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戈
释义

玉戈

【名称】:玉戈

【类别】:玉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属】:三门峡虢国墓地陪葬品

【文物现状】:

20世纪后半叶于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现为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馆藏。

结构造型

通长40.4厘米,宽8.5厘米,厚0.1-0.5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棕黄色,正反面有朱砂痕迹,微透明,锋呈斜三角形,刃较钝厚。援、内宽窄相差无几,皆有不明显的起脊,援本部有一圆形穿孔。

相关内容

戈是商周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由于玉石本身质地坚脆,无法将玉戈用于实战搏击,且大量出土的玉戈无使用痕迹,可知商周时期的玉戈应是一种仪仗器。玉戈形制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岗期。此期玉戈的特点为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最长者出土于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长达97厘米。戈援部(刃部)略呈弧度,直内(后端),多数无中脊仅有钝脊。除部分在内上饰有简单的弦纹外,一般无纹饰。第二个阶段为殷墟时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变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厘米;殷墟后期长度在1 5厘米以内,小的仅4至5厘米。戈有直身、弯身两种,皆有中脊或三脊。内上饰平行的粗阳纹,或者在内及援上阴刻兽面纹和变形云纹。部分戈内直接雕成鸟头状。传世品中亦常见以玉为援,用铜铸成鸟头状内嵌接而成的铜内玉戈。

西周玉戈形制与商晚期相似,普遍不饰纹饰,制作不及商代精细。西周以后玉戈趋于消亡,春秋战国时零星可见的玉戈,仍保留了周代的特点。春秋玉戈锋作三角形,援身上刃微外弧,下刃稍直,刃颇锋利,中部起脊,内之尾端作斜角状,援、内间中部穿一孔。汉代玉戈有所变制,一种援呈尖首长方形,上饰多组纹饰,援前端为对称盘绕的双龙纹,中间是谷纹,后端作几何纹和龙凤纹,背面平素,内窄,长方形,上穿两孔。另一种玉戈援呈弧形,锋端如橄榄尖,两侧有刃,中脊为窄条,并有横凸的胡部(即戈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上皆饰勾连云纹,内呈长方形,亦饰勾连云纹,胡部与内部分别镂3个和1个长方形的小孔洞。汉后玉戈不常出现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