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九疑山望三分石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游九疑山望三分石 【作者】杨季鸾 【体裁】散文 【年代】清代 作品原文游九疑山望三分石 杨季鸾[1] 忽风忽雨离合间,非烟非雾千迭山。九疑灵异不可状,谁能振策穷跻攀[2]。奇花怪石莽难数,篁深不辨溪头路[3]。我来正值春未阑,连日阴晴变朝暮。篮舆导出千林松[4],烟光晃荡青芙蓉。空中素练忽飞下,乃有秀插天半之三峰。或言萼绿华[5],驻景餐流霞。往来倏忽无定所[6],峰头时驻乘云车。又言上有铜碑不识字,传是古帝巡方之所志[7]。我闻一笑且置之,休论四千年来事。白云黯黯愁潇湘,离忧哀怨成文章[8]。李白能说不能到,袖随越鸟空飞扬。何如径从此去朝玉帝。翩然举袂凌苍苍。仙之人兮约同驾,风马云车定争迓[9]。遥闻玉琯吹参差,十二凤凰空际下。 作品注释[1]请见作者介绍。 [2]跻(jī):登。 [3]篁(huáng):竹林,泛指竹子。 [4]篮舆:竹轿。 [5]萼绿华:传说妇女仙名。 [6]倏(shū):极快地。 [7]古帝:指舜帝。巡方:指南巡。志:记。 [8]离忧:遭遇忧愁。 [9]迓(yà):迎接。 作品鉴赏该诗选自《宁远县志》。三分石,又名三峰石,是九疑山的最高峰,海拔1959米,相传是舜之所葬。故又名舜峰。三分石,三峰并峙,相距各五里。峰势险绝,直插霄汉,浮云缭绕,平时很难看见它的真面目。这首七言古诗以丰富的想像,描写了三分石雄伟迷漫、险绝飘拂、忽隐忽现、忽实忽虚、忽俗忽仙的景致,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杨季鸾晚年正处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魔爪一只只伸向中国神州大地,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全面动荡,国土疆域四分五裂,民生凋弊,社稷将覆,文人儒士,岂奈其何?诗人只好“举袂凌苍”,望仙约同驾,“风马云车”相接,离开多愁的潇湘去到仙宫,闻玉琯吹奏,观十二只凤凰凌空而下,表明了诗人的祈盼和追求。全诗想像奇特,气势磅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夸张、比拟等修辞格,语言铿锵,巧妙运用长短句和传说故事,表现了诗人超人的功底。 作者介绍杨季鸾(?—1856):晚清诗人,字紫卿,湖南宁远人。国子监生,咸丰初举孝廉方正。年未三十,即擅诗名,与何绍基,魏源等诗酒唱酬。晚年主讲濂溪书院十余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