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油炸鬼 |
释义 | 油炸鬼,现在大部分地方叫油条、炸面,在粤语及闽南语地区仍叫油炸鬼。油条的传统制法是:用面粉加入明矾、食碱、盐等调制成矾碱面团,再拉条经油炸而成。 简介油炸鬼,是不是有营养, 是不是影响健康, 仍在争论之中,虽然味道不错,但建议大家少吃, 偶尔吃吃无妨常吃对身体无益。 做法原料:面粉、精盐、凉水、油 做法: 1.面粉、精盐倒入盆中,和成面团,反复揉,直到面团光滑柔 韧,抻长不断条为止; 2.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搓成60厘米长的粗条,手握两端 反复溜20~30次; 3.在案板上,对折起来,撒上干面粉,再抻溜、再对折、再撒干面; 4.面条放入滚汤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即可。 由来油炸鬼---------作者沈宏非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油条。民间传说公元1142年,岳飞被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计陷害于风波亭。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百姓闻讯之后,人人义愤填膺,恶向胆边生,风波亭附近某油炸食品专卖店的老板遂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连声高呼:“都来吃油炸秦桧啦!”一时间,临安全城纷起效尤,以大嚼“油炸秦桧”泄愤。 虽然“油炸桧”后来已基本上改叫了“油条”,但是在沿海的粤语和闽南语地区,至今仍然沿用着“油炸桧”的谐音,即广府人说的“油炸鬼”及闽南方言里的“油车”。在香港,油炸鬼也有称“炸面”者,估计是有人嫌它不吉利。据《清稗类钞》:“油炸桧长可一人,捶面使薄,两条绞之为一,如绳以油炸之。其初则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宋人恶秦桧之误国,故象形似诛之也。”关于这条鬼,张爱玲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是这样说的:烧饼是唐朝自西域传入,但是南宋才有油条,因为当时对奸相秦桧的民愤,叫“油炸桧”,至今江南还有这名称。 相关信息油条的传统制法是:用面粉加入明矾、食碱、盐等调制成矾碱面团,再拉条经油炸而成。但是,这种加有明矾的油条,在炸作过程中会分解并残留下一定量的铝,所以营养卫生专家指出:人不宜长期食用油条。不过由于用矾碱面团制作油条成本较低,操作过程也不复杂,所以这种制法至今仍被一些小馆子或路边小贩采用。 一种新的油条制法:这是用面粉、泡打粉、食粉、鸡蛋等原料制成,成品具有色泽金黄、外酥内软、松泡膨大、柔韧有劲的特点。尤其是在配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鸡蛋,营养价值也较普通油条有所提高。由于这种油条在制作中未加明矾,因此不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铝,只不过其酥脆度稍逊于普通油条。 还有一种油炸鬼是指玉器作伪的一种方法。就是把玉放置油中炸,以达到古旧的效果。参见考古书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