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异氰酸酯 |
释义 | 异氰酸酯是异氰酸的各种酯的总称。若以-NCO基团的数量分类,包括单异氰酸酯R-N=C=O和二异氰酸酯O=C=N-R-N=C=O及多异氰酸酯等。 英文化学名:Isocyanate. 用途单异氰酸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制成一系列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也用于改进塑料、织物、皮革等的防水性。 二官能团及以上的异氰酸酯可用于合成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橡胶、弹力纤维、涂料、胶粘剂、合成革、人造木材等。 目前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是有: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简称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ethylenediphenyl Diisocyanate,简称MDI)。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无色有强烈刺鼻味的液体,沸点251°C,比重1.22,遇光变黑,对皮肤、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可引起湿疹与支气管哮喘,主要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涂料、合成橡胶、绝缘漆、粘合剂等。根据其成分,甲苯二异氰酸酯属含氮基的有机化合物。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为纯MDI和粗MDI。纯MDI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加热时有刺激臭味,沸点196°C,主要用于聚氨酯硬泡沫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革、粘合剂等。根据其成分,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也属含氮基的有机化合物。 还有非黄变型的1,6-己二异氰酸酯(HDI)。 理化性质品名:HMDI; (1,6-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 CAS NO.: 822-06-0 品名:MIC Methyl isocyanate; Isocyanatomethane; 异氰酸甲酯; 甲基异氰酸酯; CAS:624-83-9 分子式: C2-H3-N-O 分子量: 57.06 相对密度:0.9599(20/20℃) 沸点:39.1℃ 闪点:<-15℃(闭杯)。自燃点:534℃ 蒸气密度:1.42 蒸气压:46.39kPa(348mmHg20℃) 15℃时水中溶解度:1%;20℃时6.7% 无色清亮液体, 有强刺激性。 除不锈钢、 镍、玻璃、 陶瓷外其他材料与其接触均有被腐蚀危险。 尤其不能使用铁、钢、锌、 锡、铜或其合金作为盛装容器。 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 胺、水、 醇、酸、 碱发生反应。 与水反应生成甲胺、二氧化碳; 在过量水存在时, 甲胺再与MIC反应生成1,3-二甲基脲, 在过量MIC时则形成 1,3,5-三甲基缩二脲。 这二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纯物在有触媒存在条件下, 发生自聚反应并放出热能。 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燃烧时释出MIC蒸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氰化氢。 高温 (350~540℃)下裂解可形成氰化氢。 遇热分解放出氮氧化物烟气。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伯胺光气法生产异氰酸酯,其反应如下:由二胺光气法可制得二异氰酸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合成理论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硝基化合物直接与一氧化碳高温高压催化合成异氰酸酯的工艺越来越来成熟。 由于异氰酸酯结构中含有不饱和键,因此具有高活性,容易与一些带活性基团的有机或无机物反应,生成聚氨酯弹性体。 (1)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如与多元醇、聚醚、聚酯酰胺、蓖麻油等含活性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氨甲基酸酯。 (2)与含氨基化合物的反应:与胺类化合物反应通常生成取代脲,如果进一步发生反应则最终生成缩二脲。 (3)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生成胺和二氧化碳,胺进一步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取代脲。 (4)与含羧基化合物的反应:与有机羧酸、末端为羧基的聚酯等化合物反应,先生成混合酸酐,最后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而生成酰胺。 (5)与氨基甲酸酯的反应: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 此外,异氰酸酯在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发生自聚反应,形成二聚体或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因此,异氰酸酯一般要求在低温、无光照条件下储存。 中毒途径、表现及处理方法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由于MIC在水中易分解,故进入血流的可能性很小。 毒理学简介 本品属剧毒类。人体于0.89mg/m^3下,吸入1~5分钟,4名受试者均无应;4.46mg/m^3时有3名流泪及鼻刺激;随着浓度的增加,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渐明显;46.83mg/m^3时受试者感到刺激性不能忍耐。 临床表现 对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低浓度引起流泪和咳嗽, 高浓度可引起眼红肿和化学性灼伤。也能破坏鼻粘膜,使嗅觉丧失,上呼吸道粘膜也可致化学损伤。超过50mg/m^3的浓度,可引起皮肤水肿,组织坏死。对肺的损害:浓度超过50mg/m3时,还可导致化学性肺炎与肺水肿,甚至引起ARDS。未死者常伴继发感染致呼吸窨迫,肺功能受损,日久尚可形成肺纤维化。浓度很高时,也可因支气管痉挛致窒息。 此外, 尚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加重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远期影响目前尚难确知。对印度博帕尔事件的受害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处理 迅速将中毒患者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严密观察。必要时供氧。眼及皮肤污染迅速用流水冲洗。给予对症和支持疗法。如用弱碱液局部雾化吸入,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可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印度有人用一种名为Lasix的抗水肿药物,收效甚微。 异氰酸酯作者: 刘玉海、赵辉、李国平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03月 ISBN: 7-5025-5122-0 开本: 16 开 类别: 有机化学化工,高分子科学工程 页数: 336 页 简介 随着聚氨酯工业的高速发展,异氰酸酯成为聚氨酯树脂合成的重要原料。本书简略介绍了国内外异氰酸酯的发展概况,并着重对各种异氰酸酯如脂肪族异氰酸酯、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及其他结构异氰酸酯的合成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理论,对封闭异氰酸酯及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应用进行分析、阐述。本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并辅以大量反应示例,可很好地辅助读者对此书的学习。 目录 第1章概述1 第2章脂肪族异氰酸酯的合成与生产3 脂肪族单异氰酸酯的合成3 光气化合成3 由氮宾中间体制备脂肪族异氰酸酯6 采用热分解生成脂肪族异氰酸酯7 氧化腈和氰酸酯重排11 有机卤化物和氰酸盐的反应11 烯烃及醛与异氰酸的反应12 由杂原子累积双键烃类制备异氰酸酯12 亚胺和亚胺膦合成异氰酸酯14 其他合成方法14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合成16 胺的光气化16 非光气化工艺20 氮烯中间体形成工艺21 通过烯烃和异氰酸或氨基甲酸乙酯制备 异氰酸酯23 通过有机二卤化物和异氰酸的盐类合成脂肪族 异氰酸酯24 偶合合成法24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生产28 亚己基二异氰酸酯28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8 三甲基1,6?亚己基二异氰酸酯29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9 反式环己烷二异氰酸酯30参考文献31 第3章芳香族异氰酸酯的合成与生产39 芳香族单异氰酸酯的合成39 光气化合成39 采用热处理生成芳香族异氰酸酯42 由氮宾中间体制备芳香族异氰酸酯42 胺的光气化合成47 非光气化合成50 由氮烯中间体制备芳香族二异氰酸酯53 通过单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前驱体偶合制备 芳香族二异氰酸酯54 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混合合成法57 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生产58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合异氰酸酯58 甲苯二异氰酸酯6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