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永宣八方烛台
释义

作为一种罕见的明代官窑器型,青花八方烛台历来是收藏市场追逐的对象。在去年匡时秋拍上,一件明宣德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作为本次拍卖的重点拍品,拍出了726万元的高价。

始见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八方烛台虽然在市场上十分稀见,但为数不多的几次亮相都完美收场。2005年在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明永乐年间的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从1000万元起拍,经过买家14轮竞价,最终以2035万元成交,一举成为当时内地成交价最高的瓷器拍品,备受注目。实际上,这件八方烛台早在2001年春上海敬华首拍上就引起了一片惊叹,当年这件珍瓷以968万元的成交价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隔4年,价格竟飙升了2.3倍,使得这件八方烛台在收藏界声名显赫。那么,青花八方烛台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永宣青花素来为藏家所重,而八方烛台就是始创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中的一类重器。传世的永乐青花八方烛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所知不逾10件,存世稀少。这是八方烛台能屡创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方烛台的设计原型来自伊斯兰的金属器皿,2001年和2005年两度登上拍台且两度创造高价的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就具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证的价值。这件八方烛台高29.8厘米,呈八方式,分烛插、连柱、台座3层。通体青花装饰,烛座八面开光,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其造型模仿在古代埃及和叙利亚十分流行的铜制烛台,绰约姿态中有一种金属的刚性,是永乐时期瓷器的经典之作,能两度拍出高价也属情理之中。

八方烛台发展到宣德时期有了一些变化,在画法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之以缠枝莲纹。此外,在永乐烛台未装饰纹样的肩部外侧及近底部的斜直壁上,宣德时期均饰以锯齿形几何纹。

正由于其器型的独特性和存世量稀少,八方烛台总是能在拍场上创造佳绩,也因此出现了不少赝品。但是由于对于烛台的构造不熟悉,这些赝品往往漏洞百出。例如,真品底部往往向上凹,但一些仿品由于造假者对于烛台构造不清楚,一些赝品的底部竟然是平的。因此,收藏八方烛台要慎之又慎。

明永乐 清华折枝花卉八方烛台

说明:烛台通体呈八方式,上部为烛插,中部为支柱,下部为烛底座。烛插呈八棱柱状,收腰,支柱呈锥筒形,底座台面下凹以承烛泪,腰收成弧形,平底中空。通体青花装饰,烛插绘蕉叶、回纹和莲瓣纹,支柱绘锦纹和缠枝菊花纹,烛座八面开光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座底边绘回纹。造型模仿西亚地区的铜制烛台,铜制烛台在古代埃及和叙利亚十分流行。永乐八方烛台有青花、白釉品种。1983年江西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有白釉制品,1982年也曾出土宣德铭款的青花器。此器造型别致新颖,端庄规整,白釉泛青,青花色泽浓艳,纹饰繁缛,线条流畅,笔意酣畅,保存完好, 在近年拍卖市场上曾有过两件同类作品,而相比之下此件的状态、质量都高於前者,为永乐青花瓷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参阅:耿宝昌《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图版30、31。

炎黄艺术馆编《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图版98、图版116。

《中国陶瓷全集明》(上)图版40。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49页第47号。

上海敬华首拍2001年6月23日第105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