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余友清
释义

余友清,1905年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司务长和管理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绥远骑兵支队的副大队长、副队长、副支队长(即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一野战军十九师五十五团副团长、团长、五十六团团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十九师副师长、铁道工程兵第五师副师长、志愿军铁道兵8505部队副师长。从朝鲜归国后,历任铁道兵八五O部农场场长、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 1978年11月18日在长沙逝世,终年73岁。

余友清家境贫苦,全家四口,靠父亲种二亩山田为生。余友清从七、八岁就开始劳动,给鱼贩子背过鱼,当过长工、做过学徒、撑过船。1924年本乡农民暴动,余友清也跑去参加了,斗倒了大地主吴莫其,但不久就被国民党派军队来打散了,余友清也被抓了兵。后来他辗转逃回家乡,但依然挣扎在饥饿线上。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二、六军团,来到湖南,穷人奔走相告。余友清披一条麻袋,撑一只舴艋小舟,沿着澧水去投奔红军。他越过了几道白匪封锁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队伍。当时部队正在行军,先收下他当挑夫给政治部挑文件箱。1935年初调到红二方面军四师十团二营四连当战士、班长、司务长,8月调到营部当管理排长。参加了湖南陈家河、中堡、板栗园的几次著名战斗,在战斗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1月他跟随部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长征途中,余友清想尽办法为部队筹集杂粮、野菜,别人一天走一百二十里,他要走一百八,他经常把很少的一点口粮分一半,悄悄地塞进伤病员或体弱同志的挎包。

1936年10月红一、二方面军会师甘肃,余友清调到五师当战斗排排长。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后,他参加了山西忻口大战,1938年--1942年他在八路军绥远骑兵支队先后任第四大队队长和支队的副支队长(副团长),率领一支精悍的骑兵,沿着长城,打击日寇。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绥包战役;1946年参加晋绥、集宁、大同战役;1948年至1949年他在一野十九师五十五团、五十六团任团指挥员时,参加了扶眉战役和南下解放四川战役。

在战场上,余友清有一股不消灭敌人誓不罢休的倔强劲。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曾三次负伤。1952年十九师党委对余友清的鉴定是“战斗勇敢,执行党和上级的任务命令坚决,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工作上深入下层,联系群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是一个够标准的共产党员”。

1955年党和国家授予他“八一”勋章、“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并授予他上校军衍。

全国解放他从十九师调往铁道兵,担任第五师副师长,投入了抢修宝成铁路的艰巨工作。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担任志愿军铁道兵8505部队副师长。1954年从朝鲜归国,征尘未卸,就来到黑龙江伊春林区抢修森林铁路。

1954年部队大批官兵复员转业。850部队复转大队在伊春集合待命。王震将军来林区视察施工和动员复转官兵到北大荒去办机械化大农场,并派余友清同志去选点办场,做部队转业大军开发北大荒的带头人。余友清欣然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立即带领勘察队出发,披荆斩棘,进入旷古荒原。他们历尽艰险,踏荒千里,决定将农场建在虎林。1954年10月余友清率8505部队500名复转官兵和劳改支队5000人由伊春南下,徒步行军到达虎林。1955年元旦在虎林成立了铁道兵开发荒原的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五O部农场。

仍象在战斗中一样,余友清以他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率第一批军垦战士,进行了创建农场的艰苦奋斗。创建中哪里最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士。他多次带领小组深入密、虎、宝、饶一带,踏荒勘查,为创立八五O,为以场扩场规划选点,他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闯入马鞍山原始森林找到困山材,他冒着大烟泡,带领全场从深

山到虎林铺成百里冰道,又带头用人拉爬犁将困山材运到农场;他带头组织场直职工挖出日寇营房旧洋灰砖一百数十万块,修建了西岗场部,盖起当地第一座四层大楼;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虎头日寇遗留的地下工事,起出大批未用过的炮弹,卸去炸药兵用弹壳打成建场第一批农具。在仅有两台推土机的情况下他带头实验人拉犁开荒,并推行全场,第一年人工开荒达九万亩之多,开出了第一片耕地。他深入农村,学习老农经验,在当年开荒地的垡片上用豆铲点种大豆三万多亩,亩产超过当年虎林县熟地大豆亩产量。他坚持自力更生精神,平地起家,当年建场,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丰收,打胜了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的第一仗,在荒原上站稳了脚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