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名人故事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张曙光 ISBN:10位[7543635321] 13位[9787543635326]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定价:¥12.00 元 内容提要“成长”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关键词语。我想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了。这一方面显示出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不免带有某些功利色彩。望子成龙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期望,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至于成为什么样的龙,成了龙后又会怎样,这些还来不及进入那些充满焦虑和期待的家长们的视野。 多数人对“成长”这个概念的理解都是比较肤浅的,他们充其量是希望子女获得某些知识和技能,升学、就业和舒适的生活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考虑到我们国家经历过长期的贫困和动荡,有这样的想法并不为过。升学、就业和舒适的生活也确实是必要的,但一个人的追求和理想并不应该仅限于此。“成长”的概念除了包含智力的因素外,更应该包含心灵的因素。高分低能和心智不够健全的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是必要的,但很多人错误地把事业上的成功与幸福等同起来,把分数高低与成功与否等同起来。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却可能在事业上一无所成;他也可能在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却未必是幸福的,幸福只与心灵相关。物质的丰富与事业的成功可以使人在某些方面得到满足,却未必能使人获得幸福。 近年来,关于励志的书籍多了起来,甚至一度成为热门书。励志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励”哪方面的志,则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励志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但成长却应该是全面的;一旦有所偏颇,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而且更应该关心下一代全面、健康地成长。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真正成功的人士,他们除了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外,心智健全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使读者从中外名人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这启示既包括事业上的,也包括心灵上的。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地从细微处做起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里没有更多的说教,有的只是具体的事例。这些事例一方面可以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人走过的道路并非都是坦途,他们失败的教训可以被我们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则可以被我们借鉴。读了这些名人成长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道理:这些人并非天生就是成功者,他们之所以成功,一方面与他们的个人奋斗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善于从前人那里吸取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就可以得知,本书中介绍的很多名人正是从前人那里受到激励和启迪才踏上成功之路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俯拾皆是。这本书选材精良,文字优美,除了具有教育和启迪作用外,也有相当的可读性。但愿我们这本书也会给读者以激励和启迪。也许有一天,这本书的读者中也会出现一些名人。 但丁在他的不朽杰作《神曲》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写他在地狱中见到了他的前辈布鲁内托,后者的著作曾经给了但丁很大的教益。布鲁内托这样鼓励但丁:“只要追随你的星辰,你就会到达光荣的港口。”我们可以把“星辰”理解为命运,理解为理想,更可以理解为前辈付出辛勤和汗水获得成功后留下的一串串光辉的足迹。有了这样的指引,我们就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更好地成长,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益的人。 目录中 国 篇 孔子 屈原 秦始皇 司马迁 张衡 华佗 曹操 诸葛亮 王羲之 祖冲之 李世民 玄奘 狄仁杰 李白 杜甫 苏轼 岳飞 成吉思汗 文天祥 李时珍 戚继光 徐霞客 蒲松龄 康熙 曹雪芹 齐白石 孙中山 梁启超 秋瑾 鲁迅 李四光 竺可桢 宋庆龄 毛泽东 徐悲鸿 周恩来 老舍 巴金 华罗庚 邓稼先 李嘉诚 外 国 篇 阿基米德 哥伦布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富兰克林 瓦特 拿破仑 贝多芬 高斯 法拉第 巴尔扎克 安徒生 林肯 达尔文 马克思 南丁格尔 列夫·托尔斯泰 诺贝尔 门捷列夫 贝尔 爱迪生 居里夫人 甘地 高尔基 马可尼 爱因斯坦 海伦·凯勒 弗莱明 罗斯福 艾森豪威尔 松下幸之助 奥斯特洛夫斯基 秀兰·邓波儿 马丁·路德·金 帕瓦罗蒂 霍金 斯皮尔伯格 比尔·盖茨 乔丹 书摘孔子小的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孔子3岁那年,父亲叔梁纥就死了。失 去了家庭的支柱,母亲带着他艰难度日,吃了不少的苦。孔子喜爱学问。史 书说:“子入太庙,每事问。”这是说,孔子进了太庙,对里面的礼仪和知 识特别有兴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是要问个究竟。关于孔子好学还有个 成语,叫“韦编三绝”。“韦”是皮子的意思,当时的书都刻在竹子上,用 皮子搓成绳,把竹片穿起来,看的时候打开,不看的时候卷起。这个成语是 说孔子刻苦读书,看一本书,要把穿书的皮绳磨断三回。最可贵的是,他不 光从书本上学,还善于从别人那里吸取知识。他说,在三个行人中,就肯定 有一位能做我老师的人。 孔子年纪稍大些,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做过各种工作,包括管理仓 库和牧场。30岁那年,孔子开始招收学生,办起学校来。以前的教育都是官 方办的,而孔子建立的是私学,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私人办学。他学问很大 ,教起学生来又尽心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人们说他弟子三 千,有七十二贤人,是说他的学生中有很多杰出人才。孔子也从此远近闻名 ,常有各国的达官贵人向他求教。 孔子一心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他的思想核心足“仁”。他说“仁者 爱人”,按这种说法,“仁”就是关爱别人。一次,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带领 军队攻讨季孙氏,结果打了败仗,跑到了齐国。孔子也带着弟子们到齐国去 躲避战祸,路过泰山时,见一个女人在那里哭哭啼啼,他就叫学生去问出了 什么事,那个女人说,前年我公公在这里被虎吃了,去年我丈夫在这里被虎 吃了,如今我儿子又在这里被虎吃了。孔子的学生就问,那你为什么不离开 这里呢?女人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听了,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苛政比 起老虎来更加可怕啊! P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