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佑国寺
释义

一、山西五台山佑国寺

简介

五台山佑国寺为于山西五台山,善德堂上面为,三进院落,三重大殿。本寺浮雕多达1482幅,步入寺内,仿佛置身于石雕的海洋。这些民国时期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由于造型生动,雕刻细腻,技艺精湛,被誉为“现代石雕艺术宝库”。

望峰台

进寺前首先要登望峰台。站在望峰台上,凭栏远眺,松涛阵阵,夕照满目,远望中、西,南、北四台,如在眼前。平台围墙和石栏杆上,都刻满浮雕,共有琴棋书画、桃李梅竹、喜鹊登梅,奔马逐日,飞龙走兽、仙鹤芙蓉、孔雀牡丹等316幅,桃李鲜露欲滴,梅枝横斜疏密,劲竹节节向上,奔马竖鬃扬尾,仙鹤亭亭玉立,芙蓉暗香浮动,孔雀巧展羽屏,牡丹花开富贵,一只欲扑的猛虎虎视眈眈,全身用力,虎爪人地三分。幅幅作品都雕得极为逼真。平台围墙雕有八洞神仙,个性鲜明,形象生动。他们是飞剑斩虎、点金济众的汉钟离;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的张果老;令牡丹冬开数色,并每朵有诗一联的韩湘子;蓬首垢面、坦腹跛足的铁拐李;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的吕洞宾;散财济贫,人山修道的曹国舅;身穿破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捋大拍板子、行乞闹市、乘醉而歌的蓝采和;行动如飞、日往深山中采果奉母的何仙姑。

第一层殿

内供一尊汉白玉石雕弥勒佛像。殿的左右山门和房屋上的石雕有317幅,附于殿壁、马头、迎风、压面之上。内容有三国故事,天女散花、苏武牧羊,青龙播雨、凤凰展翅、鹿登梅山等。三国故事幅面较多,如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猛张飞横槊当阳桥,还有空城计,诸葛亮手摇鹅毛羽扇,逍遥自在地坐在城楼上,城楼下司马懿率众兵欲退又进,满腹狐疑,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天女散花”是浮雕中的优秀作品。在刚劲的松树下面,天女体态袅娜,翩翩起舞,脸庞甜润,修眉妙目,云髻高挽,衣带飘逸,情深意浓,纤纤玉手拿着精美花篮,篮口吐出各种各样的鲜花,似花云花雨一般。

第二层

殿是大雄宝殿,里边塑有释迦牟尼佛。院内计有451幅石雕,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挂角观卷”,取材于《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的故事。李密自小家贫,无钱上学,常常把书卷挂在牛角上,在放牧途中观看。浮雕准确地选择了李密凝神细读的情景,十分感人。“负荆读书”,描写了西汉时朱买臣勤奋学习的故事。朱买臣也是无钱上学,一边背柴,一边读书。还有一些描绘唐僧西天取经的浮雕,生动活泼。“福禄寿三星”,喜气洋洋,福星居中,富态端庄;禄星在左,矜持自重;寿星在右,鹤发童颜。

第三层殿

是毗卢大殿,内有毗卢佛像,佛像左右两侧置慈禧太后赠给本寺住持普济和尚的半副銮架,共计13对36件。这13对銮驾是:九龙棒、龙头拐杖、肃静牌、青龙刀、龙凤扇、长寿杖、金瓜、朝天凳、佛手、卧瓜、开山月斧、方天画戟,神笔等。此院浮雕共计345幅,内容有三国故事、神话传说等。“三顾茅庐”取材于三国故事中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准确地刻画出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性格特征。“火烧战船”,生动地再现了赤壁鏖战的情景。“嫦娥奔月”取材于《淮南子》,富有浓郁的神话意味,嫦娥奔月的形象十分美丽。此外还有“吹箫引风”,“孟母择邻”,“猴王登天”等故事的雕塑。

佑国寺浮雕不仅题材广泛,而且雕刻技艺娴熟高超。树具其形,花展其容,鸟得其姿,兽演其态,人表其情。造形生动,构图巧妙,刀法细腻。这些浮雕虽是民国时期的作品,但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二、河南开封佑国寺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隅。始建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初名独居寺,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改名封禅寺。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复改名开宝寺。当时,寺院有二八0区、二十四院,为开封之钜刹,与大相国寺分辖东京各寺院僧侣。北宋历代皇帝常在此游幸或作佛事,并于寺内设礼部贡院,考试全国举子。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为供奉佛舍利,遂于寺西福胜禅院内增建一座八角十三层之木塔。端拱二年(989)竣工,定名福胜塔,规模宏丽,号称‘自佛法入中国未之有也’。据传后因塔顶放光,更名为灵感塔。宋·庆历四年(1044)塔毁于雷火,皇祐元年(1049)重建,依木塔式样,改用铁色琉璃砖瓦,高五十四点六六公尺,即今俗称之铁塔。塔壁上镶嵌有飞天、降龙、麒麟、菩萨、力士、狮子、宝相花等花卉人物五十余种,为宋代砖雕艺术之佳作。

宋末寺毁塔存,金人重建寺,改名光教寺,其规模远不及宋代。元代称此寺为上方寺,明代改称祐国寺,清代名大延寿甘露寺。自明代起,民间通称铁塔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围开封城,寺院被拆毁以加固城防,大量古碑碣亦被抛入水中,此后,寺院即告不存。今寺辟为铁塔公园,内存著名之铁塔与铜制接引佛立像。又,铁塔之东有一片平房建筑,原为佛学院,建于1933年,现改为铁塔历史文物陈列室。

三、辽宁省锦州佑国寺

该寺位于辽宁锦州大广济寺塔东南隅,寺内有一小塔,原名“永徽塔”。它高3丈,造型精美,风姿秀丽,塔呈8面,基座高3尺,每面宽5尺许,建7级,顶为流金烈火宝珠铜顶。相传,唐太宗征东途经营州大人府(锦州)时,曾夜宿一座古庙,与庙中老僧济修对弈时,许下金修此庙的承诺。唐太宗东征凯旋回到长安后,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令人监修古塔寺和济修老僧的舍利塔。工程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完工,故称“永徽塔”(由此看来,以年龄而论,“小塔”还是“大塔”的“哥哥”)。后该塔于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因地震而倒塌。永徽塔倒后,古塔寺老和尚法显四处化缘,想重建此塔。当时正逢盛夏,凌河水深浪急时节。一天法显化缘归来,正欲扣门,忽听有人大喊救命,法显不顾年迈,疾步奔向岸边,从急流中救出落水者。原来这个落水之人是锦州参将高燕岚之子。高家老小闻迅赶来拜谢法显,见破庙残塔,高燕岚决计筹资相助,法显在高燕岚的帮助下,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了现存的这座7级、8面、僧帽式、铜顶、实心砖塔,名古塔寺塔。它至今仍然屹立于原锦州市制钉厂院内。昔时,当在广济寺塔(大塔)和古塔寺塔(小塔)之间仰卧,可同时望见两塔,成为原锦州八景之一“卧观双塔”。现小塔周围已被高层林立的万通公寓、金康源等楼房所遮挡。

现地址在士英南街万通公寓大门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