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土育 |
释义 | 于堉,号美田,化名余合众。出生于河北成安县李家町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在村中读私塾,12岁入县城内高级小学,17岁考入直隶(河北)省立大名第起师范学校第十一班。入学不久,即加入进步学生组织“图书会”。他沉稳睿智,勤奋好学,善于团结同学,开绐接触进步思想,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教育下,他积极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1931年11月经杜阳生、李春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班级党团组织负责人,是校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成员,组织领导了“反帝大同盟”和读书研究会的革命活动,此间,他在进步同学中发展了大批共产党员。 个人经历1932年至1933年间,反动分子郭鹤鸣担任七师校长,他禁锢学生思想,打击进步同学的革命活动,引起师生强烈愤恨。在七师党组织的领导下,一场反郭鹤鸣的学潮在全校掀起,斗争中,于堉和同学们一起与郭鹤鸣的得力干将、国民党员、教务主任姚立卿进行了面对面的辩论,带头发言,用事实揭露了校方反对民主、镇压学生运动的罪行,使姚立卿狼狈不堪,威风扫地。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的镇压,反郭鹤鸣的斗争最后失败了,于堉等一批党员和进步学生被校方开除学籍,愤然离开学校。 回到家乡,在中共大名中心县委领导下,于堉继续开展党的工作,发展本村贫苦农民多人入党,于1934年建立了李家町第一个党支部,并在安重村发展党员,建立了安重村第一个党支部。同年秋,他联合数村党支部,组织贫苦农民开展了抢秋、分粮、吃大户的斗争。他还组织成立传单队、粉笔队,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党的政策,号召贫苦大众起来革命求解放。1936年春,受形势所迫,他离开家乡,到磁县太山窑做工,发动窑工开展了增资斗争。夏,又回到家乡,和乔瑞生等组织成立了“成安县小学教师研究会”,开展了“增资罢课”活动,迫使县教育当局答应了教师的所有要求。 抗战爆发后于堉参加成安县抗日救国会,投身于救亡运动。翌年2月,他和乔瑞生、刘振华等组建成安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任总务主任,负责县一区党的工作。7月,参加八路军东进纵队第四支队,开始了军旅生涯,历任四支队、新七旅十七团民运干事,篙城、南宫等县游击队政治指导员,企之县(今曲周)特务营代理教导员、新一旅三营教导员等职,参加过讨伐顽军石友三部、袭击长治飞机场、破击京汉铁路等战斗。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父亲、两个弟弟均投入了抗日战争。 其他1942年4月,受组织派遣,于堉到抗大干校学习。1943年3月毕业,任抗大六分校政文教员。7月,到延安中央党校第六部参加整风运动。由于积劳成疾,1945年秋末,经组织批准,回乡休养。组织给他的疗养费,他分文未取。回乡后,念念不忘党的使命,时常帮助地方组织开展工作。1946年春,被投靠国民党的土匪郭清部抓走。招降纳官,不为所动,继遭严刑拷打,被挖掉眼睛、割去双耳,依然不屈,被活埋于临漳县柳园村。就义前,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将革命进行到底!”时年32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