀国,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玉溪隶蜀郡。西汉高帝时,玉溪镇属广汉县。三国蜀汉时,属广汉郡德阳县。西晋时,李特据蜀,设德阳郡,领德阳一县。东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新置遂宁郡(郡治在今县境大佛下县坝),领德阳县。 东晋孝武帝(373-396年)在位时,分德阳县设晋兴县,县治在今玉溪镇青石坝。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晋兴县更名始兴县,隶怀化郡。北周改西魏东遂宁郡为石山郡,始兴县隶石山郡,领今潼南涪江一带(含玉溪镇)。 隋初,废郡置州,始兴县隶遂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始兴县名青石县,今玉溪镇境隶属青石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青石县隶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遂宁郡复置遂州,仍领青石县。 元世祖十九年(1882年),并遂宁、青石二县入小溪县(县治在今遂宁市中区),玉溪镇隶遂宁州。 至民国元年,新建东安县,玉溪镇为东安县领地。 民国3年,东安县更名为潼南县,玉溪镇为属地至今。 领导机构一、综合办事机构: 党政办公室(挂监察室牌子):党政办公室主要承担党的组织建设、纪检监察、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统战、政协、武装、机构编制、人事、民宗侨台、工青妇、老龄、目标管理、文秘等方面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室:主要负责承办人大工作方面的具体事务。 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劳务办公室牌子):主要承担经济发展规划与指导服务、社会经济统计、扶贫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职责。 社会事务办公室(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牌子):主要承担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辖区规划建设、市政公用事业、高空环境管理等方面职责。 民政办公室:主要承担民政、残疾人事业等方面职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主要承担法制建设、人民调解、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方面职责。 二、事业单位: 农业服务中心(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牌子):主要承担农技、农机、林业、水利水保、水产蚕桑等方面的重大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资源环境保护、灾害防治、村镇规划建设服务等工作。 文化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文化、体育等方面服务工作。 财政所:主要承担组织本级财政收入,管理本级支出,负责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主要承担宣传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发放等工作。 社会保障服务所:主要承担就业,再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优抚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 领导班子党委书记:蒋玉林 个人简历:蒋玉林,男,1962年11月生,现年45岁 1984.12--1989.10 四川省潼南县宝龙乡工作,任公安员、副乡长; 1989.10--1992.10 四川省潼南县新华乡工作,任乡长; 1992.10--1994.10 四川省潼南县第三丝绸厂工作,任党委书记; 1994.10--1996.12 四川省潼南县新华镇工作,任镇长、党委书记; 1996.12--1998.11 四川省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党委副书记; 1998.11--2001.08 重庆市潼南县群力镇工作,任党委副书记; 2001.08--2003.03 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人大主席; 2003.03--2004.11 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镇长; 期间:2001.01--2003.12 重庆市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4.11-- 今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党委书记。 分工情况: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明 个人简历:刘明,男,1964年12月生,现年43岁 1984.07—1988.07 四川省潼南县农技水电局工作; 1988.07—2001.09 四川省重庆市潼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任干事、主办干事、副局级纪检员、党风廉政建设室主任; 期间:1997.09—2000.06 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1.09—2004.11 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工作,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4.11— 今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党委副书记、镇长。 分工情况: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王松 个人简历:王松,男,1967年9月生,现年40岁 1986.09---1988.07 四川省供销合作学校财会专业读书; 1988.07—1989.02 四川省潼南县群力镇财政所工作; 1989.02—1991.03 四川省潼南县玉溪区公所财政所工作,任总预算会计; 1991.03—1997.04 四川省潼南县玉溪镇财税所工作,任总预算会计; 1997.04—2003.04 四川省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财税所工作,任专职副所长,兼总预算会计; 期间:1999.03—2001.12 重庆市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1.06---2003.03 中央党校法律本科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3.04—2006年12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人民政府工作,任副镇长。 2006.12--至今玉溪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分工情况: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工作。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盛益 个人简历:何盛益,男,1967年6月生,现年40岁 1990.12—1995.1塘坝镇国土所干事; 1995.2-2001.10塘坝镇国土所所长; (其间:1999.2-2000.6兼永康办事处主任) 2001.11-2005.8塘坝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2005.9-2006.8红花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2006.9-2006.11别口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2006.12-至今 玉溪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分工情况:分管纪检、监察、共青团、妇联、工会、公安、司法、法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社会稳定、办公室工作。 党委委员、副镇长:吴斌 个人简历:吴斌,男,1965年12月生,现年42岁 1982.09-1985.07 四川省南充农业学校土肥专业读书; 1985.07—1990.08 四川省潼南县玉溪乡工作,任团委书记; 1990.08—1991.12 四川省潼南县玉溪乡工作,任公安员; 1991.12—1993.06 四川省潼南县玉溪乡工作,任乡长助理、公安员; 1993.06—1996.08 四川省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1996.08—2001.09 四川省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办公室主任、国土所长; 期间:2000.03-2002.12 重庆市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1.09—2006.12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人民政府工作,任武装部长。 2006.12--至今玉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兼武装部长。 分工情况:分管武装、国土、村建、环保、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 党委委员、副镇长:赖逸 个人简历:赖逸,男,1975年10月生,现年32岁 1993.09--1997.07重庆市第一财贸学校财会专业读书; 期间:1994.10--1997.04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学习并毕业; 1997.08--1997.09在家待业; 1997.10--1998.02重庆市潼南县安兴乡工作,任农经干部; 1998.03--2001.10重庆市潼南县安兴乡工作,任团委书记; 2001.11--2005.08重庆市潼南县安兴乡工作,任组织委员; 其间:2001.08—2003.12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5.09--2006.08重庆市潼南县安兴乡工作,任副乡长; 2006.09--2006.12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党委副书记。 2006.12--至今玉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分工情况:分管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电、旅游、邮政、通讯、财贸、统计、技监、民政、保险、残疾人事业、老龄、安全(所有安全工作,特别是加强水陆交通安全、河道航运)工作。 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堃 个人简历:李堃,男,1976年9月生,现年31岁 1994.09—1998.07重庆市第二财贸学校企业管理专业读书; 1998.08—1998.11在家待业; 1998.12—2001.10重庆市潼南县米心镇工作,任党政办、计生办干事; 2001.11—2003.04重庆市潼南县米心镇工作,任组织委员; 期间:1999.09-2002.07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3.05—2006.09重庆市潼南县米心镇工作,任副镇长; 2006.10—今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副镇长。 分工情况:分管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林业、农机水电、农村能源、兽防、蚕桑、生猪发展、气象、烟草、防汛抗旱。 组织委员:黄小波 个人简历:黄小波,男,1974年10月生,现年33岁 1991.09—1995.07四川省盐业学校塑料专业读书; 1995.07—1995.09在家待业; 1995.09—2001.11四川省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计生办干事、副主任; 2001.12—2005.09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经济发展办副主任、综治办主任; 期间:2000.03-2002.12重庆市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并毕业; 2005.09—今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工作,任组织委员兼综治办主任。 分工情况:分管组织、人事、编制、劳动就业、天然气(含协助川矿)工作。 宣传委员:杨常滔 个人简历:杨常滔,男,1980年9月生,现年27岁 1996.10——1999.09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读中专; 1999.09——2000.05待业; 2000.05——2001.03重庆市潼南县红花乡农经站工作; 2001.03——2001.10重庆市潼南县红花乡计生办干事; 2001.11——2006.05重庆市潼南县红花乡计生办主任; 2005.10——2006.09重庆市潼南县红花乡组织委员; 2006.10至今中共潼南县玉溪镇委员会统战、宣传委员。 (2002年至2004年在重庆市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 分工情况:分管政协、宣传、文化、统战、民族、宗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基础设施建国以来,新修的米玉路、古玉路、玉潼路,以及拦马山人行便道、简易渡口码头,大大改善了玉溪交通条件,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村社已全部通公路。新建的变电输电站,把光明带给了千家万户。 境内储藏丰富的天然气于1994年得以开发利用,使集镇居民和周边农村在全县率先用上了快捷、方便、清洁的天然气,并为全县财政增收做出了贡献。1996年,场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到2002年,已实现村村社社通程控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00余户。特别是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站的设立,全镇通讯建设又有了一个大飞跃,缩短了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并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光纤电视干线遍布全镇,已有1500户居民和农户看上了光纤电视。 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取得成效,85%的农户实现了一户一表,城乡同网同价。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建起三家自来水厂,保证了集镇机关单位和居民用上清洁的自来水。 1995年到2001年,相继投资270万元,对泥泞不堪的街道和围镇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泥路面硬化改造。在实施“1小时潼南”工程中,2002年投入120多万元(其中县投入60万元)对古玉公路玉溪段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已竣工投入使用; 目前,玉溪至米兴公路的玉溪段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随着“1小时潼南”工程在玉溪的全面实施和遂渝快速铁路从玉溪通过并设站,已经并将彻底改变玉溪交通落后面貌,构筑起全镇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九十年代以来,先后撤除了陈旧的镇电影院和朝阳市场一带的旧房,新建河边街、迎龙市场、朝阳市场和迎龙大厦,新辟东西两个开发新区,新增集镇面积25000平方米,场镇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经济状况2006年,玉溪镇总人口30376人,全镇地区内生产总值17490万元,财政收入1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2元。盛产水稻、油菜、蔬菜、花生、柚子、笋竹等,是典型的农业镇。特色产业有白酒、月饼、无公害蔬菜、笋竹。 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结构合理,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建筑建材、白酒、月饼为依托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迅猛,地区内生产总值、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每年呈两位数增长。全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信息畅通、环境优美,“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是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未来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玉溪党委、政府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这个目标,贯穿一条主线、发展两个城区、实施三大战略,充分利用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沙石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借建设“西部菜都”东风,着力打造曹家、回龙、青石三坝绿色蔬菜基地,立足区域特色,把玉溪白酒、玉溪月饼、建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把玉溪建成山水田园式的现代化集镇。 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农田基本设施大幅度改善,靠天吃饭已成为历史,人民群众已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建国以来,新修的米玉路、古玉路、玉潼路,以及拦马山人行便道、简易渡口码头,大大改善了玉溪交通条件,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村社已全部通公路。新建的变电输电站,把光明带给了千家万户。境内储藏丰富的天然气于1994年得以开发利用,使集镇居民和周边农村在全县率先用上了快捷、方便、清洁的天然气,并为全县财政增收做出了贡献。1996年,场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到2002年,已实现村村社社通程控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00余户。移动通讯的开通缩短了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并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光纤电视干线遍布全镇,已有1500户居民和农户看上了光纤电视。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取得成效,85%的农户实现了一户一表,城乡同网同价。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建起三家自来水厂,保证了集镇机关单位和居民用上清洁的自来水。1995年到2001年,相继投资270万元,对泥泞不堪的街道和围镇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泥路面硬化改造。在实施“1小时潼南”工程中,2002年投入120多万元(其中县投入60万元)对古玉公路玉溪段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已竣工投入使用;目前,玉溪至米兴公路的玉溪段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随着“1小时潼南”工程在玉溪的全面实施和遂渝快速铁路从玉溪通过并设站,已经并将彻底改变玉溪交通落后面貌,构筑起全镇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九十年代以来,先后撤除了陈旧的镇电影院和朝阳市场一带的旧房,新建河边街、迎龙市场、朝阳市场和迎龙大厦,新辟东西两个开发新区,新增集镇面积25000平方米,场镇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到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033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83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50元,不少农民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村庄农舍,遍布于林荫丛中的座座小楼早已代替了昔日破旧草房,家家都照上了电灯,80%的家庭拥有电视机,7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98%的农民家里存有余粮,村村都有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全镇有6个农民新村已初具规模,其中,尖山村和鹫台村已建成全县农民新村样板。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解放前,仅有几家私塾的玉溪,而今拥有两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13所村小学和20个幼儿班,全镇入学率达到99%以上,巩固率达到96%以上。当地党委、政府为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做了不懈的努力,仅在“双基”工程中,直接投入就达100万元以上。玉溪镇中学的“农技文化并进式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并作为教育科研成果向全国进行推广,在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解放前,玉溪镇只有几家私人开设的手工小作坊,工业更是无从谈起。解放后发展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到2002年,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实现4483万元,机械配件制造、建筑建材、酿造和食品加工业已较具规模,其中,明鑫轴承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十佳企业”,镇属的“潼南第八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信誉度和知名度居全县前列,玉溪白酒、玉溪月饼、玉溪豆腐远近闻名。 青石、回龙两坝优质无公害蔬菜畅销潼南、遂宁、重庆等市县。 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作为玉溪各项建设事业的组织保证,玉溪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上级的决议、决定,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确保了全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全镇党员总数从建国初期的10多名发展到今天的600多名。由于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昔日的陈规陋习得以克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得以不断建立,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热情和精神风貌,已成为加快玉溪发展的强大动力。 今后工作思路和重点:在今后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强镇富民为主线,围绕遂渝快速铁路建设做好“三篇大文章”:一是以铁路建设带动砂石建材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空前发展;二是以火车站和进站公路建设为契机,拟定与之相适应的场镇发展规划,抓好新区开发建设,在扩大场镇规模上实现新突破;三是以铁路建设带动园区建设。首先是沿铁路线建设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园区,其中,重点是蚕桑、大枣、笋竹和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发展,并以此带动和辐射全镇其他周边村社。其次是充分利用铁路的交通便利优势,在火车站进站公路沿线规划建设工贸园区,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工业、个体私营企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切实抓好“四网”建设:即农田水利网、农村电网、村社交通网和程控电话、光纤电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利用好“农技文化并进式教育”成果,以一批具有文化农技双知识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和培植农村专业户、专业大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开创玉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玉溪镇基本概况玉溪镇位于县城中部,东接忠信镇、桃源乡和旧城镇,南接隆兴镇,西邻上坝土家族乡和大矸镇,北与河口乡接壤,连接区域面占全县的57%。245.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0公顷,辖3个社区、9个村,134个村(居)民组,2004年末76379人,其中农业人口47081人。以粮、油、烟、猪、经济生态林为乡村农民的主体产业,有乡镇企业(含非公有经济)1866个,从业人员15444人,年产值3.57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98元。 基础设施镇属中小学35所,在校学生17043人。玉溪镇道真县腹地,是道真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县属道真中学、玉溪中学、职业高级中学、民族中学、私立金星中学等分布于此,县内主要工矿企业多分布于县城和近郊。水电供给保障,公路四通八达,道武公路北达武隆借乌江与黄金水道长江相接,西邻南川市铁路同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相通,东南的道务公路可连国道326线,南有道遵公路经正安川黔线上的遵义直连贵阳。有大小客车直通其他各乡镇,并直达遵义、贵阳、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信息网络健全,经济贸易活跃,属黔渝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板块。 社会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风情浓郁,充满了仡佬族、苗族色彩。2004年玉溪被国家农业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1887个重点小城镇建设之一,遵义市首轮30个经济的建强镇之一,县城“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的玉溪。 自然环境属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3℃,年均降雨量1070mm,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多中低山丘陵的地理特点,以山地、丘陵、河谷、峡谷、山间坝地与槽谷间之,多以富含硒、锶、锌微量元素,藏有磷铁矿、赤铁矿、煤线、玻璃矿、花岗石、方解石、硅石,锰矿等矿产资源。三河口温泉、洋渡风光,大泡水电站,淞江漂流,玉溪河下游综合资源十分强劲;境内山地资源丰富,具有种养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溪流水源稳定,适宜梯级开发水产养殖;桑木坝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按西南农业大学教授专家规划和县市评审计划步入实施,辐射、带动示范园区初步形成。 发展状况玉溪镇是道真县的城乡结合部,以城区辐射、城乡互动、产业促动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构架,实施“一产稳镇,二产强镇,三决”温泉、洋渡风光,大泡水电站,淞江漂流,云顶山100公顷繁林资源强劲,山地资源丰富,适宜种养产业开发;县城新老城区各具特色,以高原新区建设带动老城发展,开发区4号、6号、8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