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英格瓦·坎普拉德
释义

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家居的创始人。瑞典《商业周刊》2005年4月曾经报道说,由于美元贬值,坎普拉德的个人财富已经超过比尔·盖茨,跃居全球首位。这条消息引起一时轰动。尽管宜家公司后来出面称,宜家所有资产并非坎普拉德一人所有,因此全球首富之说并不属实,但他富甲一方,是无可争辩的。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坎普拉德的个人净资产为185亿美元,列第13位。

年少创业:开创宜家时代

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3月30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埃耳姆哈耳特,父亲是农场主。坎普拉德的幼年生活无忧无虑,家中并不缺钱,但他却热衷于骑着自行车,四处向邻居推销商品,从中体会赚钱的乐趣。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需要,也善于为自己的商品做宣传。1943年,年少的坎普拉德在长辈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IKEA(宜家)。

宜家最初是一家邮寄公司,经营钢笔、皮夹、手表、尼龙袜等琐碎东西,几年后,坎普拉德发现了家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当时恰逢二战结束,瑞典人迫切需要重建家园,需要装修房子。1953年,坎普拉德决定放弃所有的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的经营,宜家家居时代由此开始。当时瑞典国内家具市场被制造与零售商卡特尔垄断,它们靠彼此间的订货合同排斥新的竞争对手。为了对付国内各类家具展对宜家产品的封杀,坎普拉德寻找了一家被废弃的旧厂房,并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从此第一间“宜家专卖店”正式诞生。他还另辟蹊径,开创了融制造商和零售商于一体的经营方式。此举大大降低了家居产品的价格,深受消费者欢迎。

坎普拉德的专卖店生意日益红火,这使它的竞争对手们恼羞成怒,他们联手挤压、限制宜家。但坎普拉德总是不断寻找各种方法绕开这些限制,他成立了一系列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他展开了一次比较猛烈的反击,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在交易会上公布令竞争对手难以想象的特别价格。自此,宜家在坎普拉德不屈不挠的带领下步步扩张。1963年,坎普拉德在挪威奥斯陆开了第一个瑞典以外的分店,而后业务很快发展到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又开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德国家具市场,之后进入加拿大、荷兰。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国和英国市场。

不过,对坎普拉德来说,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应该是生产外包。上世纪60年代初,许多人心中还没有全球化概念的时候,坎普拉德已经带着公司设计的大样,跑到波兰寻找低成本家具生产厂家。他被波兰人优秀的木材工艺传统、对家具的欣赏能力以及低廉的价格所打动,他的波兰之行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通过与海外厂家保持长期买卖合同关系,并帮助对方建立起现代化生产体系,宜家家具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对宜家维持“大众价格”的经营理念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领导艺术:团结一致、朴素生活

坎普拉德认为:“真正的宜家精神,是由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

在宜家刚步入家具业的最初几年里,坎普拉德就开始把他的经营理念付诸行动。他亲自撰写产品说明,并提炼出极为务实的“大众家居”思想,创建了所谓的“平民风格”。他把公司的发展目标确立为“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这后来形成宜家经营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宜家的商品目录册,据说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的、发行量最大的免费印刷刊物,足见宜家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决心。坎普拉德说:“我认为一种好的家具产品,其价格应该使钱包不是太瘪但也不是太鼓的中产阶级不仅喜欢而且能够承受得起。从市场情况来看,我认为我已实现了这个目标。”的确,到2004年春天为止,宜家已经在全球五大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开了192家大型连锁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商。

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坎普拉德决定让顾客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由顾客自己动手、自己运输和自己组装来换取产品的低价格。因循这种思路,宜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宜家商场,家居用品应有尽有,它把各种商品组合成不同风格的样板间,淋漓尽致地展现每种商品的现场效果,激发人们的灵感和购买欲。而它的服务人员,决不会追在顾客屁股后面做烦人的推销。在宜家,一切贴近顾客,一切鼓励顾客自己去体验。靠着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宜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赢得了许多忠实的消费者。去年,有超过3亿顾客光临宜家在世界各地的商场,宜家集团全年的销售额超过130亿美元。

宜家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坎普拉德没有退休之前,一切由他说了算。他从不希望自己的公司进入股市,不愿意接受股东们的控制。他觉得既然公司不缺钱,就没有必要上市自找麻烦。他曾经在很多年前创造了宜家的圣经—————《一个家具商的誓约》,他在其中强调:“公司就是家,家就是公司。”秉承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与众不同的领导艺术,那就是互相帮助、彼此忠诚、团结一致以及朴素生活。最早进入宜家的那些雇员,都与坎普拉德融入了这种亲密关系之中。目前宜家集团已拥有7万多名员工,宜家的价值观,亦被不断地传输给每一个新加入宜家的人。

财富观念:钱不能当饭吃

早在1976年起,坎普拉德就移居瑞士,在洛桑附近一处秀丽的村庄安了新家。从他家别墅的窗户望出去,湖光山色影映之中的洛桑尽收眼底。

1986年,坎普拉德辞去宜家公司总裁职务,担任公司高级顾问。自此他在宜家公司露面的机会大为减少。他将公司大权移交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同时将公司资产拆成三份,对儿子们改变公司的行为做出限制,以确保任何子女都无法动摇公司的根基。而每遇公司有重大决策,他的孩子们仍要请他拿主意。直到2002年,坎普拉德才正式宣布离开宜家,到瑞士过起半隐居的养老生活。

坎普拉德从来缺乏光鲜的外表。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不过,就如为坎普拉德著书立传的人们所言:正是由于坎普拉德坚守着这些习惯,宜家王国的成本体系才不会崩溃。坎普拉德的孩子们与他在很多地方也是相同的。他们都继承了坎普拉德家族的节俭,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是简单化的,他们可以说好几种语言:丹麦语、英语、德语和公司内部使用的“宜家语”,他们同样严肃认真,并小心谨慎地保持低姿态。

作为一个“好心的资本家”,坎普拉德的另一个梦想是“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为此,他先后设立了各种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建立了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的时候,宜家公司总部的员工们都会向这家基金会捐款。

虽然自身节俭,但对于财富,坎普拉德坦诚地表示:“可能我有一种俗不可耐的心理,它与炫耀所带来的快感有关,是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成为名人……不过,第一个100万到手的时候,我的确高兴得要命,但我已经忘记了,除了汇单上的号码,我全都忘记了。钱不能拿来当饭吃,它只是使你变得富有。对于我来说,赚钱的动力在于为了父亲、母亲,为了自己或其他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财富档案

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公司“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是瑞士第三富豪,2002年英国《泰晤士报》全球富豪榜第17位,资产95亿英镑,创造奇迹的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商业哲学和宜家鲜明的商业文化是欧洲管理学界钟爱的课题,也是哈佛商学院经典的核心范例。

企业类型

家具业。

成长记录

2001年4月19日,一位74岁的瑞典老人来到北京。他坐的是经济舱,看上去精力充沛,背着一个毫不起眼的布口袋,走得很快,没有任何人陪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人就是创立了宜家的亿万富翁──英格瓦·坎普拉德。这位已经退休的瑞典首富最喜欢独自一人在全世界的宜家家居店里转来转去,此次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遥想1999年1月13日,北京“宜家”开张时盛况空前。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离宜家一站多远的街边,停满了桑塔纳和富康,惊奇的顾客拥挤在每一件商品前啧啧称赞,小心地斟酌着该如何花出手中的人民币。”在两个星期内,热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货架上的商品抢购一空,有人在7天里去了6次。有外刊称,这是“北京中产阶层”的一次集体出动。可以说,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直到今天,宜家依然是许多年轻人、中年人首选家具的地方。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在中国发生,事实上,在坎普拉德的努力下,今天的宜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公司了。

5岁的小商人

1926年,英格瓦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一个叫艾姆赫特的小村落。他祖上是德国人,后来移民瑞典。他的祖父是个农场主,因经营不善而开枪自杀。父亲也不怎么会经营。但英格瓦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天份。

5岁那年,英格瓦曾代人卖掉一批火柴,赚了少量的钱。好长一段时间里,他骑着自行车向邻居销售火柴。他发现从斯德哥尔摩批量购买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价格,然后再以很低的价格进行零售,从中仍能赚到不小的利润。

后来,他的生意范围不断扩大,他卖过圣诞卡,他还骑着自行车到处兜售自己抓来的鱼。11岁那年,他做成了一笔大买卖,他卖掉了一批花种。他把赚来的钱买了赛车和打字机,那以后,他简直是迷上了销售这个行当。他曾用父亲给的钱和银行汇票去进货,卖掉500枝巴黎钢笔。他上高中时,床底下放了一个纸箱,里面塞满了他的“货物”:皮带、皮夹子、手表、钢笔……

1943年,英格瓦已经17岁了,父亲对儿子十分了解,决定送给他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就是帮助他创建自己的公司。就这样,宜家(IKEA)诞生了,“I”代表英格瓦,“K”代表坎普拉德,“E”代表艾姆赫特,“A”是自己所在村庄的名字——阿根纳瑞德。

宜家起初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只要英格瓦能够想到的低价格产品,他就去经营。对这个17岁孩子开的公司,谁都没有在意,只是把它当成了孩子的一个玩意,但是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后来的宜家竟成了全球知名企业。

虽然公司成立了,但英格瓦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经验的缺乏,他决心去商学院上学,进一步深造,他从此懂得: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生意人,首先必须用最简捷也最廉价的办法把商品送到顾客手里。这成为他最基本的营销观念。直到今天,坎普拉德还有一个令他太太深感厌倦的习惯。“我已经习惯了在对方就要起身离开之际问一句:能否再便宜一点?”

读书的英格瓦也没闲着。他到学院图书馆看登着进出口广告的商业报纸,选定了一个对像,就用蹩脚的英语给那个外国制造商写信。结果,他成了那种钢笔的瑞典总代理。为了实现他当初简捷廉价的想法,他决定直接进口,因为这样才能可获得最低价位。

但这些对于英格瓦而言都只是牛刀小试,他想做的是更大的事业,这一次,英格瓦把眼光投向了家具行业。因为在当时的瑞典,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农村人口迅速减少,城市却在不断增多和扩大,并向郊区辐射发展。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来,人们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装修新房子。当时,瑞典政府对人们使用家具提出的建议是:既要方便生活,又要有利于健康。英格瓦的“宜家”可谓是应运而生。

简约家居文化的革命

1948年,英格瓦登出了第一条家具商品的广告。这条广告大力宣传的是一种没有扶手的护理椅,以及一种咖啡桌。他为椅子取名为“露丝”。英格瓦觉得要让顾客记下每件商品的序号实在太麻烦,从此,给每件家具取名就成了宜家的传统。

广告反响强烈,这两件投石问路性质的家具卖出去不少。于是英格瓦开始向老顾客印发一种叫“宜家通讯”的小册子,并在上面增添新商品的宣传,如沙发床和枝形玻璃吊灯等。人们向他索要表格,他盯着工厂准时交货。一切进展顺利。但这只是起步和尝试的阶段。这时候的宜家公司只有他一个人……虽然他的家人都是他的帮手。

公司业务逐渐走上了轨道。但这时邮购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恶性竞争的互相降价对于新生的宜家是十分不利的,如何才能让顾客信任自己的产品呢?

英格瓦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举办长期性家具展览和销售,让人们亲眼看一看宜家的家具。公司买下一幢大楼,把家具分别摆放在两层楼面上,同时把便宜的和稍微贵一点的同种商品放在一起,以便顾客就它们的不同质量比较其价格。果然,顾客们大多像公司预料的那样,明智地选择了较贵的那种商品。

这种邮购和家具商场合二为一的做法,是宜家的首创。它成功了。5年后,宜家有了新的商场,开张那天,门外的人排起了长龙。商场专门开辟了小茶座,为远道而来的顾客准备了甜点和饮料。因为英格瓦相信,饿着肚子的客人是没有心情看家具的。到了今天,小茶座便发展成为今天每个宜家都能看到的餐饮部,这个小餐厅在宜家每年的全球营业总额高达16亿美元。

当然,还有他独特的“目录文化”,这个曾经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小册子,后来的发行数量甚至超过了名牌杂志。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做花费了太大的成本,因为这些册子都是免费的,但是它的深入人心和品牌渗透效果却是别的手段无法达到的。有的家庭甚至靠这个来找出家具设计的灵感。

与此同时,英格瓦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思考,他在寻找公司以后的定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参加一个家具展览会,看到展览会上极具豪奢的展品,他想到了普通人的家具,难道不富裕,就不能享受最好的家具吗?毕竟富人只是少部分,给大多数人生产家具才会有最大的市场,他决定,将少数人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侈品改造成大众能接受的产品,要生产大多数人的家具。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宜家”。

“有价值的低价格”

宜家的秘密是什么?许多人认为宜家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特别的购物感受,如商店布局、没有销售员、瑞典美食,以及由顾客自己组装家具等等。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以低价格销售高质量的商品。这才是它征服市场的武器。与竞争对手相比,宜家销售的家具价格平均要低30%至50%。同时,它还在不断降价,与此相反的是,不少家具零售公司的价格却往往随时间上涨。

宜家打出的口号是:“有价值的低价格。”它的目标是保持产品的价格不至于太高,但又不让顾客觉得它的商品是便宜货。要做到这一点,降低成本就成了不二法门。实际上,降低成本贯穿了宜家产品的整个过程,从产品构思、设计、生产到运输和营销,英格瓦无时不想着成本二字。

为此,他曾经说过:“资源的浪费,在宜家是一种致命的过失。一个没有成本核算的目标计划是决不能被接受的。”

为此,英格瓦不断节约,不断采用新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在宜家之前,没有任何人把家具卖遍全球。理由很简单,体积太大,运费太高。把衣柜和奔驰运到中国,两者运费相当,但价值和利润却相差数百倍。

1953年,宜家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节约成本的成功案例出现了,英格瓦·坎普拉德曾经回忆说:“有一次,我们刚刚为一张桌子照完相,正要装箱,一名助手说:‘天啊,这样实在太占地方了,不如把桌腿卸下来放在桌面上。’”就这样,“自助组装家具”出现了,宜家出现了平板包装,并由此得出“可拆装家具”生产得越多,运输途中的破损现象就越少,运费成本就越低的结论。此后,宜家走上可拆装家具之路,这为它成为今日的全球巨头清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英格瓦对每个宜家产品都有严格的标准流程:设计师在接受一个产品任务时,同时被告知这件产品的最终零售价——它通常低于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产品本身还必须符合实用和占用更小空间的原则。设计师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材料、颜色等设计。根据设计草图,采购人员在全球几千家供应商中招商。他们的责任是调查全球哪一个该类产品生产商正处于淡季,并因此得到极低的价格。供应商被要求做的工作不光是生产产品本身,还须提供相应的组装说明和组装工具,为产品贴上印有价格、材料、原产地等详细说明的价签。这些产品通过宜家在全球的12个转运中心统一配送到各个商场。同时,产品的详细说明已随着每年一册的产品目录手册散发到世界各地顾客的手里。

相比控制生产运输环节成本的精明,宜家更擅长把他们如何减低成本用实际行动告诉顾客。每个顾客在宜家购物都会感到不便,不提供送货,还得自己动手把买到的家具组装起来。但几乎没人为此提出过抱怨。从产品目录手册到专卖店,宜家始终都在渲染一个声音“省钱”!在这个声音的感召下,大多数人都乐意接受用自己的劳动来结省开支的方式。“到宜家去DIY”也逐渐成为流行世界的潮流。

这最终一切的结果,都是为了实践英格瓦的理念,为了最大限度的用低廉的价格出售商品。

蜚声全球

1958年,英格瓦在家乡经营家具零售,随后宜家很快便发展到挪威、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开辟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德国;然后又进军加拿大、荷兰;1987和1985年成功打入英国和美国,并发展成为目前的第二、三大市场。

现在的宜家已名符其实地成为家具零售业的龙头老大。目前,它在32个国家开有175家店,稳稳地坐在世界最大家具零售公司的位子上。在营销研究公司Interbrand最近排出的全球100家最有价值品牌中,宜家名列第44位,比百事可乐和苹果公司都靠前。

在不过几十年的历史里,宜家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家具巨头,面对人们的好奇,英格瓦只是笑而不答,或者在他的著作《一个家具商的誓约》,我们可以了解得更多,在书中总结的几点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点和第二点:(一)产品开发——身份的体现(低价供应大范围的设计优美、功能齐全的家具用品,保证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 ;(二)宜家精神(其建立的基础在于热情投入,一种不断求新求变的愿望,节俭的习惯、责任感、对待任务的谦逊态度以及简单的风格 。

而对于这份誓约,英格瓦更是身体力行。虽然他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他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是从自己的钱包里掏钱付账的。他没有时髦的服饰,自己驾着一辆老式轿车。有一次生日聚会,他为要不要准备酒盘算了半天,因为他估计大部分客人都会带酒来。出去视察工作,能坐火车时他绝不乘飞机,乘飞机也都是经济舱。他住在瑞士洛桑附近一个小镇。买东西时,他会首先选择折扣店。他还喜欢在露天菜市场买菜,而且是在快收摊时才去买,因为这时菜贩开始甩卖,价格便宜。

成功秘诀

5岁开始赚钱,17岁开始创宜家的“早熟”商业奇才。

“能否再便宜一点”的经营理念。

宜家在中国?

宜家在中国大陆有8家分店,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大连和沈阳,2009年7月27日,随着宜家与宁波市鄞州区政府的签约,宜家第九家分店即将在宁波开设,该项目初步预测投资9000万美元,一期征地约八十亩,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年底举行奠基仪式,2011年正式对外营业。

宜家的秘密是什么?许多人认为宜家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特别的购物感受,如商店布局、没有销售员、瑞典美食,以及由顾客自己组装家具等等。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以低价格销售高质量的商品。这才是它征服市场的武器。与竞争对手相比,宜家销售的家具价格平均要低30%至50%。同时,它还在不断降价,与此相反的是,不少家具零售公司的价格却往往随时间上涨。

宜家打出的口号是:“有价值的低价格。”它的目标是保持产品的价格不至于太高,但又不让顾客觉得它的商品是便宜货。要做到这一点,降低成本就成了不二法门。实际上,降低成本贯穿了宜家产品的整个过程,从产品构思、设计、生产到运输和营销,英格瓦无时不想着成本二字。

为此,他曾经说过:“资源的浪费,在宜家是一种致命的过失。一个没有成本核算的目标计划是决不能被接受的。”

为此,英格瓦不断节约,不断采用新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宜家中国扩张提速 未来5年开8-10家门店

12月15日,在宜家位于北京的第二家门店奠基的仪式上,宜家家居中国区零售经理吉丽安表示,1998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未来5年,宜家将在中国新开8-10家门店。 这与过去近12年,仅开出8家门店的状态相比,以买地自建方式发展的宜家家居明显提速。吉丽安称,“在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宜家家居认为,我们可以深入更广阔的中国一二线市场。”

刚刚过去一个财年,宜家中国销售数据实现了23%的增长。2010财年(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宜家集团销售额增长了7.7%,达231亿欧元,宜家中国销售额则超过了37亿元。

宜家家居集团亚太区总裁杜福廷称,“过去数年,亚太区是宜家集团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其中,中国市场保持着年15%的复合增长。未来,15-25年的时间,中国将成为宜家销售贡献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

宜家中国2010财年销售逾37亿元

2010财年(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宜家中国财报显示,宜家中国销售额比2009财年增长23%,超过37亿人民币。在房产新政波及中国整体家居零售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在华扩店终于迈开大步。 按照宜家的最新布点规划,三年内将在上海、北京、天津、无锡新建,武汉也已经成功拿到开发地块。宜家中国零售总裁吉丽安在25日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宜家将在中国首次全面推出‘完整厨房’,提供从设计到安装到全套产品销售的完整服务。”上述项目的宜家商场面积均不低于15万平方米,和早先开业的上海、广州等宜家门店单纯经营家居产品不同,新店将有餐饮、儿童中心等设施配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4: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