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音乐人生
释义

音乐人生简介

音乐人生专业从事汽车音响、隔音工程改装,是至今为止江苏地区最为专业的汽车音响改装品牌。她专注于汽车音响改装业务,汇集了最领先的汽车音响理念,最专业的改装技术,最丰富的产品,最舒适的试听、购买及休息环境,最贴心的服务,志在为广大车友提供最好的汽车音响解决方案。

聆听音乐.享受人生----我们将通过音乐人生宁南店这个窗口,以专注、专业的经营理念,诚信为本的经营准则,彻底消除汽车音响爱好者走弯路的苦恼,让每个车友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车内音乐享受。并且我们组建了“音乐人生汽车音响俱乐部”,在这里,希望您能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音乐人生 代理(经销)品牌

音乐人生为保证改装效果,专营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中国Rebec(雷贝琴) 以色列morel摩雷、美国Mcintosh麦景图、英国GENESIS创世纪、法国FOCAL劲浪、美国JL Audio捷力、日本alpine阿尔派、德国rainbow彩虹、日本clarion歌乐、德国BRAX布莱克斯、德国MBQ、意大利SETG史泰格、丹麦DYNAUDIO丹拿、美国MONSTER魔声、荷兰VDH范登豪、中国soundmagus圣美歌、中国Dhyana大能隔音等。

音乐人生专业汽车音响南京宁南旗舰店

音乐人生专业汽车音响宁南旗舰店于2009年12月

23日隆重开业!

音乐人生 宁南旗舰店店面信息

店面地址:南京雨花区宁南大道20号宁南国际汽配城3期36幢9-11号店面位置描述:卡子门向南700米,宁南大道东侧,宁南国际汽配城内

附近标志物:保时捷4S店、花神国际大酒店

电视栏目《音乐人生》

《音乐人生》走进音乐大师的心灵,倾听他们的音乐,聆听他们的心曲,寻找美妙旋律背后的动人故事。央视音乐频道每晚播出

频道历史

2004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开播音乐频道,这是中央电视台继2003年12月28日开播少儿频道后的又一个崭新的频道。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以播出中外古典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在节目的安排上,既有欣赏性节目又有普及性节目,既有观众参与的互动节目又有音乐咨询类节目。

播出栏目有

《CCTV·音乐厅》《百年歌声》《经典》《风华国乐》《风华国乐(周末版)》《影视留声机》《每日歌曲》《民歌·世界》《音乐人生》《音乐·故事》《音乐告诉你》《每日歌曲》。

电台栏目《音乐人生》

河北文艺广播晚间一档情感节目,由刘巍主持。诞生于1998年12月28日。收听频段FM90.7。

音乐人生播出时间

《音乐人生》,刘巍主持,星期一至五晚10点与你有约

音乐人生背景音乐

《琵琶语》

《春风》

音乐人生人物独白

《音乐人生》—— “风风雨雨汇入岁月的长河,回眸昨日的自我,品味明天的生活,流淌的音乐演绎出人生之歌,音乐人生。”

《音乐人生》—— “我想和你约定一件事,我们都不要回头,我不希望我最后的记忆就是你的背影,音乐人生,有你相随,永远与你面对面。”

《音乐人生》—— “夜深了,孤独吗?也 许吧,这时的你又在哪里徘徊,在午夜,在你还没有入睡的夜晚,我诚挚的邀请你,将你生命的故事化做笔下涓涓的细流,缓缓滑过,午夜邀请函。”

《音乐人生》——“ 没有海,有诗海做伴,没有帆,我们用心灵起航,诗海夜航。”

《音乐人生》—— “那条来时的小路,你还记得吗?那首怀旧的老歌,你是否还会吟唱,读年以后,我们在某个相似的夜晚,翻起泛黄的日记,当所有的字迹都将模糊,只有那首属于自己的老歌依旧铭心,那是岁月中我们深爱并为之感动的心曲,往日情怀。”

《音乐人生》——“ 别了我的朋友,我很快就会回到此地,和你再相逢,别了我的朋友,只希望下次见面,你依然还记得我,朋友,在这里和年书声再见,朋友,把希望放在下次相逢,等下次我们在相逢,再说说别后的情形,我带走了这份情意,愿你能够多珍重,朋友,把希望放在下次的重逢。”

同名电影

基本信息

译 名片 名 KJ Music And Life

年 代 2009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粤语

字 幕 英文/繁体中文

IMDB评分 7.8/10 (20 votes)

片 长 91 Min

导 演 张经纬 Jingwei Zhang

主 演 黄家正 KJ

剧情简介

钢琴神童黄家正出身中产家庭,就读名校,十一岁已锋芒毕露,远赴捷克与专业乐团合作演出。六年后,令他开窍的音乐,也把他带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生命确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KJ是他名字的缩写,钢琴神童黄家正出身中产家庭,就读名校,十一岁已锋芒毕露,远赴捷克与专业乐团合作演出。六年后,令他开窍的音乐,也把他带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导演张经纬以摄影机层层透视这个不太快乐的少年内心,描述恩师罗乃新对他的启迪,刻划同学及兄妹间的矛盾,还有父子之间从关爱到咬牙切齿的一刻。即使率领学校乐团屡战屡胜,他却更想摆脱自小被加诸身上要争强好胜的阴影。别人视他为孤高自许的天才,他却反覆强调:终极目标,是做一个“人”。

幕后制作

对话导演张经纬

您是怎样认识黄家正的?是什么让你决定要跟踪拍摄这个当时只有10岁的小男孩?

在香港,有一年一度的学校音乐节,那是相当重要的大型比赛,涉及各种乐器和所有音乐学童,他们会在几十个地方同时比赛,比上几个月,成绩优异的孩子可以获得加分,成为进入名校的跳板。这个比赛在香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对整个香港的音乐教育有深远影响。

2002年,我刚从纽约回港,想拍一部关于音乐节的纪录片。当年获得好名次的孩子一共有13个,我和他们聊了之后,从中选择了3个人开始拍摄,黄家正是其中之一。3人中他年纪最大,已经快11岁了,另一个男孩6岁,还有一个女孩10岁,她现在在香港已经相当有名。说来也巧,我当时获得一个机会和KJ一同去捷克。本来机票是我老师的,他临时有事去不了,就改了我的名字。于是,就有了影片中我拍KJ在捷克表演和在后台采访的那一段。

拍摄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想过要不要把影片剪辑出来,当时的想法是3个孩子的故事平均分配,每人一段。但考虑了一阵,觉得没有很好的主题和热点,加上手头又有其它事,热情和动力都减退下来,于是这片子就被搁置在一边。

影片交叉呈现了黄家正11岁和17岁的情景,在这7年中,你是否也在持续地拍摄他?为什么最终只选择了他一个人做主角?

这7年中,虽然我也时常在一些场合遇到KJ,但并没有在拍他。可是,他11岁时在后台讲的那些话,却一直横亘在我的心里,可以说,我始终在找个机会去完成他的故事。

2007年11月,拍完了《歌舞升平》之后,我又到KJ家里访问了他,发现他完全没有变。尽管他的父母离婚了,搬家了,他也长大了,但他思考的问题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一点也没有变。如果把两段采访对照起来看,就会发现他提出的问题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当时我就决定要做这个片子,但因为我也是学音乐的,仍然担心自己会太主观。于是我把KJ11岁时的资料素材去拿给许鞍华导演看,她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看完 后,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于是,2008年我又重新开始了对黄家正的拍摄,这时主角就变成他一个人了。

许鞍华导是影片的顾问,可以说她是个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

为什么要选择17岁作为故事的节点,而不是等到他18岁或者20岁?因为从电影中看,KJ在17岁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还记得我刚才提过的,在2002年拍摄的那个女孩吗?她现在已经拿了大奖,在香港非常有名了。为什么我没有选她做影片的主角?因为我不想表达人们是如何成功的,而是想表达一个人的思考与追寻。

我不知道在内地的情况如何,但香港是个极其功利的社会,例如天主教的学校教学水平比较好,于是孩子一出生,妈妈就连忙抱着他们去受洗,加入天主教。在这里,宗教和信仰无关,只和利益有关。对音乐,也是如此。在香港,学音乐就是为了比赛、考级,为进名校加分,和艺术、爱好完全没有关系。还有一个例子就是KJ读的那个拔萃男书院,那是香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校,他们的口号就是“音乐皇国,舍我其谁”,这是多么自大,多么可悲的想法啊!舍我其谁?他们见过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吗?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黄家正离开香港去了美国,那时他还没有读完预科。我觉得他的人生将要开始新的一章了,因为他跨越了香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level。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我20岁从香港最好的音乐学院毕业,进入小交响乐团当首席,然后24岁去了美国,因为我的同事们都把音乐当成工作,而我要追寻的是艺术。

所以,我觉得离开香港将是KJ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足以影响他一生。

为什么影片中一直没有出现家正的母亲?母亲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2002年的时候,我有拍摄到他的母亲,在2007年时,我也提出和KJ一起去看他妈妈,但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其实,通过影片人们也很容易发现:这是个由父亲主导的家庭,三个孩子都在学音乐,不过很可惜,他妈妈不懂音乐。影片完成后,没有他母亲的镜头,就是因为她在黄家正在“音乐人生”中没有地位,甚至于她在整个家庭中也仅是一个摆设。

伊朗导演阿巴斯说过:身为导演,我们只是给一个提示,让观众在一片漆黑中加上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最终完成一部真真正正的cinema。所以,你可以把我的电影看成是一个提示,其它的想像由你们自己去添加。

黄家正不是一般的孩子,对于你的拍摄,他是否很习惯?他如何适应镜头无处不在的状态?他是否意识到表演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例如影片中,同学们都在庆祝演出成功的时候,他一个人独自走开,显得那么特立独行。这种状态是完全真实的吗?

KJ是一个演奏家,本来就是需要经常面对观众的人,我的拍摄对于他完全没有问题。他不是个害羞的孩子,面对镜头也没有障碍,甚至可以说,我的拍摄是增加了另外一个表达渠道,让他在钢琴演奏之外去说一些内心的想法。

当然,我只能说,我只是纪录了黄家正在我面前的样子,我也曾经采访过他身边的人,很显然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他,认为他太狂、太自大、太爱作秀、太喜欢博人眼球。所以,我觉得KJ应该就是那样一个人。身为导演,我剪辑出来的只是我对于他这种状态的理解,至于那是不是他最“真实”的状态,这不是我能够判断的。

黄家正本人看过这部影片吗?他有什么评价?现在电影公映了,又拿了奖,知道和认识他的人肯定很多了,他对此有什么反映?这是否影响到他的生活?

他说,他没有看过。但在影片完成之前,我有和他充分沟通过,他是完全知道影片中有哪些内容的。而且他的父母、兄妹、同学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有些甚至是他安排他们去看的,所以,他们也肯定告诉过他影片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他不想看这部片子呢?他的回答是,“每个人在别人眼中都会有另外的形象,我不想活在别人的形象下。我不想有包袱,或者等我再长大和成熟一些,我才会看这部电影。”我想,他是希望能够按自己的方式行走下去,而不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影片获奖后,有很多媒体想采访他,他虽然很高兴,但基本没有兴趣。

请介绍一下黄家正目前的生活。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

KJ到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去了,主修钢琴,因为他很喜欢那里的一个老师。不过他现在又休学回香港了,我前不久遇到他,他说想停下来思考一下,一年之后再回去。至于未来的谋生道路,我想他是不用担心的,他现在那么有名,仅靠教琴也足够生活得很好。在香港学琴是很贵的,一个好老师的身价和纽约这种大城市几乎不相上下。

黄家正的父亲在看过电影之后有什么评价?影片中提到有段时间他们父子关系紧张,现在状况如何?

在我看来,KJ的父亲是个相当有智慧的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爸爸,他早就深刻认识到要抚养这样一个孩子是多么困难。影片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的时候他去看了,虽然在电影里KJ对父亲有诸多批评,但他仍然对儿子的想法表示理解。现在,他们父子关系已经和好如初了。

请介绍一下影片在香港放映的情况,反响如何?你觉得它对香港整个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否带来了触动?

影片从去年7月份开始,已经在香港放过95场了。你知道,在香港纪录片是很难找到投资的,也很难上院线。我们只能挑影院空档的时候放。其实这样,影院也不吃亏,观众也会多一点选择。我们放了5个半月,居然每天都接近满座。

然后就是从12月10日开始正式公映,一天放5场。我的压力比较大,因为影片没有明星,我们也没有打广告,只做过一个媒体放映场。要吸引大家来看,纯粹就是靠口碑。在香港这个城市做电影,不是看你能够拿多少奖,而是看你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你做的再好,最终也还是要面对市场和受众。

至于影片对香港音乐教育的影响,我认为基本是没有,这是几十年、上百年积累下来的体制,仅靠一部电影,如何能够改变?如果可以带出一些讨论,我觉得已经很好,别奢谈什么改变。

你是学音乐的,也做过编剧(《天水围的夜与雾》),后来又怎么会想到去拍纪录片?

纪录片和剧情片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很难有事先的规划和蓝图,如剧本,一切都是即兴的。我每天拿着摄像机到片场,都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但这对导演来讲,却更加过瘾,好像每一分钟都在创作。就像我在KJ11岁的时候,完全想像不到这个挺难看的孩子,7年后会变成一个帅哥。

当然,这也决定了纪录片会很难找到投资。在香港,电影就是一门生意,人家都不知道你最终拍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怎么会愿意投钱给你?

听说你目前有很多拍片计划,好像同时在拍6部电影,都是纪录片吗?请介绍一下您下一步的工作。

不是同时拍,是在筹备。在我的计划里是有很多内容,就连金马奖回来第二天,都拿着摄像机去拍了一天。我现在正在剪辑的是一部关于香港内地移民的纪录片,同时还在拍一个由政府出资的30分钟剧情短片,讲吸毒孩子的故事。

精彩对白

我不是要演出一场赚几百万,这没有意义,我要坚持我读音乐的原因,我要用音乐指引我的人生。

我很清楚,我不管名利,只要死时无悔,人生无憾。罗老师则看重死后有多少人怀念自己,她取向贡献人群,社会认同。

谱只是纸,我是人,比谱更有意思。

有魅力的领袖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我非万人迷,但我绝对有魅力。

音乐非常博大,没有对错及高低,甚至牵到人的存在。

(To妹妹):谱里没有中弱、中强,只有天堂和地狱。要明天不怯场就紧记,你是为自己而演奏,也许这是你最后一次拉琴,你的最后一次是不会去和别人比较的,最后一次一定是为自己演奏。如果仍去想比较,你就不是人。你是木头,没反应,没感情。

(To同学):要先做一个人,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中提琴手。

罗老师弹琴是为荣耀神,世上有神吗?在facebook的“宗教”一栏里,我写上:“追寻真理”。找到与否不重要,寻找本身就是过程、经验、成长,最后回到音乐。

拔萃精神非我所要,这是建基于比赛之上的,我们太想赢音乐节,这种心态超过追求音乐的心。胜出时感到团结,仅此而已,我想要的是,大家追寻音乐,宣告我们在演奏,不理胜负。我从小就有这种想法,但我知道别人会鄙视,但我会感染他们,不要为比赛去弹琴。

我的一个朋友,是基督徒,我们人生的道不同,他的道是神,我的道是人。

我故意超时,选别人不会选的曲,我不需要用赢来证明自己,我比他们好十倍。

取消资格好了,我已赢过,锦旗拿去擦屁股。我选此曲是因为我们会获益良多,并非要在比赛中胜出,为音乐而音乐,而非为比赛。我要教育香港弦乐界,何谓室内乐!

我需要祷告吗?不需要,相信自己。

世上最好的钢琴演奏家是谁?我!

成为钢琴演奏家可能是我的满足,但演奏家这个词笼统,每月一两场还是十场,频繁出国演出又意义何在?都不是为音乐而去演奏,我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人,有良知,有人性。

我虽家境不错,爸爸疼我,但人不过一死,何不早了断?世界就是不完美,死掉就完美。世人懂音乐就不会有战争。

为何搬家?因为父母离婚。为何离婚?因为父亲有第三者。这是我一生学得最多的,通过离婚,不论医生还是音乐家,背叛妻子,不尊重亲人,推卸责任,都是不对的。这一切告诉我,他没有人性。

为何手指会弹琴?为何我会说话?有亚当夏娃吗?如果无神,音乐可否用科学解释?如果有神,那为何世界不公平?我一直在追求答案。

余下的生命怎么办?早点了断,人有权结束生命。

KJ 的信

生命是充满著惊喜

对於人们真的将藉由观影来「看」到我内在世界的思考这件事,仍令我感到不可思议。我并不擅於,事实上是很差劲地,在人群前呈现自己,因此通常别人对我的看法很两极,不是恨我就是爱我。许多人会觉得我是个有天赋的年轻人,却不怎麼珍惜自己的才华,或某些人会认为我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对人很虚假......无所谓。最近一位朋友说我们是被身边的人所定义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怎麼回应自己的灵魂。

我是个意图主义者(intentionalist)。我相信在生命的最终我们如何回应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或许曾伤害过许多人许多次。或许有时我是故意的 =P 出於愤怒或不成熟。但至少我「希望」我并不想这麼做。个性强烈、混乱、失去方向、想法不成熟、「父母」的影响,或许都是好的藉口?哈哈......分析自己的青少年生涯是痛苦的,因为我曾做出许多不讨好的决定。我必须说我厌恶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但我也很珍惜这些错误,是它们帮助我成为自己。

我痛恨自己被冠上「有天赋」,甚至「天才」。首先,这并不是真的;其次,它摧毁我的童年。就像中国人所谓的命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及命运。试想,如果母亲并没带我和兄妹去跟那位钢琴老师学琴,而是带我去上数学班,而父亲训练我的数学像他训练我弹钢琴一样—午时2小时,晚上或许再多一点,之後让我参加比赛且继续获得更多成就,甚至变成十年饭桌上唯一的话题。现在你或许会说我很肤浅,不了解比赛给予我的;但如果你每年二月和三月参加同样的比赛,这样的生活,在你的童年持续个十年,或许你就会有这份同情。

比赛的确带给我动力。当你八岁能获得某些小东西是很酷、很有成就的,但也隐约逼著我为了错误的理由演奏音乐。诸多的比赛,让我比别人更早领悟到比赛毫无意义地摧毁一个人的音乐。哈哈,不过,我的父亲仍旧对比赛很著迷。

一个人有可能是亿万富翁、艺术家、守卫、律师、医生、乞丐等等。对我来说,这有很大的部分取决於个性、成长背景以及教育环境。有的人就是很不幸,在他的生命里什麼也没获得,但另一个在你F1班级的同学或许就是最「成功」的人。上帝是不是很不公平?在镜头前,我为此困惑到落泪,那是八年前我在捷克接受访问的时候。记得抵达捷克之前,我在曼谷街头目睹一群人追著一名小偷。那可怜的小偷半裸,像我一样瘦(嗯 没错),为了逃避司法制裁,他爬上一栋老旧的建筑。或许,他是为了买东西吃才偷走30元。这一幕,让我非常震惊;一个小时前,我还在弹奏钢琴,我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有这麼多的悲剧、不公平和悲伤。我根本无法明白。

经过多年的内在冲突,我领悟到我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什麼。或许那个可怜的家伙注定要偷那30元。我注定被同一个人抛弃3次;莫札特注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奇才。但在这些混乱之外,我仍然相信公平。我深信在这世上无穷变化底下,上帝并不会轻易地以我们是否「外显」地「将我们的信仰投注在上帝」或做「对」的事情而评断我们。但我相信他会看著我们如何出於真诚地成长,且诚实地面对自己身为一个人。

我不相信天堂。因为我相信我们已经生活在天堂里。我们只是被我们不成熟的天性给蒙蔽,太愚蠢才去承认吧。

希望那些看过KJ的人会喜欢它。你们很幸运,因为连我自己都还没看过。

附英文原件:

Few wishes by KJ:<Life is full of surprise.>

It still amuses me that people are actually going to 'see' through the scenes to my inner world of thinking. I am not good - in fact very bad - at presenting myself to people, therefore usually people take me to its extreme, either hate me or love me. Many would think I am a talented young boy who doesn't treasure my gifts, or some would think I am living in my own fantasies being fake to people... Doesn’t matter. Recently one of my friends said we are defined by the people around us, but I think it's more important how we answer to our souls.

I am an intentionalist. I believe its how we answer to ourselves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at matters. consequentially I may have hurt a lot of people back many times. Well, maybe sometimes i meant them. =P perhaps out of frustration or immaturity. yet at least I 'hope' i didn't want to. Mix feelings of strong personality, confusion, lack of direction, immaturity in ideas, (parental) influences may be good excuses? Ha-ha... self-evaluating my teenage life is painful, there were so many undesirable decisions that i have made. I must say I hated how I dealt with people but yet I also treasure these mistakes for bringing myself to who I am. grudges.

I hate myself for being crowned as "talented" or even "genius" which firstly, are not true; and secondly, destroyed my childhood. Implicated by Chinese astrology, I believe everyone has his own path and destiny. Imagine what would happen if my mum didn't register me and my siblings with that piano teacher, but instead took me to a math class and my father trained me like he did to my piano - 2 hours at lunch and perhaps a little more at night. then entering me to competitions and kept crowning achievements. To the extend that it becomes the only topic for 10 years on the dining table. now you may say I am superficial and don't understand what competitions have brought to me. but if you do the same competition at February and March for 10 years in your childhood, then you may have the sympathy.

Competitions did give me motivation. it was 'very cool' and satisfying to achieve some little thing when you were 8. But it also subtly forced me to play the music for the wrong reason. I must say I am also fortunate to have been in the competitions. They brought me to realize its meaningless destruction to one's music earlier than other people. Ha-ha at least my father is obsessed with it, still.

So, one may be a billionaire, artist, janitor, lawyer, doctor, beggar, whatever. For me it depends great deal on personality,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 somebody might just got bad luck and achieve nothing in his life, but just another classmate in your F1 class may be the most 'successful' man. Isn't God unfair? I was confused into tears in front of the camera because of that in that interview in Czech 8 years ago. I remember right before I went to Czech I saw a bunch of people chasing after a thief on the street in Bangkok. The poor thief was half naked, skinny like me (oh well), climbing up one of the oldest buildings trying to escape from justice perhaps because he stole 30 bucks for food. I was literally shocked. one hour earlier I was practicing the piano and I never knew that there is so much tragedy, unfairness and sadness in this world. I simply didn't understand it.

So after years of inner conflict, I have realized it doesn't matter who we are, but what we are. Maybe that poor guy is destined to steal those 30 bucks. I am destined to be dumped by the same person 3 times in a row; Mozart was destined to be the greatest prodigy ever. Yet I do believe in fairness out of all these chaos. I am convinced that under the unlimited varieties in this world, God don't simply judge us by whether we 'explicitly' "put our faith in God" nor do the "right" thing. But I believe he looks at how we grow upon our sincerity. and be true to ourselves as human being.

I don't believe in Heaven. Because I believe we are all living in Heaven already. We are just blindfolded by our immature human nature, too foolish to admit.

Hope those who have watched KJ like it. You guys are lucky as I haven't watched it myself. 影片参展及获奖情况

荣获第46届台北金马奖 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最佳音效(2009)

荣获第1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电影(2009)

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真的假不了”展映单元(2009)

第11届首尔国际青年电影节 展映单元(2009)

第6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纪录片年度十佳展映单元(2009)

第7届广州纪录片大会 竞赛单元 (2009)

2009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特别展映单元

2009亚太影展奖评选

第29届香港金像奖 “最佳电影/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提名 “最佳新晋导演”获奖

2010年12月4日第54届亚太影展 最佳纪录片:音乐人生/香港

影片制作单位CNEX简介

CNEX 由"华人新世代"的英文 Chinese Next 组合而成的,是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影视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的一个纪实影像项目。这个项目将招集来自各地的专业人士,致力于全球范围内华人纪实影像的开发合作与交流推广。

CNEX每年选定一个与现代华人相关的主题,邀请国际专业人士提供相关知名影片与深度论述文章,并在网络上征集作品,号召全球华人围绕该主题,以影像、文字等形式进行纪录、诠释和论述,通过评选和交流,共同创造出该年度深具影响力的文化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8: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