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银糯1号 |
释义 | 北京农学院农学系以微糯×山西白糯后代形成的二环系为母本,以MO17白糯为父本,于1996年选配杂交而成。主要培育人有:孙祎振 于同泉 张培忠 白宝良 马德洋 刘玉芬 春播生育期约106天,播种至收获青穗需90天左右;夏播生育期约100天,播种至收获青穗约85天。全株19片叶。叶片收敛上举。苗期生长较慢,喇叭口期生长加速,需水需肥量较大。株高在230~240厘米之间,穗位高100~105厘米,茎粗4.5厘米。雌穗穗柄长4厘米左右,苞叶紧,无秃尖,有剑叶,花柱浅黄色。果穗长筒型,活秆成熟。穗长22~23厘米,粗4.8~5.2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象牙白色,种皮极薄,粘性强。百粒重31.2克。茎秆粗壮坚硬,根系发达,气生根10条左右,有极强的抗倒伏性。抗玉米大、小斑病和青枯病、丝黑穗病。对光、温条件不敏感。籽粒胚乳中含有88%~94%的支链淀粉。每百克样品中约含蛋白质11克,维生素B10.6毫克,胡萝卜素0.2毫克,可溶性多糖7克。开花授粉后20~24天为最佳收获时期,净鲜果穗单重300~350克,亩产鲜果穗(净穗)1200~1300千克。 需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空间隔离距离约300米,时间隔离为20~25天;种植密度为3300~3500株/亩,亩用种2~2.25千克;农家有机肥作底肥,亩施5吨,外加磷酸二铵20千克/亩。喇叭口期~拔节期追施尿素15千克/亩,抽雄后追施碳铵10千克/亩;要及时拔除分枝,中耕培土,防治玉米螟,除去田间杂草。制种时,父母本相间种植,母本与父本行比为4:2,父本晚播7天。反交可父母本同期播种。产种量为150~175千克/亩。适于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中等偏上肥力的地块种植。 “银糯一号”在产量和品质方面比对照品种高出20%,04年和05年在北京进行区域试验,在品质比较鉴定中获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银糯一号”被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正式定名。现在正参加全国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区域试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