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寿剪纸 |
释义 | 剪纸简介永寿县位于陕西中部偏西,地处丝绸古道。北屏古豳,南接乾陵,泾河、漆水左右映带。有“秦陇咽喉、陕甘通衢”之称。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游牧文化相互渗透,永寿正处在这南北风俗兼容之亚文化地带。 永寿剪纸在各乡镇普遍流传,监军、永太、渠子均为重点乡镇,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甘井民间剪纸最能代表关中风格,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多次在省、地县及国外展出,并在多种艺术刊物上登载介绍。 甘井镇位于永寿县城西约十公里处。西邻麟游,南接乾县关头,漠谷河,漆水河左右映带,属沟壑台塬区,世代以农耕为主,辖人口一万六千余人。在民间工艺普查中,甘井镇剪纸、刺绣民间艺人最多,手艺精巧,被定为“剪纸之乡”。 历史渊源中国北朝进期就已出现,宋代有关于剪纸的记载。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着,另一方面是同劳动群众的喜闻乐见和制作上的易于掌握分不开的。因此,它能经历一千五百年而不衰。 广大劳动妇女在耕织之余,为了装饰美化生活,以五颜六色之彩纸剪成窗花、园花、云角布置风窗、炕围、顶棚。是劳动妇女智慧的结晶。其作品源远流长,风格南北兼容。是关中剪纸的典型代表。 基本内容其作品源远流长,风格南北兼容。是关中剪纸的典型代表。即有南方的小巧玲珑、纤细秀美;又有北方的造型单一、线条粗犷。题材广泛,花罐鱼肠、飞禽走兽、蔬果草虫、人物屋宇、民间故事,戏剧人物皆可为表现对象。 基本特征永寿剪纸内容丰富,色彩多样,风格各异,线条变化以孤纹为主,每张剪纸所反映的题材就是一个传说、一个祝福、一个吉祥物,张彦娥剪纸改传统矩齿排纹为孤线排纹,增加了动感,美感,象征光芒,启人向上。 主要价值永寿处周文化发源地,剪纸源远流传,广大劳动妇女在耕织之余,为了装饰美化生活,以五颜六色之彩纸剪成窗花、园花、云角布置风窗、炕围、顶棚。是劳动妇女集体智慧之结晶,在农村一代一代流传,继承,繁衍。 永寿县已将甘井镇北庄村确定为“民间剪纸示范基地”,并将作品整理成册作为馈赠嘉宾礼品及永寿旅游纪念品之一。 70年代,民间剪纸艺人张彦娥、夏宽赴省表演获二等奖。 80年代,张彦娥剪纸作品在省文化厅获物质奖励。 2004年获市文化局奖证。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1、莱油灯:用灯烟熏制(复印)传统花样; 2、小窗花剪刀,细而尖,钢水好; 3、各色纸张,蜡光纸最优; 4、麻纸制成的纸眼子,(装订时用;五张为一叠,过厚不易刻制); 5、大册子,剪纸剪成后为了平展保存,故夹在册子纸中,每页一张以防粘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